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于太空成功"牵手"。景海鹏、陈东两位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实验舱的一举一动被全球聚焦。
幕后,一件"神秘设备"对保障失重状态下航天员的正常生活贡献巨大!
2016年,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在贵州落成启用。
其上有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网结构,是科技前沿的重大突破!
2018年,中国的极地科考船"雪龙号"启程前往南极执行第35次科考任务,带上了一件貌不惊人的"大家伙":我国首个投入试行的国产极地无人值守电源。
全年24小时不间断供电,真正让核心地带的南极科考实现无人值守、远程监控!
2019年,纳米脂质材料关键技术被攻克,国内首条、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脂质纳米粒生产线在江苏建成。
这个被西方国家垄断长达10多年的核心技术,壁垒终于被打破!
从百年前的内忧外患,到建国初的一穷二白;从醒悟时的奋起直追,到新世纪的伟大复兴,华夏民族书写了一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奋斗篇章。
而以上种种,皆是奠定当今中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笔一划。
从国内到极地,从纳米到穹宇,循着这些科研足迹,我们看到同一个潇洒淡泊的"背影"——
为一项项国家重大工程倾尽心血,本该登上名誉至高之位,却习惯性地离开聚光灯下,回到自己的"世外桃林",东揽钟山紫气,北拥扬子银涛,六朝松下听箫韶。
一曲未了,风起东南,已是桃李夭夭。
既是隐士,亦是高手
江湖里似乎总有这样一位角色,身怀经世之才和盖世武功,却低调如扫地僧一般,隐居一隅,远离话题中心,甚至人们连其名号、落脚何方都不一定说得出来。
因此,你会发现,他就像一位隐士。
但倘若你对他知根知底:
声名显赫的国立中央大学,当之无愧的亚洲第一高校;
新中国工科大学中的泰山北斗、"四大工学院"之一,工程师的摇篮;
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建筑系实力在全国数一数二;
……
你才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位绝世高手。
他曾在封建尾声中出世,曾在战火纷飞中西迁,曾在一场浩浩荡荡的"院系调整"中屹立不倒,也曾在国家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进程中改革自新,稳步壮大。
不知不觉,已经117个春秋过去。
鲜有人知,在《人民的名义》、《建国大业》、《致青春》等多部影视作品中频频"露脸"的大礼堂,曾以34米跨度的八角形屋顶——当时的难度之最——创造了中国的建筑奇迹。
号称"南京主城最老古木"的六朝松,遒劲苍笼,实际上却并非松树,而是一株有1500多岁高龄的桧柏,树身内部已被蛀空,树冠仅靠树皮传递养分,却仍年年新绿。
……
岁月峥嵘,此间风云,皆成了江湖传奇。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即使如今进入了数字时代,他仍然不屑于在虚拟的流量中寻找存在感。不然,以其创下的赫赫功绩,另换任意他者,定是位红极一时的网络弄潮儿。
你看到,进入天宫二号实验舱里,两位宇航员那来自九天之外的挥手致意,令多少国人湿了眼眶;
却不知道,保障航天员有条不紊工作、生活的这台"在轨操作力测量设备",正是由东南大学科研团队历时七年自主研发成功的。
你看到,"大国重器"FAST的落成启用,使"中国天眼"再也不是什么神话;
却不知道,背后的东南大学承担了多少技术攻坚,索网工程预研工作,高性能钢索研制,大跨度索网安装难题……之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一封致谢信更是直接寄到学校。
你看到,极地冰封万里,首次出征的国产极地无人值守电源,为以后的极地科考事业插上了能源的翅膀;
却不知道,它身上凝聚着东南大学的自主智慧,该校学者葛健更亲自前往零下40度的南极,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承担着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任务。
你看到,纳米脂质体是国际上发展最快的一种高端药物制剂,而我国却因为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无法量产;
却不知道,打破技术壁垒的正是东南大学科研团队,他们令国产纳米脂质体突破量产瓶颈,为全人类的健康带来福音。
……
他,好像比历史上的自己更加低调了。
百年校庆前夕,学子在人人网发起活动,相约凌晨走遍校园每个角落,为母校庆生。每到一个地方,人群愈发壮大,大家默契地唱起校歌,歌声洪亮响彻黑夜。
如此强大的应援,却鲜少曝光于网络,对比常常登上热搜的兄弟院校,东南大学有些过分"佛系"。
百年校庆之时,学校决定恢复老东南大学郭秉文校长提出的"止于至善"校训。
《礼记·大学》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至善",是最高的境界;"止于至善",既是对如何做学术的要求,更是对如何做人的训诫,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安然现状。从这种完善的自我出发,关爱自然、服务社会、贡献人类。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不鹜虚名,不露圭角。
武林高手一袭布衣,一顶蓬帽,掩住风华与光芒,从不停留于万众瞩目的江湖中央。却在国家与人民真正需要的地方,悄然现身,尽心竭力,不争不抢,化作隐士飘然一方。
墨杉
百载文枢,科学名世
1902年,一个国恨深深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觉醒的时代。
随着兴学强国号召,三江师范学堂初现江湖,此后便成为屹立百载而不倒的天下文枢。
20年代,文化界广为流传"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说。
一句"以科学名世",一经出口,从未食言。
成立国内第一个图画手工科、地学系、算学系、生物系,创建第一个物理学实验室,抗战时期增设国内第一个航空工程系、气象系;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化身南京工学院继续育才兴学……
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南大学一直是先驱者。
2017年,国家"双一流"高校名单公布,东南大学不出所料跻身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名单,11个学科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数量位列全国第8;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5个学科获评A+,位列全国第8、江苏第1。
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工程学、计算机科学2个学科进入前1‰;在US News 2019世界大学计算机科学排行榜排名世界第10;在US News 2019世界大学工科排行榜排名世界第22、内地高校第6……
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东南大学也一直是先锋队。
一所高校,究竟可以对一个国家的进步与壮大注入多少力量?
1980年,一个德国天文代表团到紫金山天文台参观。当外国友人看到毫米波射电望远镜时,惊讶地询问其中的毫米波本振来自哪个国家。当得知毫米波本振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制造"时,代表团无比意外。
实际上,那个毫米波本振就出自当时的南京工学院。
即使在文化几乎停滞的十年动荡时期,南工仍完成了600余项科研任务,其中有40多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6项填补了国内空白。
止于至善,不忘初心,他时刻为国家肩负着一所高等学府应尽的担当。
如今,飞速发展的高速公路,跨越长江的所有重大桥梁,气势磅礴的三峡大坝,活力创新的首都新地标工程,东大智慧在祖国大江南北熠熠生辉。
今年年初,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东南大学7个项目获奖,获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7,江苏第1;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5项,数量并列全国高校第6。
鲜有人知,他对我国电子事业和通信事业的贡献也非同一般,不虚两电一邮!
尤肖虎教授曾带领团队历时十年解决"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这一世界难题;今年3月,国家863计划5G重大项目在东南大学通过验收……
学校的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高校中唯一专门从事移动通信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从3G并跑,到5G领先,无数技术从这里输出,呼唤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来临,也为祖国在变化的世界格局中赢得崭新筹码。
辈出东南,人才报国
任何光辉伟业背后,定然都有一群人在打破成见,在面临危险,在孤勇作战,在奉献青春、热血甚至生命。
近日,一直处于热点中心的华为公司正式发布鸿蒙系统,备用系统"一夜转正"。据说,备用芯片同样在转正准备中。
负责华为芯片的海思公司,创始人之一正是东南大学校友徐文伟。他曾主持华为第一代局用程控交换机开发,设计出华为第一颗芯片,现任华为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是华为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修建5664米外海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工程最难、最关键的部分。面对荷兰公司15亿的天价要求,总工程师林鸣燃起自力更生的熊熊心火。
终于,在2018年10月23日的伶仃洋上,"新世界七大奇迹"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流淌着的中国血统,使这座连通天堑的长虹更为雄伟震撼。
这架人类建设史上迄今为止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设计使用寿命最长的跨海公路桥梁,其总工程师林鸣、总设计师刘晓东,均是东南大学校友。
1988年,自东南大学硕士毕业后的王澍蛰伏杭州,每天与工匠一起干活,调水泥,垒砖块,打零工,以最原始朴实的方式,静下心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2012年,王澍获得2012年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建筑师。他回到母校的一场讲座,连大礼堂过道都站满了人。
不仅"嚼得菜根",更"做得大事"。这一旧时的校训精神,潜移默化感染了王澍,更是东南大学本身气质的恰好总结。
1920年,东南大学前身南高师与北大"南北呼应",在全国首开"女禁"。尽管饱受争议,学校依然招收了第一届8名女学生。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历史上划时代的一步。回眸历史,步步惊心。
正因如此,后来的东南大学里,走出了"中国的居里夫人"、"诺贝尔奖亏待了的华人女性科学家"吴健雄;走出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前校长韦钰院士;走出了年近古稀高龄时,依然保持每日14小时工作强度的孙伟院士……
吴健雄与周总理
近百廿年间,东南大学的"院士"一栏中,数字已是200多位。灿若星辰的学者群或曾就读于此,或曾任职于此,他们的学术生涯都带着这所巍巍学府的印记。
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途牛创始人兼CEO于敦德,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周光平,扇贝网创始人王捷,暴走漫画CTO曹力等,也都是东南大学知名的创客校友。
对年轻的东大学子来说,母校的印记是怎样的?
是节假日里新老图书馆"抢手"的座位;是夕阳下壮丽的大礼堂穹顶;是焕然一新的星空走廊,是"study everyday university"的自我调侃……
少年风华正茂,青春独一无二。
他们每一位、每一刻,都影响着东南大学的发展轨迹,凝聚起来,便形成一股以东大之名的足以改变天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