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0-24时,石家庄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4例轨迹公布。许多市民对此十分关注:有些确诊病例经过3次,甚至5次核酸检测阴性后,在后续检测中也检出阳性。
△ 2021年1月6日,石家庄市藁城区文源社区,医务人员正在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多次检测才现阳性?专家:呼吸道分泌物排毒量较小是主因
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所长高伟利表示,最近公布的确诊病例中确有多例经过多次核酸检测阴性后才检出阳性反应的病例。
比如1月12日公布的一位66岁确诊病例,分别于1月3日、5日、7日、8日、9日五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1月10日作为密切接触者被转运至隔离点医学观察,当日核酸检测呈阳性;1月11日由120负压救护车转运到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建华院区;1月12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 1月12日石家庄新增确诊病例行动轨迹截图。
高伟利解释说,造成该现象的原因较多,最主要的是呼吸道分泌物的排毒量。高概率是该名病人每次呼吸道排毒的量非常少,所以不容易检测出来。其次采集标本、运输标本的规范化程度、检测时间、实验室操作规范化程度等均对检测结果有影响。但检测结果阴性并不能排除患者未感染新冠,仍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多次采集患者样本进行复核检测。
身边会不会就有“假阴性”?专家:“假阴性”病例一般出现在高风险地区或重点人群
有专家表示,多次核酸检测才呈现阳性的病例一般出现在高风险地区或重点人群中。
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有病例个体差异原因,另一方面也跟本次疫情呈现传播具有隐蔽性、传播范围广、防控难度大的特点相关。
△ 2021年1月12日,石家庄市新华区星河御城社区居民在进行核酸检测采样。当日,石家庄市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全面启动。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
据了解,一般而言,新冠病毒96小时内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被发现,可通过鼻咽拭子采集标本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其中,从感染后到能够检测出来的窗口期可能会出现个体差异,不排除少量患者的窗口期确实比较长。
目前看来,确实有感染者在上呼吸道提取不到病毒样本的情况,这类患者可能已经出现肺炎症状,则需要通过支气管镜采集下呼吸道标本(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 检测人员正在进行核酸提取实验。河北日报记者邢云摄
临床上,重症病例会优先采集下呼吸道标本进行检测。这也是为什么对重点人群进行多轮采样的原因。而经过动态、多次采集检测,可有效避免因疾病发展窗口期、采样环节及检测环节造成的假阴性情况出现。
核酸检测结果还能相信吗?专家:“双阳性”后才上报,传染性强的感染者不易漏掉,核酸检测仍是诊断金标准
专家表示,从技术层面来说,核酸检测是一个多环节的工作流程,整个检测包括采样、运输、灭活、核酸提取、PCR反应等,任何一个环节的错误操作或试剂、设备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样本“假阴性”或者“假阳性”。
△ 邢台市核酸检测基地内,浙江医疗队援建的实验室开始启用。河北日报记者王永晨摄
记者了解到,在检测环节,从石家庄各地紧急采集回来的核酸样本,被第一时间送到各检测机构由专人核对接收,进入标本准备区进行灭活并完成核酸提取。样本中的核酸提取出来之后,要进入后续扩增程序,一般样本用相应的检测试剂盒设备进行第一次检测,如果样本出现阳性反应,再对样本使用另外的试剂盒设备进行复检。两次检测都呈阳性反应,则需要进行上报处理。
△ 关叶红和同事在PCR实验室里紧张检测。河北日报记者邢云摄
作为新冠病毒诊断金标准,核酸检测发挥着重要作用,真正传染性强的感染者,如潜伏末期及发病初期患者,咽拭子95%以上均为强阳性,他们的病毒载量很高,是不容易被漏掉的,甚至在唾液中就能检测出阳性。
△ 1月10日晚9时许,一辆长15米、高4米,价值500万元的“医疗神器”驶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星夜奔赴河北,帮助河北地区移动快速诊断新冠肺炎。
同时,除了核酸检测,血常规检测、肺部CT典型的影像学改变等也是帮助临床医生诊断的辅助手段,新冠特异性抗体(IgG、IgM)检测也可作为疑似患者排除与筛查的有效补充。
采访中专家们表示,特殊病例的出现并不影响核酸检测作为新冠病毒诊断金标准,普通民众不必担忧,尤其是中低风险地区的民众,只要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居家隔离和个人防护,可以有效控制疫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