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省城各大商场均未针对七夕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企划和布置,只有在亲贤北街街头一家翡翠店门口,店家根据中国古典文化中鹊桥相会的场面,在店外复现了一座鹊桥,鹊桥旁边布置着桃树、竹林,充满着古典韵味,让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七夕氛围。
采访中,山西晚报记者发现,大部分市民对七夕的习俗了解得比较片面。大家都知道七夕节的由来,知道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却不知道它最初是“乞巧节”,也不知道七夕的传统民俗是什么。
“七夕节不就是中国的情人节吗,是为了纪念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每年七夕两人相见都会流泪,因此每年七夕都会下雨。”范女士绘声绘色地说。“七夕的传统民俗我不是很清楚。我依稀记得小时候家里有葡萄树,爸爸妈妈告诉我站在葡萄树下,透过缝隙往天上看,可以看到牛郎和织女相会的场面。除此之外,其他的习俗我不太清楚了。”90后的小赵说。
相比较其他传统节日,七夕没有明确的文化载体。“七夕的过法跟2月14日的情人节不是一样吗?都是送花、送礼物的。情人节一定要送巧克力。七夕的话,没什么特定的礼物吧。”已婚的张女士显然对七夕没什么热情。“七夕又不放假,也没什么活动。端午节还吃粽子、赛龙舟呢,七夕干什么?小年轻还能约着一起吃个饭,我这大老爷们凑啥热闹?”39岁的吕先生说。
“春节有春联,端午有粽子,中秋可赏月,那些古代穿针乞巧、葡萄藤架子下偷听牛郎织女的悄悄话等具代表性的活动,几乎失传了,在失传的同时没有新的文化接续,所以现在七夕没有形成传统节日的独特性,人们情无所寄,七夕反而成了西方‘情人节’的翻版,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存在的缺失。”省政协委员、晋中艺校副校长刘丽玲表示,要让“七夕”重归传统,回归中国韵味,需要各方面的重视与引导。
刘丽玲表示,对于政府而言,各相关部门应该举办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如七夕才艺节、七夕故事会等;对商家而言,应借助七夕文化念好生意经,如做好牛郎织女传说、乞巧、乞美、乞智等习俗的宣讲,让年轻人不仅享受现代七夕,更能够体验到传统节日的魅力;对个人而言,不妨多了解一些七夕背后的故事,比如,传统七夕节体现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巧慧、勤劳的赞美等。此外,还应该让七夕搭上互联网快车,在频频推出七夕好礼、约会圣地等这样的生意攻略时,不妨推出相应的“文化套餐”,让消费者在享受节日的同时也能学习到传统文化。
“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有效的、具有深刻内涵的普及方式,传递中国文化元素,打造‘中国品牌节日’,让更多的人,爱上中国韵味的浪漫,爱上中国韵味的节日。”刘丽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