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包永婷6月4日报道:6月8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记者今天从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今年非遗日恰逢端午假期,上海将有100处文物建筑免费开放,发布非遗旅游线路和非遗美食地图,同时全市推出1000多项展览、展示、传习、课程、讲座、互动体验等活动。其中,修道院公寓(衡复风貌馆)、杨浦区旧上海市图书馆、静安新业坊等3处文物建筑为首次开放。
    新动作:发布非遗旅游线路、非遗美食地图
    图说:王宝和蟹宴(资料图)
    今年“非遗日”主会场活动将于6月8日上午在上海大世界开启,来自上海京、昆、越、沪、淮五大剧种的非遗传承人和来自社区的戏曲爱好者们共同用“戏曲快闪”的方式,让现场的观众身临其境,共同领略非遗魅力。
    怎样让非遗走进千家万户,进入游客的“菜单”?上海尝试了非遗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上海非遗文化中心精心提炼上海非遗文化元素,与旅游线路有机融合,使非遗旅游成为文旅融合新亮点。活动当天,12条“生动非遗之旅”将发布,“漫步城厢——都市里的非遗”“上海味道——舌尖上的非遗”“亲子研学——课本外的非遗”“古镇巷陌——水乡间的非遗”和“江南风情——记忆中的非遗”等将全面为市民游客提供来自沪上的传统美学体验。
    不仅仅是非遗旅游,上海非遗美食地图也将同步推出。据悉,地图精选列入国家级、市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上海美食40种,绘制成纸质版免费发放,便于市民游客按图寻访,品尝上海味道。“独脚戏”国家级传承人王汝刚、姚琪儿,“滑稽戏”国家级传承人钱程将作为市民代表抢先体验了一把“旅游线路”和“非遗美食”。
    自2017年文化和旅游部在上海启动国家试点工作以来,上海“非遗在社区”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以16个区、219个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并延伸拓展至居村文化活动室、学校、商圈等公共空间的传承传播网络;培育了一批社会传承人群,形成以首批363名签约传承人和广大社区群众为主体的基层社区传承队伍。
    本周六亮相上海大世界3楼展厅的“见人见物见生活”——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展,重点展示近年来上海在非遗传承人群研培与精准扶贫、传统工艺振兴、非遗文旅融合3个领域的实践成果,展品共计150件(套)。展览还将为一大批已经产品化的项目设销售区域,推进非遗文创产品的展示销售。
    主会场之外,“非遗在社区”大展示活动将在市各类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各区、街镇、居村的公共文化设施以及学校、商圈、园区等公共空间同步展开,非遗展览、展示、展演、互动、体验、讲座、培训等活动总量预计达到1000场次。
    保留节目:文物建筑免费开放,这3处首次开放
    图说:杨浦区图书馆新馆
    作为上海市文物局历年“遗产日”的常规活动,“文物建筑向社会免费开放活动”一直受到市民的追捧。本周六,上海共有100处文物建筑将对公众免费开放一天。据介绍,此次免费开放的文物建筑中,修道院公寓(衡复风貌馆)、杨浦区旧上海市图书馆、静安新业坊等3处文物建筑为首次开放。
    修道院公寓现为衡复风貌馆,始建于1930年,历经两年的修缮、设计、布展,八十多年来首次对公众开放,成为徐汇衡复风貌区优秀历史文化的综合文化展陈空间。旧上海市图书馆现为杨浦区图书馆新馆,是“大上海计划”中的主要建筑之一,时隔八十多年后,杨浦区对该建筑进行修缮扩建,完整展现其“中国复兴式”建筑的历史特征与建筑风貌,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小故宫”。静安新业坊原为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今年完成了对老工业厂房地块的改造升级,以工业历史文脉的有效保护和再利用为载体,打造成了以影视内容制作为核心,汇集现代文化传媒、时尚创意产业、体育休闲产业等文创要素的影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上海文物保护利用的新范例。另外,韬奋故居、上海宋庆龄故居、夏衍旧居都在经过了修缮后,重新对外开放。
    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上海古城墙和大境道观(大境阁)、海上白云观等在内的11处平时收费的文物建筑,将在6月8日对公众免费开放;清心堂、夏衍旧居、修道院公寓(衡复风貌馆)等9处文物建筑特地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放。
    作为文旅融合后的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市文物局首次推出了文化旅游专题活动,带领市民穿梭于百年老建筑,见证上海的城市变迁。“记忆·复兴——行走苏河湾”,邀请了上海史、建筑学等方面的专家担任专家讲解,行走苏河湾沿线文物历史建筑,了解上海城市发展史、居民生活史。“人文陕西北路——文化行走”,将带领市民参观何东公馆、崇德女中旧址、上海大学旧址纪念地,从百年老街陕西北路的建筑、人文,了解上海的城市发展史、红色文化和海派文化。“杨浦文博行”体验之旅将设置红色文化、百年工业、百年市政、百年大学四条线路,让市民跟着这些线路博览杨浦文物数百年的历史变迁。
    附:6月8日上海100处文物建筑免费开放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