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中,消费者购买五色粽。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市民游客试吃粽子。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名粽飘香海岛 品牌声名远扬
“又接到一个订单,通知公司赶紧备货。”“我要再买两盒。”一幕幕抢购热潮在2019年海南端午美食文化节“海南名粽”展销活动中不断上演。5月26日,为期两天的2019年海南端午美食文化节活动划上圆满的句号。海南日报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两天时间里,“海南名粽”持续热销,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现场现金销售额达42.5万元。
近年来,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导,联合相关市县政府,在端午佳节前开展一系列产品展销、品牌营造活动,有力地助推了各市县特色粽子品牌建设,提升了琼岛美食文化的内涵,也有力地推动了海南粽子产业的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最爱端午“乡愁味”
5月26日上午,81岁的海口市民黄芳就和女儿来到“2019年海南端午美食文化节”活动现场,在展台前认真观看各家企业的粽子简介。在定安展台,她品尝了一口定安粽子后,赞不绝口,“没错,这就是小时候的味道,粽子里还留着浓浓的‘乡愁味’。”
“‘乡愁味’的背后,是定安粽子最大程度保留‘手工技艺’的制作理念。”定安县粽子协会会长王沸健介绍,虽然市面上早有完整的粽子生产流水线,可用机械完成从洗粽叶、淘米和馅料制作,到蒸煮、真空包装和装箱等所有流程,但定安的不少粽子企业仍坚持人工完成粽子制作,以达到粽子的最佳风味和口感。
“这些由人工操作的程序,若用机器代劳,可以减少至少三成成本,但风味将大打折扣,失去定安粽子的核心竞争力。”参展的定安粽企“伍荣昌”负责人朱跃章介绍,在食品加工高度机械化的今天,为确保粽子的风味,定安粽企主动走向一条反方向的道路,“定安粽子都用手工捆,捆的时候讲究‘三横三纵’,扎绳太松米馅易泄露,水易渗入粽中,导致口感不佳。扎绳太紧粽子外观不好看。”
“手工包,柴火烧,一锅粽子从准备到出炉得用近2天时间,这样的包法虽然‘土’,但粽子吃起来有童年时的味道,这是机器制作的粽子所没有的。”王沸健说。
这样的“乡愁味”,也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在此次展会中,“伍荣昌”“新泰来”等粽企粽子销售情况极佳,连夜从定安调货来海口。
特色粽子亮出品牌
本次活动,有厂商带来了琼海的特色粽子,其中来自苗家的五色粽以及添加鸡屎藤制作的鸡屎藤粽吸引了市民的注意力。
2017年,水口仔村探索发展五色粽产业,凭借独特的创意和口味一炮而红。2018年,在帮扶单位与爱心企业的帮助下,琼海石碧苗妹五色粽水口仔厂建成投用,村民们摆脱了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
在石碧苗妹五色粽水口仔厂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双层厂房里,村民穿上统一的工装,戴着口罩和手套,从准备粽叶到染米、包粽子、煮粽、凉粽、真空包装、高温杀菌,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生产线提高了粽子产量,也比传统的作坊卫生标准更严格,同时粽子的口感丝毫没有影响。”琼海石碧苗妹五色粽水口仔厂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投产后,已在2018年创造逾50万元销售额,提高了当地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的就业率及收入情况。粽子厂项目实行专业化运营管理后,能为当地提供近300个就业岗位,还将带动染料植物种植、粽叶种植、山兰米种植,以及养猪、养鸭等10余个相关产业的发展。
传统美食搭上现代产业快车,爆发出惊人活力。据介绍,琼海正推动粽子产业形成完整销售闭环,延伸粽子销售链条,发展壮大这一特色传统产业。此外,琼海粽子品牌的树立,也将有利于带动当地物流、人员就业、销售等多方面的发展和提升。
琼海市商务局副局长卢业运点赞了此次文化节的举办,认为通过此类高规格的活动,充分展现出了海南粽业的品质水准以及琼海粽业的发展潜力,对树立琼海粽子品牌形象起到巨大作用。
据了解,此次展会通过“平台展示+现场活动+媒体报道”的立体宣传,也为海南知名粽子企业提供了与互联网结合的“线上营销+线下体验”立体展销模式。今后,主办方将开展更多新颖独特的立体化展销活动,帮助海南本土粽子企业树立品牌、提升美誉度和影响力。
“我们举办2019年海南端午美食文化节,也是希望给海南各地的粽子企业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让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把海南粽子的品牌打响,让海南粽子香飘全国。”活动主办方负责人表示。(记者 邓钰 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