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35人退钱群里34人是托”的消息登上热搜。
据媒体报道,江苏张家港李女士收到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寄来的“红头文件”,称正在为某平台的部分投资人办理清退事宜。李女士在这个平台投资过,后来平台“爆雷”,钱全部打了水漂,因此她对“清退”深信不疑,扫描文件上的二维码加入了“清退群”。进群后,李女士发现要不断缴款才能回款。警方监控发现该情况后,制止了李女士继续缴款,并调查发现,该“请退群”共有35人,其中34人是托,只为了骗李女士一人。
这已经不是第一起“红头文件”诈骗。近期,上海辟谣平台也收到多名粉丝提供的“红头文件”照片,希望求证真伪。经调查,相关“红头文件”都是伪造的,其目的是用“红头”骗取公众信任,诱导公众加入“退款群”或填写“退款链接”等,继而实施诈骗。
假“红头文件 ”漏洞百出
上海辟谣平台调查发现,骗局中的“红头文件”漏洞百出——
有些文件的“抬头”表述不规范。例如,有的写“市场监督管理局”,但正规名称应当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总局”或者“**地方市场监督管理局”。
虽然抬头是权威机关,但落款以及公章却是企业 ;甚至有些文件的“红头”是“市场监管局”,正文又变成了“银监会”。事实上,不可能出现政府部门发文、企业盖章的“红头文件” 。
所谓“红头文件”中频频出现漏字、错字、缺乏标点等现象,行文也不通顺,不符合公文写作规范 。
种种细节均显示,这些“红头文件”都是假冒的。
撇开这些漏洞看文件内容,会发现它们虽然来自不同“机构”、不同“企业”,但主题基本一致:培训机构因经营不善或被政府部门查处,即将退费,组建了专门的退款小组,请家长通过扫描文件上的二维码联系QQ客服退款。为了“自证清白”,这类文件还称不会通过短信电话通知退费,而是以文件通知为依据,且退款不会收取任何手续费等。同时,为了制造焦虑,这些文件还称退款只针对“部分家长”“先到先办”,暗示收件人尽快联系客服。
可当收件人扫描文件上的QQ添加所谓的“客服”后,或是被引入“退款群”,或是被要求在“退款网页”“退款链接”上填写个人信息和账户信息。其中,“退款群”的行骗手法与李女士的遭遇相类似;而所谓的“退款网页”“退款链接”则是钓鱼网站,目的也是骗取收件人的钱财。
不难发现,这些声称“退款”的“红头文件”其实是送上门的陷阱 。
权威机构纷纷发布预警
事实上,已有多家权威机构提醒公众当心“红头文件”骗局。
其中,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公安部刑事侦查局通过教育部官网,发布了主题为“防范以校外培训退费名义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预警提示。
该提示指出,暑假期间,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伪造政府部门公文,诱导家长学生添加QQ号或加入QQ群,以校外培训退费名义实施电信网络诈骗,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危害。家长和学生应“擦亮眼睛”,提高消费权益保护意识。在支付培训费用时,不要支付超过3个月或60个课时的费用;学科类培训支付费用不超过政府指导价限额标准,非学科类培训一次支付费用不超过5000元限额标准。同时,注意缴费安全,可通过官方渠道“校外培训家长端”APP(可在各手机应用商店下载)选课、购课、消课、投诉。
提示还表示,正规退费流程一般以原路返还的形式返还给本人缴费账号,凡是退款时附加购买商品或支付费用条件的,都是诈骗 。如有疑问,公众可及时拨打110或有关培训机构主管部门电话求证、求助。
中国消费者协会也在7月初发布提醒,指出消费者接到自称培训机构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相关单位办理退费的电话、短信、文件时,一定要保持警惕。
中消协指出,不法分子会利用通过非法途径获取的个人信息来获得消费者的信任,然后使消费者陷入焦虑、慌张等情绪中。对此,消费者要保持冷静,一切信息应先从企业、政府的官方网站和电话中核对,以权威渠道为准,不轻信对方。遇到不明事项,可以直接到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公安机关、消协组织咨询 。
“投资高回报”和“多买多送课”都不能信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发生的退款骗局主要与投资平台和培训机构有关,也反映出投资市场与培训市场存在主体鱼龙混杂、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一段时间以来,投资平台“暴雷”、培训机构“卷款跑路”等消息不在少数,使得公众对投资平台清退、培训班退费等话题关注度较高,容易轻信。对此,主管部门应加大对投资平台和培训机构的监管,严查资质、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
上海辟谣平台也提醒,公众不论选择投资平台还是培训机构,都要谨慎。除了查验经营资质外,也不要被脱离实际的投资回报以及“多买课优惠力度更大”等说辞所诱导。对有选择培训机构需求的公众而言,切不可一次性缴纳过多课时的学费 。
就在7月24日,教育部和中国消费者协会又联合发布提醒,提出家长缴纳培训费用时,务必通过教育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校外培训家长端”APP完成;务必签订《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索取正规发票,以备维权之需;务必控制额度,一次性缴费不要超过3个月或60课时,且不要超过5000元。
若发现违规培训问题线索,可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及各地开通的投诉举报渠道监督举报;如涉及违规收退费等经济纠纷问题,还可通过全国12315平台进行投诉举报,也可向当地消协组织投诉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