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上虞广播网 > 上虞资讯频道 > 热评动态 >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 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来源:上虞门户网  2019-04-24 15:27

■怎样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④

编者按: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坚定了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的信心和决心,为我们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是教育战线的头等大事和重要政治任务。本刊推出“怎样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敬请关注。

[摘 要]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一体化”建设要求内涵,树立系统思维,打破学段区隔,坚持分层分类,统筹好德育目标一致和内容梯度衔接的关系,统筹好教育主体的整体性和不同学段教学规律的关系。

[关键词]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上海在思政课建设改革探索中深刻认识到,思政课伴随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跨学段”的有机整体,贯穿大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一体化”建设要求内涵,树立系统思维,打破学段区隔,坚持分层分类,统筹好德育目标一致和内容梯度衔接的关系,统筹好教育主体的整体性和不同学段教学规律的关系;坚持强基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改革创新打造思政金课,建设好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

深刻把握“一体化”内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思政课既是我们的特色,也是我们的优势。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始终着眼“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上的关键课程地位,在人才培养实践中注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主题思想的统一性和内容方法的梯度性。

把握政治要求。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这就要求我们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盐融入知识传授的汤里,是深入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遵循,也是上海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为此,必须要有讲政治的高度自觉,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聚焦培养目标。思政课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贯穿学生教育全过程。学段不同,学生群体特征不尽相同,理论认知和需求水平体现层次性与差异性,但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这决定了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要求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帮助学生从小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长大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就要按照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主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上海在长期改革探索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价值性、科学性、系统性原则,综合教育教化功能中的价值共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内涵以及世界各国德育的普遍经验,提出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人格养成为重点的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顶层设计,使思政课内容高度聚焦、力量一体推进,体现纵贯“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整体水平和成效。

创新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要遵循统一标准,也要注重因材施教。党的创新理论从来都不是空洞的说教,也绝对不是死记硬背的“教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就要避免“上下一般粗”式的教学模式,主动创新方式方法,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做好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的有机转化,使得教学内容适应学生认知阶段,教学方法贴近学生接受特点,形成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教学路径。中小学阶段侧重于引导学生对创新理论形成朴素的感性认知,大学阶段侧重于向学生讲清楚创新理论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从而实现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一体化衔接。

协同育人资源。办好思政课,关键在各级党委。推进一体化建设,就是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提供坚强有效支撑。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牢固确立开门办思政的理念,推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联动,协同多方资源为思政课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梳理各类校外教育资源、场地场馆资源、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等资源,积极探索校外教育共同体,推动校外教育立法,以制度化、系统化、一体化推动育人资源向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开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滋养思政课课堂。利用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优势,将城市红色基因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推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依托上海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优势,开展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

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办好思政课,必须推动改革创新。思政课要真正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就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善于运用学生喜爱并接受的话语体系、方式方法和平台载体,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

注重问题导向。思政课改革创新,要着力释疑解惑破难题,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着力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为此,一是处理好“内容教育”与“过程教育”的关系。在内容方面要突出问题意识和现实导向,用真理的力量展现社会重大现实问题背后的理论逻辑,引导学生理性辩证看待当代社会发展各种矛盾。要避免“一言堂”,循序渐进,通过研讨、启发、调研、比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拨开迷雾,获得真知。二是处理好“掷地有声”与“润物无声”的关系。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面对似是而非的观点或者错误思潮,要坚决予以批驳,阐明正确立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铸魂育人,把灌输与启发滴灌相结合,使思政教育春风化雨,融化于感情,育人于无声。

坚持创新发展。伟大的实践必然孕育伟大的理论。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思政理论课建设就要跟进一步,使理论的光芒在第一时间投射到思政课堂上。上海在思政课必修课程基础上,创新推出“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程。创设“中国系列”课程的宗旨就是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每一门课程聚焦新思想的某一方面,譬如“治国理政”“大国方略”“中国道路”“锦绣中国”“法治中国”“大国安全”“健康中国”等。这些“亮眼”课程汇聚起来就是一幅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生动画卷,为学生领略新思想引领下国家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光辉历程打开了一道窗,为学生探寻成功奥秘提供了一把钥匙,为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给了一颗定心丸。

加强学科支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只有说服人的理论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一个至高境界就是理论上的彻底。一方面,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研究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逻辑。另一方面,思政课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既有知识性,也有思想性,既要强化意识形态的宣传和引领,也要善于利用学科支撑,依托学科研究平台,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自觉运用于思政理论课教学中。

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成效,还要注重挖掘其他各类课程的思政内涵,双线并举,推进学科德育、课程思政建设。改变高校思政课育人孤岛状况,必须注重发挥所有课程育人资源,把育人要求贯穿所有课堂教学,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化价值引领。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早在2005年,上海制定出台贯穿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两纲教育”为上海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两纲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学科德育”,即把德育的核心内容有机分解到每一门课程,充分体现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责任。基于中小学成功探索经验,上海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作为知识体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性出发,回归课堂育人本源,构建以思政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程为支撑、专业课程为辐射的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发挥所有课程育人资源。上海推进一体化建设,重点做好中小学学科德育与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衔接贯通,先后成立“全国大中小学课程德育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和“上海市课程德育研究发展中心”。依托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在政治、历史等学科建立了8个市级课程德育研究基地,将高校的学科前瞻研究、德育实训基地的名师引领和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以项目驱动的方式,推进形成一批德育课程实施示范学校、示范课堂和一群优秀德育课教师,形成一批优质的课堂教学案例,促进全市思政课教学水平全面提升。

坚持强基固本,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和基础性工作。加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就要适应一体化建设要求,善于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增强价值引领,牢记使命担当。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场流程再造式的教学改革,更是一场关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工程。教师要牢记初心使命,知重奋进,主动承担起价值引领的神圣职责。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到真学真懂真信,深学细照笃行,努力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上海聚焦教师育德意识和能力培养,不断增强教师价值引领能力。一是抓培养,完善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按照入门准入、专业提高和专业化发展的需求,设置了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全员轮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等培训序列。二是设平台,通过项目资助和优秀选拔助力中青年骨干教师成长。在上海 “曙光计划”“晨光计划”等高端人才培养计划中,单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名额,为思政课教师成长助力。三是强实践,打造“行走的课堂”,推动教师社会实践,为思政课教师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建立起有效载体和良性机制。

强化专业发展,提升集群效应。当前,思政课教师队伍持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但教师队伍在职称、学历、学科背景等专业化建设方面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方面应积极主动地以高标准做好专职教师的选聘工作,加快建立特聘教授制度,补充中青年力量;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现有教师队伍潜能,建立专业发展同城平台,整合资源力量,发挥集群效应。上海实施“大手牵小手”结对共建项目,通过示范马院带动牵引实现全市马院建设能级提升。全市15所示范马院,与其他45所马院(教研机构)结对共建,实现全覆盖式支持。搭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同城平台。市教委单独划拨招生名额至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位点的高校,用于其他高校的优秀教师担任兼职博导、硕导,联合培养研究生人才。同时组织引导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区教育局结对共建,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专业发展共同体,开展师资培训、集体备课、教学实践等全方位合作。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发挥对思政课“咨询研判、督查评估、培训示范、指导引领”的功能。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