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次“串亲戚”收获的“致富经”
——桓仁县古城镇新江村发展香菇产业记事
盛夏七月,桓仁满族自治县古城镇新江村村民再度迎来了香菇的丰收。一大清早,该村香菇致富带头人陈胜福便到隔壁邻居家的香菇大棚里帮忙指导如何采摘香菇。“今年的雨水充足,香菇大丰收了,每户都能比前两年多挣1万多元,真希望俺们村的香菇越长越好,卖到更远的地方去。”陈胜福笑着说。
近年来,新江村香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大批外地客商进村收购香菇,年产值达500余万元。提起香菇,村民们都忘不了陈胜福这位技术能手。
2002年春天,陈胜福到新宾县的一位亲戚家串门时,发现每户村民的家门口都有一口大锅,经询问得知,这些大锅都是用来制作香菇蒸料的。靠着小小的香菇,一户人家一年能赚到5万多元,这让陈胜福看到了致富商机。
回家后,陈胜福用家中仅有的1万元钱在1.5亩地上支起了香菇大棚,种植了4000袋香菇。经过细心管理,当年夏天,陈胜福就赚到2万多元。此后,陈胜福悉心总结香菇种植技术和经验,逐步学会了如何研制菌种,如何提高出菇率和抗病能力,形成一套相对成熟完整的香菇种植理论,不断提升自家的收益。
乡亲们看到陈胜福依靠小小的香菇发了家,纷纷向他请教香菇的“致富经”。为了让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陈胜福没有丝毫推辞,主动帮助村民制作菌种,指导大锅蒸料。每年制菌、蒸料期间,他都辗转于乡亲们的香菇基地之间,经常从清早忙到深夜,很多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待香菇进入生长期,他又开始忙着指导乡亲们如何细心观察香菇的长势情况。
十六年来,陈胜福就是这样从深冬忙到夏末,他所做的一切都不图回报,只希望乡亲们的日子能越过越好。陈胜福说,这只是在践行自己当初的入党誓言。
在他的指导和带动下,新江村香菇种植户从最初的10户发展到20户,再到现如今的60多户,周边市县的农民也来到该村学习香菇种植技术和经验,新江村成了远近闻名的“香菇村”。乡亲们纷纷盖起了新房,开上新车,日子过得比蜜还甜。许多常年在外打工的青壮年也纷纷返回村里,开创各自的香菇事业,让这个沉寂的小山村变得生机勃勃。
本报记者 肖乙瑾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