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浙江上虞为完小"强筋壮骨"让乡村儿童"上好学"

来源:上虞门户网  2019-05-26 04:58

每个乡村儿童都能“上好学”——浙江省上虞市为农村完小“强筋壮骨”纪事

  学校布局调整后,一些规模小、设施差、效益低的完小、村小被并入城镇学校,而一些不易撤并、仍“留守”在农村的完小怎么办?浙江省上虞市提出:要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和城镇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让每个乡村儿童都能“上好学”。

  在上虞市,现有的34所农村完小超过全市学校总数的三分之一。近年来,该市十分重视农村完小建设,市教体局局长章兆钧抓的一项主力工作就是“补短板”:“只有把完小建设好了,才能使上虞教育的‘容积效能’最大化。”作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工程,该市通过一系列“强筋壮骨”措施,为农村孩子家门口的学校增强发展后劲。

  A级完小创建,让农村完小“挺直腰板”

  这几年,在上虞教育系统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6200工程”,意思是市财政每年投入6个200万元,解决农村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其中一个专门用于农村完小建设。伴随着“6200工程”的实施,上虞市完小A级学校督导评估机制应运而生。

  该市教体局专门制定了《农村完小督导评估A级学校评估操作标准》,引导各乡镇(街道)在重视镇中、镇小建设的同时,加大投入,改善完小办学条件,加强规范化管理。规定凡创建AAA级完小奖15万元,AA级完小奖10万元,其所在上一级中心学校在年度考核中给予加分。这一机制有效地改善了完小的办学条件。

  驿亭镇横塘完小原有三幢教学楼都是危房,电教设备几乎没有,操场也坑坑洼洼,老百姓戏称为“绿洲中的沙漠”。开展A级完小创建后,学校硬件可谓“脱胎换骨”:政府投入400余万元,拆除原教学楼,新建3幢标准教学楼和围墙、食堂、运动场,添置篮球架、乒乓球桌等体育设施;校园生均绿化面积达到2.4平方米;多媒体设备进了课堂,现代教学设备实现与城镇学校同步。

  到目前,上虞市农村完小的占地、建筑和绿化面积达标程度大大提高,有12所达到省标准化学校要求,18所跻身A级完小行列。

  内涵发展评估,为农村完小树前行标杆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完小面临生存压力。对此,上虞市引导完小坚持走以张扬特色、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发展之路。

  地处城郊接合部的曹娥小学,把学校定位为“一所精致的学校”。具体目标包括彰显个性,有比较浓郁的文化氛围;质量领先,教学质量被社会认可;学生有个性特长,有一批特色社团;师资优化,部分学科具备竞争实力等。近年来,该校抓硬件、强科研、练队伍、扬孝德、提质量,全面提升办学层次,先后跻身上虞市示范完小、上虞市AAA完小、上虞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绍兴市实验学校、绍兴市示范小学、浙江省标准化学校、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验学校的行列。市教体局在该校召开了全市完小内涵发展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该校的经验。

  目前,内涵建设正成为该市农村完小新一轮发展的主旋律。内涵发展评估让学校自拟发展指标,自我进行评价,不比基础比进步,不看“教育总量”而看“发展过程和质量”,为农村完小树起了前行的标杆。一批完小展示“乡村体育融真情”、“邮文化”教育、“校园吉尼斯”活动、“象棋社团”、“乒乓球嘉年华”等特色,亮点频现。

  城乡教育一体,农村完小与城镇小学同步

  拥有10多万人口的崧厦镇现有下属完小5所。这些完小分散、规模大小不一、师资结构不合理。自2009年以来,崧厦镇大力推进镇域一体化,实行学校管理、教师调配考核、督导评估、特色培育一体化。在此过程中,该镇建立镇小领导联系制、镇域小学校长工作例会制、镇校领导集体视导制;选派优秀教师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基层学校任教。镇小制定工作计划时,都涵盖对完小的工作要求。

  完小由于教师数量少,缺乏骨干教师,开展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相对困难。崧厦镇实行全镇教职工由镇小统一调配,教师由“学校人”变为“镇域人”,并以镇小为依托,开展了镇、片、校三级教研活动,着力打造镇域教师成长共同体。在全镇教师中选派骨干教师,组成镇级教研大组,开展教学方法、备课指导、学情分析等研究活动。每次活动,组织全镇相关学科教师参加。崧厦镇小校长杭渭河说,镇域一体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从而实现镇域均衡发展。

  据了解,目前上虞市的丰惠、道墟等几个大镇相继建立了镇域一体化管理机制,建有对完小的结对帮扶制度。

  小班化个性教育,让农村孩子得到更多关爱

  上虞市教体局一方面严格控制城镇学校的班额,另一方面在规模较小的农村完小大力推行小班个性化教育,小班化教育正逐渐形成“农村包围城镇”的格局。

  梁湖镇江山小学是一所地处半山区的完小。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学校由500多名学生逐年递减至173人。2009年以来,学校开展了小班个性化教育实践与探索,试验“师生互动最大化、师生距离最小化、个性发展最优化”。

  “人人有展示、堂堂有关注、时时有赏识、班班有一品”,是这所乡村完小提出的实验目标。记者在江山小学校园里走了一圈:每班30人左右,教室宽敞、明亮。每个班级设有学生个人展示区,每个学生有优秀作文、自编小报、个人收藏、剪纸书法等作品展示。学校还采用“综合协同”和“走班合作”的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与其自身条件相称的教学机会与教学条件。同时,推行“微笑的你最美、好学的你最棒、健康的你最牛”的评价机制,每个班级都拥有自己的特色传统项目,如吹笛子、拉二胡、吹葫芦丝、滚铁环、打陀螺、跳皮筋等。学校自实施小班个性化教育以来,优质生源流失的势头已初步得到抑制。

  在上虞各农村完小,这样的小班个性化教育正逐渐“弥漫”到每个角落。(记者苏婷 通讯员顾松灿)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