总有朋友问我这个问题,尤其是我的一个四川同学。
总是会问“你们北京到底吃啥子小吃呦?”
我一般会告诉她,你都知道啊!
是,他们都知道,北京的小吃全国闻名。
豆汁儿,卤煮,爆肚。
烤鸭,哎,错了,我一般这个时候会纠正,这烤鸭可不是小吃。
这可是我们北京最值得骄傲的大菜。
而且,很贵,跟小吃一点边都不沾。
呵呵,我还跟她开玩笑说,我知道一个老北京酸辣粉,在西单。
那可是我们小时候名气很大的店哦!
她会指责我说:“我知道,你说的是玩笑,这不是你们北京的,这是我们四川的。”
呵呵,可不是嘛,这明明是四川小吃,可是挂的牌子很容易让人误会。
“全北京最好吃的酸辣粉。”
而这个四川的好吃的,却也是我们这些北京孩子的童年记忆。
您说它到底是哪里的小吃呢?
说到豆汁儿,这是北京人爱吃的一种小吃。
很多人想要去了解它,到底有多神秘。
于是,有很多人开始研究它的做法,成分。
研究来研究去,最后看到其实很简单。
原来就是发酵了的绿豆汤。
只是在火候上很讲究。
火大了就稀了,火小了又不熟。
就连在家热生豆汁儿都有讲究,不能开锅。
只要一开锅。
就澥了。
什么是澥了,就是分层了。
豆粉和水分开了。
一块一块儿的了。
没法喝。
当然,现在有了微波炉就方便多了。
大火三分钟就热好了。
所以,现代科技可以解决很多事情哦。
北京人喝豆汁儿其实是喝的一个情怀。
记得郭德纲说过的一个‘梗’吧。
随便拽过来一个人,撂躺下灌一碗豆汁儿,起来骂街的,外地人。
起来问有没有焦圈的,北京人。
这有些夸张,但是,绝对是北京人和豆汁儿的一种写照。
这个情怀大概的范围在五十岁往上的人。
北京的年轻人对豆汁儿并没有什么感觉。
相比卤煮和炒肝儿,爆肚。
这些好吃的,容易接受的美食。
豆汁儿其实在北京的受众群体也不是很高。
如果说是老一辈的人,确实是对豆汁儿有着很深的情怀的。
我之所以能爱上豆汁儿,完全是因为我的奶奶。
我奶奶是从小生活在胡同里的。
她的上半辈子基本上都是想喝豆汁儿就走着去,几分钟就能到。
跟我们家胡同隔着两三条胡同的地方,就是一个小店。
这种豆汁儿店以前在南城比比皆是。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北京的住房改善。
胡同里的老人越来越少,做豆汁儿的老人也越来越少。
买方和卖方的人数同时在减少的时候,豆汁儿店就成为了稀缺。
后来我们家也搬上了楼房。
搬到了四环外。
我奶奶再喝豆汁儿,就得求着我们开车带她去了。
从每天都能喝,变成了一个月也就能喝一两次。
看着我奶奶每次一去都要喝三大碗。
我就会想起,我小时候,我奶奶拉着我的小手,穿过两三个胡同去喝豆汁。
而我每次都喝不下去。
直到八十岁的奶奶被确诊了癌症,我恨不得每天都带着奶奶去喝豆汁儿。
而短短的两个月,我就和奶奶天人两隔了。
在奶奶去世前,我买了豆汁儿给她带到病房,她只喝了两口就喝不下去了。
但是,她对我说:“给我留着,我明天喝。”
我还记得当晚我喝那晚豆汁儿的味道。
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
现在,我也是一个月要去喝一两次,为了我的奶奶,也为了我记忆中的味道。
说真的,现在我也离不开这个熟悉的味道了。
其实,喝豆汁儿的北京人也是有区域的。
大致的分吧,就应该是以现在的二环来区分。
也就是解放前的城墙的位置。
这一圈方圆左右的人才喝豆汁儿。
再远的郊区的北京人也没有喝豆汁儿的习惯。
有城墙的时候,我们南城其实也是城外,也就是前门外,那时候叫正阳门外。
这是来北京的外地人人要停留的地方。
也是做买卖的集中地。
您看地名就知道了。
正阳门外首先是煤市街,看出来了吧,就是卖煤的地方啊。
煤市街的旁边就是著名的大栅栏。
当时可是北京城最热闹的商业街。
再往南,还有一系列的市场。
骡马市,就是卖骡子马的。
菜市口,不用解释了吧。
磁器口,卖瓷器的。
珠(猪)市口,卖猪的。
还有什么金鱼池呀,东晓市呀,这些都是卖东西的地方。
而这里还有名气很大的‘天桥’。
您可以想像一下:
正阳门外,一大片市场,最南端是打把式卖艺的天桥。
当然,这里还有八大胡同。
这我就不做介绍了。
过去的皇上就是穿过天桥到天坛去祭天。
您能想象出这一带的繁华了吧。
一大片市场,还有一大片文艺表演的地方。
我说的磁器口那里就是南城豆汁儿的发源地。
现在集中在天坛的北门。
这里恐怕是南城豆汁儿最集中的地方了。
而北城要数护国寺。
护国寺的位置是在故宫北边。
也就是新街口那一带。
这是以前有庙会的地方。
印象中北京庙会最有名的应该是护国寺,隆福寺,报国寺,白云观和东岳庙了。
而北城的豆汁儿发源地也就是这个护国寺了。
护国寺现在是连锁经营,全北京有很多门店。
我们不做过多评价,只能说它的味道更趋于大众化。
就类似庆丰包子,如果您问任何一个老北京人,这是北京人吃的包子吗?
他肯定会摇头,因为庆丰包子是改良了的品种。
是介于北京包子和天津包子之间的一种味道。
这护国寺的豆汁儿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 作为一个南城人来说,
我还是觉得我们南城天坛这里的豆汁儿是正宗的。
哈哈,是不是有点地域心理。
天坛北门这里呢,有三个喝豆汁儿的店。
一个是离天坛北门最近的,叫做老磁器口豆汁儿店。
这也是一家网红店,他家的少掌柜胖乎乎的,
可是经常上电视的哦。
另一个是天坛北门的斜对面,叫做锦鑫豆汁儿店。
也就是锦芳小吃。
他家是国营的。
第三个也就是我奶奶常喝的那家,是一个叫做尹三儿的小店。
小到什么程度,连招牌都没有。
地方在离天坛北门有五百米的路边,也就是东晓市的胡同口。
只是在门口有几个字证明这里卖豆汁儿。
而且,只到中午12点。
他家除了豆汁儿,还有烧饼,焦圈,面茶。
这是我奶奶爱喝的,也是附近老百姓爱喝的。
平民味道。
也是最便宜的。
原来一块五一碗,现在涨价了,两块一碗。
是不是很便宜。
我时常喝完豆汁儿漫步在豆汁店外这条宽敞的大街上。
这是祈年大街。
往南看就是繁华的天坛北门。
以前这条路很窄,现在改造完了以后很宽敞。
路宽了,两边的胡同依然狭窄,院门依然低矮。
经常会想起小时候被鸽子的鸽子哨声吵醒。
经常会想起奶奶冬天怀里揣的蝈蝈葫芦里嘟嘟的声音。
我们混迹写字楼的北京人,喝着满怀回忆的豆汁儿。
奋斗在熟悉的北京。
希望能不忘旧时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