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
怎么支持?中央文明办给出了落地的方案,明确要求,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测评考核内容,以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两会还在进行时,纸上的报告已经落地,中央文明办这一步,迈得很及时,步子很到位。既向社会释放了温度,又给管理提供了尺度。
文明标准,以人为本。这不是尺度在倒退,而是文明在进步。文明里有“面子”,核心是“里子”。实事求是,政策托举,“六稳”才能稳得住,“六保”才会保得牢。
疫情期间,复工复产供应不便,小摊小贩不是添了乱,而是帮了忙。在杭州等一些全国首批推出复工复产的城市,求发展的企业和员工,与求生存的小摊贩,形成了现实且迫切的供需关系。他们也体会到了城市管理者给予的人性化包容与默契。城市中、疫情下,因为这样的互动,更显出风雨同担的温情和力量。
后疫情时代,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托底的任务是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而适度放开城市流动小商贩经营限制,无异是成本最低、见效最快、负担最小的路径。只要精细化管理跟上去,有序、卫生、安全的流动商贩,也能成为一道温暖的城市风景线。
执政为民,考验诚意,也考验能力。这是现代治理能力的一道系统题,也是一道智慧题。既要防止一管就禁,也要防止一放就乱。因此把民生盘活了,意味着把多年来一刀切的“死题”做成活泛生动的“活题”,管理的工作不是轻松了,而是服务的工作更细了。合理的区域规划、适当的时间设置、必要的卫生监管,一样都不能少。
对于流动商户来说,感受温度,也要守住尺度。门前三包、有序设摊、遵守规则、价格公道、卫生可靠,这些商业文明的规则同样不能少。这是对执政为民最好的互动,也是对人文关怀恰当的回应。
后疫情时代,中国依然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全社会风雨同舟、坚韧逆行。城市有序恢复流动性商业景象,只有买得放心、管得细心、赚得开心,才能让这道温情的城市风景,流动文明,留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