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金春华 朱银燕 区委报道组 袁伟江)程凤所在的岗位还叫“窗口”,但职能已大不同。
1999年9月,被当地群众称为“政务超市”的上虞便民服务中心成立,这是全国首家规范意义上的政府集中办事机构,引发了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潮。物换星移,人来人往,如今仍在窗口一线的首批工作人员还剩4位,程凤是其中之一。
18时许,热闹一天的办事大厅又归于平静。程凤拿着一本厚厚的、页边被翻得有些发毛的办事指南,跟一批已是她“徒弟辈”的窗口工作人员,一起学习讨论上虞最近正在推行的窗口“无差别受理”改革。那股认真的劲头,让人一点看不出她两年后就将退休。
20年服务窗口大变样,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宗旨。
1999年,程凤从百官派出所调到上虞便民服务中心的公安服务窗口工作,一下要面对整个县的户政工作,没有人口信息基础数据库怎么办?自己做。又厚又重的木算盘噼里啪啦作响,一个个鲜活的“人”转为数据库中一行行严谨的数字,化作窗口一项项扎实的服务,也为如今数据共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便民服务中心把各部门的服务窗口集中到一起,成效立竿见影,上虞便民服务中心主任杨科钦感触颇深。1988年夏天,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的他为了迁户口,骑着自行车在上虞的大街小巷穿行,到政府科室挨个问该找谁办、怎么办,前后跑了三四趟才搞定。
最早的服务中心在横跨曹娥江的赵家大桥附近。2006年,随着上虞城市中心的迁移,以及政务服务业务量的增加,便民服务中心搬到了新城区中心地带,占地面积18000多平方米,是原来的6倍,有34个部门单位入驻,比原来多了10个。
进驻部门多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如何让各部门窗口融合起来、提高服务质量?服务中心推出“红蓝黄”三旗管理:做得好的发红旗,一般的发蓝旗,做得差的发黄旗。“这些小旗挂在窗口,代表一个部门的形象。”商事登记窗口负责人王梅芳比程凤晚5年进上虞便民服务中心,但对这段历史同样印象深刻。
便民服务中心成立的头几年,工作很忙,但大家心里充实,三天两头都有群众送来锦旗,但时间一长,新的问题来了:便民服务中心把分散在外的各部门服务窗口集中起来,群众办事实现了“进一扇门”,但不同部门的窗口没有整合,群众还要楼上楼下、窗口之间来回跑。怎么办?这个问题,直到“最多跑一次”改革才有了全面彻底的解决。
“最多跑一次”改革中,“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开启窗口“化学融合”,不同部门之间的办事流程、规章制度乃至数据都实现了对接和共享,“部门”的概念逐渐淡化;今年开始的“无差别全科受理”,则进一步让办事群众实现“到一个窗、办千件事”。
据统计,2017年以来,通过线上线下进驻等方式,上虞区几乎所有政务服务事项进驻中心,已公布的1562项办事事项除例外事项基本都实现“最多跑一次”;其中,303个事项实现“一证通办”、571个事项可“同城通办”、113个事项可“掌上办理”。
所有的自我变革,都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上虞区公安分局户政中队中队长董燕说,公安窗口坚持“365天无休服务”已7600多天没有“关张”;“程凤们”早年创下的“红旗窗口”声誉仍在,并通过“亮窗工程”“靓窗行动”得到不断提升;“程凤们”的敬业故事同样激励着一代代窗口工作人员。
【记者感言】采访上虞便民服务中心,是梳理浙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之旅,也是探寻浙江政务服务蕴含精神的发现之旅。该中心成立20年来的“变”与“不变”最让记者关注:“变”的是服务的工具和方式方法,从又厚又重的木算盘到方便快捷的电脑,从最初的集中办公到如今的“网上政务超市”,这是改革创新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关键,不可或缺;“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不断学习提升自我的决心,这是改革不断深化、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的原动力。服务群众永无止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要继续坚持这样的“变”与“不变”,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原标题:上虞便民“政务超市”一办20年——从“满城跑”到“一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