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公布后
各种以高考为由头的诈骗
也随之而来
补录名额、填报志愿、 助学奖金……
这些针对高考生的骗术
潜伏在暗处,伺机而动
紧急提醒
各位家长和同学一定要
提高警惕
谨防上当受骗!
网络游戏骗局
学生假期在家最容易遇到的骗术,与游戏息息相关。中高考过后的学生,假期终于有机会“飙”游戏,与同学好友线上“战斗”。不法分子看准这一时机,冒充游戏玩家、游戏运营商等实施诈骗 。
警方提醒: 同学们不要轻信网络游戏中弹出的优惠、中奖、买卖信息,购买装备或虚拟游戏币等尽量使用通过认证的正规平台进行交易。
“兼职刷单”骗局
希望通过兼职赚钱的高三毕业生以及大学生们,则面临“兼职刷单”的诱惑,骗子以高薪诱惑,让学生暑假在网上帮忙刷单,再以“做连单”“操作失误”等理由,限制学生在平台提现,进而要求垫付钱款 骗取受害者更多钱财。
警方提醒: 所有刷单都涉嫌诈骗,也是违法行为,不要贪图小利而落入诈骗分子的圈套,如需兼职一定要到正规平台或找正规中介。
“填报志愿指导”骗局
不法分子假冒“权威专家”,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 ,利用中介或网站、App等对考生进行志愿填报指导从而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 填报志愿可在网上寻找参考资料帮助,但对于收费的指导一定要提高警惕。
“补录名额”骗局
“补录”骗局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 ,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骗子在考前就找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还有一些骗局中,骗子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 。
警方提醒: 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都是诈骗。
“修改成绩”骗局
骗子利用家长“熬”不住的焦躁情绪作案,声称有渠道可以修改分数 ,以低价售卖、缴纳保密金或通过短信发送木马链接,填写考生身份信息、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方式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考生及家长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中来历不明的链接,更不要输入信息。
“奖学金”骗局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身份信息后,假冒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以符合“奖学金”或“高考补助金”资格为由 ,骗取押金或手续费。
警方提醒: 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提前录取”骗局
骗子冒充某大学招生办,打电话给受害人,称因院校提前招生 ,受害人的录取状态为“自由可投”,如果想被学校录取,需提前缴纳学费,否则有退档无法录取的风险,受害人被唬住,从而被骗。
警方提醒: 提前批次录取主要针对军事、国防、艺术类院校考生,录取工作全部实施异地远程网上录取,由专门的计算机系统按志愿和投档规则投档,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影响。对于收到的任何以招生为由的电话短信都不可信。考生可通过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录取信息,切不可“病急乱投医”,以免上当受骗。
“内部指标”骗局
骗子冒充某军校招生办主任打电话,称学校有“内部招生指标” ,如果受害人的孩子想上军校,得先交保证金,为打消受害人顾虑,骗子还通过QQ或微信给受害人看了仿造的学校招生公文,受害人深信不疑,当即交付保证金,从而被骗。
警方提醒: 军校招生与其他地方高校招生一样,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军校招生没有“内部招生名额”的说法,缴费是诈骗的目的,考生及家长不要上当受骗。
“帮忙搞定”艺术类招生骗局
艺术类招生种类繁多,投档排序规则和操作程序复杂,加上省外艺术类招生计划要根据生源情况在全国范围进行调整,使录取持续的时间较长。骗子抓住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利用录取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帮忙搞定”,或以“不交钱就不录取”、“不交钱就退档”威胁考生和家长 ,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警方提醒: 艺术类招生,均有严格的分数线等条件限制和统一投档等招生程序。考生可通过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录取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混淆高等教育形式骗局
骗子故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上重点大学 。入学后才发现就读的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形式的教育。
警方提醒: 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多样,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跟普通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入学门槛相对较低。骗子最容易在这个问题上打“擦边球”,考生和家长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录取信息比照验证,对招生高校的办学类型进行确认,避免上当受骗。
假冒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行骗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身份信息后,假冒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以符合“奖学金”或“高考补助金”资格为由,骗取押金或手续费 。
警方提醒: 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不要随意透露家人姓名、电话、职业等相关信息,坚持做到不透露、不相信、不转账。
厦门日报记者昨日从
厦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
了解到
目前我市未接到针对高考生的诈骗警情
但考生和家长仍要
增强防骗意识
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