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我感到你内心有一点难过

来源:上虞门户网  2019-03-15 10:40

微信图片_20190314095052.jpg

下班回到家,多多妈就发现多多情绪不太好。她问多多发生什么事了。

多多小声说:“今天考语文了!是单元大考,老师说这次考试很重要,成绩要记录进档案的!”

多多妈内心不由得一阵紧张,直觉告诉她,多多这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她故作平静地问“考都考了,就不用管它了。反正成绩还没出来,等成绩出来了再说。”

多多心烦地说:“成绩已经出来了,我只考了合格!75分。”

即使有心理准备,女儿语文成绩不会是优秀,但妈妈怎么也没想到她会只考合格。她有点吃惊地问:“怎么会只考75分呢?”

“就知道你会失望。”多多气呼呼地说。

“我没失望,我只是没想到你语文会只考合格!”

“这还不是失望?”多多问。

“不是!我真的不介意,都已经考完了,还想它干嘛?又不能改变成绩,所以妈妈没失望,我觉得你也不要再想成绩了,总结一下原因,看看自己怎么会失分这么多!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就可以了。”妈妈说。

“你还说自己不介意,明明就是很在乎的。”多多生气地说。

“我真没在乎,都跟你说了没关系,就算记录进档案,那也没辙,已经这样了,还能怎么样,放在心上也不能改变成绩啊,反正都已经考完了,不如就这样吧!”妈妈努力解释着。

“你总是这样,每次都说没关系,但每次到最后你都会批评我!”多多突然哭了起来,跑进房间,把门关了起来。

多多妈觉得莫名其妙,她感到自己已经很心平气和了,一直在忍,努力接受女儿成绩不好的事实,结果女儿居然变得这么刁蛮任性,脾气这么大,她特别懊恼,她不知道究竟哪里出了状况,让女儿变成现在这样。

听完多多妈的讲述,我告诉她,并不是她对女儿的态度出了问题,也不是女儿刁蛮任性,关键的原因在于,她没看到女儿的情绪,没有把女儿的感受说出来。

多多妈很疑惑地说:“把她的感受说出来,这个重要吗?”

我问她,当她很努力地去准备一个项目,每天加班加点,挑灯夜战,忙了一个多月,结果那个项目最后却失败了,难道她不失望吗?这个时候如果我告诉她,没事,别放在心上,反正想也没有用,不如就这样,她会是什么感受。

多多妈想了想,说:“这么说,我好像有一点明白了,虽然这个说法好像也能接受,但是我心里还是会有点不舒服。”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事,尤其在面对孩子的问题,当孩子因为某个问题抱怨、难过时,我们总是努力说服孩子,想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抱怨不公平,他们的难过没有用,但结果却是父母长篇大论说一大通,孩子却依然不高兴,行为上也没有任何改变,有时候彼此还会发生争执。

其中的关键原因,就是父母采用情感隔离的方法把自己与孩子的感受切断了,父母急切地想要用有效的方法赶紧帮助孩子情绪恢复,却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安抚,不是帮他想办法,而是接纳他的感情,看到他的情绪。

父母越是忽视孩子的感受,矛盾可能越容易激化。

这是因为,当出现强烈的情感冲击时,我们的理性脑会暂时关闭,由原始的爬虫脑和哺乳类动物脑控制我们的行为。这两个大脑是没有逻辑推理能力和理性控制能力的,遇到问题时,他们只会用最原始的方法来对待,这样的情况下,人就会处于强烈的情绪之中。

当这些情绪没有被看到,没有被安抚时,不管父母说什么,孩子都听不进去,他们不会接受任何意见或安慰,也无法接受任何建设性的批评。这时,父母的长篇大论孩子根本听不进去,即使苦口婆心解释一大通,孩子还是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说长篇大论时,他们可能会沉默,可能会走神,一般不会反抗,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尤其青春期前后,孩子的情绪波动非常大,当他们感到自己不被理解时,就会做出反抗的行为。

所以,想要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在孩子出状况时,父母要先意识到他们的行为背后有不安的情绪,先把这些情绪处理掉,孩子的行为才可能被纠正,否则,再多的语言都是白费。

我告诉多多妈,让她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孩子已经高年级了,即将面对小升初择校,她知道记录进档案的成绩有多重要,这么重要的一场考试,她真的会无所谓吗?她真的能够轻轻松松就放下吗?

多多妈告诉我,不能!

我告诉她先承认多多的感受,与孩子一起面对这次考试没考好时的难过、失望,拿到考试成绩时的伤心和无助,害怕成绩影响自己未来的担心。

当孩子的情绪被看到时,他们会觉得轻松,才更愿意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说出来,这时,可能父母不需要说什么,孩子自己就能找到解决办法。

多多妈半信半疑地用这个方法与孩子沟通,当她说出多多的感受时,多多哭了,她说自己考试没有发挥正常的原因是没有把时间控制好,前面基础题花了太多时间,以至于最后时间来不及,阅读和作文没有认真做就交卷了。她决定以后要合理安排时间。

孩子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他们会被困在情绪里出不来,他们感觉自己的心理好像又一些不对劲,但又不知道这些不对劲是什么,这时,如果父母能看到孩子言语之外的担心、失望和无助,父母还能够像容器一样,接住孩子的这些感受,用清晰地语言去描述这些让孩子心烦意乱的情绪,给这些情绪命名,孩子就会感到自己是被接纳、被支持的,自己的情绪是正常的。

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感受是正常人都会有的一种经历时,孩子就会感到深深的理解与安慰,他们的情绪才会更快被处理,心情重新回归平静。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才能正确思考,做出正确的举动。

当孩子感到被理解时,他们的孤独和伤痛也会随之减少,对父母就不会太过抗拒,反而能够虚心接纳父母的意见。这时,父母就算长篇大论给他们讲一大通道理,孩子也能听得进去。

就比如,一个孩子经常回家说自己很笨,很傻时,如果父母要努力说服他,跟他说他不笨,举例告诉他那些很聪明的事情,很可能结果越来越糟。

但如果父母能够看到孩子这么说背后的情绪,答案就可能完全不一样。

比如:

孩子:“我很笨。”

妈妈:“你怎么会这么觉得呢?你不觉得自己很聪明吗?”

孩子:“我不聪明!”

妈妈:“当你这么说的时候,我感到你内心有一点难过。”

孩子点点头,小声地说:“嗯。”有的孩子会眼圈红起来。

妈妈:“恩,我能理解你的这份难过,每一次你很努力地学习,成绩还依然不如意时,你就会对自己失望,每一次,老师叫你回答问题,你内心有点慌乱,就会觉得大脑好像一片空白,即使知道正确答案,你都不敢说出来,结果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你就觉得自己好糟糕,好差劲,你好生自己的气,内心也好伤心……”

这时,孩子就会告诉你他在学校的经历,就能知道他这样评价自己的真实原因。

父母要认真倾听孩子,看到他们行为背后的情绪,懂得他们的心情,把自己设身处地的放在同样的场景,用:“你是不是有点难过”、“听起来你很生气”、“这一定让你很伤心”、“你当时一定感到很煎熬”……等形容情绪的语言把孩子的感受说出来,孩子才会感到被理解,才会愿意进行沟通。

如果父母听不见孩子的感受,一味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中,企图用最快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孩子,孩子就会有更多叛逆的行为和不可控制的情绪出现,彼此关系会变得越来越紧张。

很多时候,在父母去准确描述孩子的情绪时,孩子都可能会哭,会把压抑的生气、难过、愤怒都释放出来,这时候,父母一定要接纳,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摸摸他,给他足够的安抚,当孩子感到自己是能够被看见时,他们的行为就容易发生改变。

因为孩子是最忠实于父母的,他们内心最大的渴望就是靠近父母,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支持,一旦这份愿望被满足,孩子就会最大的努力面对自己的问题。

所以,父母一定要听得懂孩子行为、语言背后隐藏的情绪,这样,才能有良好的亲子关系!

——END——

特别声明:本文为60分妈妈月华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60分妈妈月华”

如未经授权转载,将举报,并追究法律责任!

【60分妈妈月华】畅销育儿书作者,国家级儿童心理咨询师,著有《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得太多》。专注宝宝的吃喝拉撒,生长发育,学习力培养及身心成长,也关注妈妈的心灵成长,健康的母婴关系才能培养出更加杰出的宝宝。如果你想孩子身心灵都能更健康,关注我都可以找到答案哦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