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系列报道
获奖项目: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苏南模式创新与实践
获奖等级:一等奖
地处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的新潦村,原本是苏州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现在却有着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鱼塘光伏项目等现代化农业,活跃着一群现代农民。
原来,自2015年起,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就将自己的东山校区迁到村里。学院在培育当地产业的同时,重点培育园艺技术、休闲农业等实操性强的专业人才。
学院党委书记李振陆说:“学校致力于探索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技术技能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蹚出了‘校地联动、教产衔接、开放共享、终身学习’的新路子。”
首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
陶易是太仓班2016届毕业生。“以前这个村的林果销售渠道和采摘园的经营模式比较单一,我用在学校里学习到的知识,丰富了采摘园的营业项目,还通过微信公众号推荐林果,目前有近3000人关注。”陶易说。
太仓班由太仓市与苏州农职院合办,目前和陶易一样耕耘在农村的太仓班毕业生共有189人。太仓市农业农村局科教信息科科长王明伟说:“太仓农业机械化生产程度很高,于是在商定课程设置的时候,我们就要求太仓班必须有全套农机操作的教学。”此外,太仓市还在招生条件、资格认定、资金扶持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保障太仓班的人才培养。
近年来,苏州农职院先后与太仓、昆山、常熟等地合作开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订单班,首批定向培养的205名毕业生已在所属村镇、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岗位发挥骨干作用。该培养模式被称为“政校合作、定向招生、定制课程、定岗培养、定向就业”。“这种模式能够有效破解涉农类专业招生难、就业难和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高素质农村人才短缺的三大困境。”王明伟说。
目前,该校通过300多个农民社区学院与田间课堂,累计培训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青年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及其他职业农民13万余人次,有力提升了职业农民应用农业“三新”技术的能力。
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路径
“以往农业专业学生存在学农爱农内生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浓厚的问题,还存在产教相对脱节的问题。”苏州农职院教务处处长尤伟忠说。
为此,苏州农职院把青年学生学农爱农的职业养成、农业经营主体职业素质能力提升和农业生产者实际需求有机结合,构建“校地联合定向委托培养—农民社区学院订单培育—田间课堂专项培训”的培育路径,形成以苏州农职院为总院、农业示范园区(园中校)为分院、生产基地为教学点的农民社区学院网络体系。
不久前,苏州农职院去吴江为当地果农开了一堂田间课,还为他们现场指导了枇杷的修剪和疏果。据悉,这样的课程会根据农民的需要和农作物的生产周期定期开展。除了这样“农民点菜、专家下厨”的田间课堂,苏州农职院还形成了农业院校“分段培养—农学融合”、农民社区学院“现场教学—跟踪指导”等多元教学方式。
重构适应新农业的课程体系
针对苏南现代农业与现代工业、商贸、装备、技术等业态深度融合的现状,苏州农职院按需定制,分别开发对应职业生涯和职业岗位的定向委托培养课程包、对应产业发展和职业能力需求的社区学院订单培育课程包和对应技能提升需求的田间课堂专项培训技能包。
“委托培养的课程包经校地双方组织专家论证形成,而农民社区学院订单课程包是在多年的院区结对中逐步建立的。”尤伟忠说,“社区学院订单课程包里有各种养殖生产技能,还有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等课程,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苏州农职院还建立了省农技耘APP、农民在线学习资源库和首席专家微信群等平台,提高了课程教学的适用性、及时性、实效性,实现了“基地上讲、田头上练、观摩中引、网络中学”。
“我们要进一步充实田间课堂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强社区学院的管理,进一步推广学历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延伸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服务面,并计划开展定制村官的培养。”谈及未来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李振陆心中已有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