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琵琶、扬琴、唢呐……齐奏,一首激扬的《小刀会》选段从校园一角传出,这是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小学的小海燕民乐团正在排练。稚气的小演奏者们虽然只有10岁左右,坐下来还不及手中的乐器高,却神情专注,技法娴熟,将这首经典的民族音乐演绎得有模有样,让听者也跟随音乐心潮澎湃。
这个成立于2009年的小海燕民乐团,10年来已经走出校园,走入社区,走向海外了。更难能可贵的是,一所小学的民乐团为学校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改变。
“小学是为孩子一生奠基的时期,情感、意志、合作不仅要在课堂上习得,还需在竞技中、在舞台上收获。”南沙小学校长曾志伟说,“我们希望学生离开学校后带走的不仅是知识,还能收获伴随一生的一两种技能以及审美能力,音乐就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一个突破口。”
师资哪里来?曾志伟多方筹措专项资金,聘请了10个乐种的专业音乐教师;场地怎么办?学校修建了能容纳四五百人的音乐厅,作为乐团演出场地;上课和排练怎么协调?乐团每天早上7点到校排练40分钟,已经坚持了10年;如何让全体学生都能接受音乐教育?将音乐教育融入学校课程,为一至三年级学生开设口风琴课,四至六年级学生开设葫芦丝课。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学校得到了发展,学生收获了成长。
每次看到学生在舞台上全神贯注地演出,曾志伟都深受感动,这转变了他的办学思路,“要把学生放在舞台中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
小海燕民乐团还成为家校合作的突破口。乐团成员每天早上都要提前到校排练,周末还要加练,这都需要家校配合。南沙小学的家长义工就是从小海燕民乐团孕育出来的,每次演出家长都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形成了良好的家校互动。
如今小海燕民乐团已经有了成梯队的上百名成员,他们经常参与社区演出、海外交流等活动,学校的开放办学程度、美誉度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小海燕民乐团已经成为南沙小学的一张名片。
比起学校的这些收获,曾志伟更看重学生的个体成长,“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惊喜”。他对学生的成长如数家珍,比如四年级的龙芊宇和王子宁,一年级刚进乐团时每次排练都要哭鼻子,如今已经是乐团里的琵琶首席了;如果不是在小学时接触了竖笛,杨焱天的音乐天赋可能不会被发现,也就不会师从竖笛大师,考入星海音乐学院附中,拓展了人生选择……
在小海燕民乐团指挥毛礼林看来,小海燕民乐团不仅影响了学校,更影响了整个南沙区的音乐氛围。“十几年前我来到南沙的时候,本地的音乐教育还很匮乏。如今一批批学生成长起来,他们在很多场合公开演出,用精彩的表演征服了观众,现在学习传统乐器的人越来越多了。”小海燕民乐团的学生小学毕业后继续保持着对民族乐器的热爱,组成少年乐团登上社区新年晚会舞台、走进敬老院。
南沙区是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故乡。曾志伟还有一个梦想,希望通过南沙小学小海燕民乐团以及持续的音乐素养教育,通过学校影响社区、学生影响家庭,带动社区人文环境的改善,把南沙区打造为音乐小镇,孕育出更多的音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