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沪牌拍卖结果公布了,和大家所预见到的一致,此次投放车牌总数为10709张,而参与竞拍的人数虽然比上个月减少了23501人,但依然达到了215395人,中标率仅仅只有5.0%,一牌难求已经成为了沪牌的现状。
这块被誉为“最贵的铁皮”开始以拍卖形式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就为了解决上海交通的拥堵情况,而随着消费升级,这些年沪牌的价格早已经飙升至9万元以上,对那些裸车预算在10万左右的消费者而言,仅沪牌价格就能占到购车总价的50%,即便如此,每个月依然有着大量消费者“挤破脑袋”想要得到一张沪牌。
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即便目前绝大部分新能源车型都可以直接得到绿牌,但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型或者说电动车型有着抵触,认为它们还不够成熟,实际与燃油车型比起来,新能源除了在加速以及环保上有着天然优势以外,其他方面尤其是充电便利性方面都令人担忧,如果作为家庭唯一用车,只有那些充电条件优越的小伙伴才能真正享受到电车的魅力。
其次便是沪牌的灵活度更高。我们知道虽然沪牌虽然价格高昂,但它却具备“变现”的能力,如果未来不需要沪牌了,可以按照拍牌的均价退还给车管所,而绿牌暂时是跟着车走的,车卖了或者报废了,绿牌也转移或者失效了。此外根据目前的趋势,不排除蓝色大牌未来直接转成绿牌的可能性,参考目前摩转汽一样的逻辑。
即便目前沪牌的新增额度已经十分克制,但上海交通压力依然还在进一步增强。例如5月初刚推行的新外牌限行规则就可见一斑,根据统计,平峰期交通压力有所减缓,对应时段车流量环比下降超过10%,但早晚高峰依然呈现上涨3%-6%左右的趋势,其实事实很残酷,虽然外牌被限制了,但用车刚需导致绿牌数量的激增。
这里又导致了新的问题,便是绿牌的未来,其实新能源号牌政策“退坡”已经在之前初露端倪,新规中自2023年1月1日起,上海将不再对混动(含增程式)汽车发放绿牌额度,也就是说,只有纯电车型才能活得更久。不仅如此,近日以五菱宏光MINIEV为代表的入门电车遭遇了“官方下架”,很明显是占绿牌的代价太低引起了关注。无论如何,目前上海的汽车占有率已经很饱和了,连绿牌的额度都在逐步收紧,燃油车额度的紧迫性可想而知。
可以预见,未来沪牌(蓝牌)的额度甚至可能进一步减少以激励购买新能源车型,此外成交价格也可能缓慢增加以增加持有成本,毕竟贵到一定的程度,也就超过了绝大部分的承受能力,就和目前的摩托车牌照以及大排量车型一样的道理。
这里真心祝愿那些还没拍到沪牌的小伙伴可以早日如愿,不过已经拥有沪牌的小伙伴也不用过于乐观,从性质上来看,目前9万元的沪牌更多地像是租赁的形式存在,并不是实际产权,未来有被收回的可能性。只不过到了那时,电动车与充电条件一定已经高度成熟,大家大可不必过度纠结燃油车与电动车的差异。
注: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若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需注明来自一号汽车。如发现非法转载,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