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险的生意经该咋“唱”?
猫狗在宠物界的地位绝对是“顶流”,主人们反倒叫它们“主子”,甚至自封“铲屎官”。“主子”一旦病了,“铲屎官”们送医喂药、输液打针、手术救治,当作亲人一样对待。而老谋深算的保险行业、嗅觉敏锐的互联网企业,也感知到“主子”身上的“钱途”,深入宠物保险这片蓝海。
资本找到新“宠儿”
2020年9月,“平安爱宠医保计划”在上海和成都两地试点上线运营。对于为何选择一东一西两个城市试点?平安宠物险相关负责人称,上海和成都两地养宠氛围浓厚,上海是养宠第二城,成都是养宠第三城。从宠物医疗的渗透率来看,上海和成都均在50%左右,这说明两个城市的宠主对宠物健康的关注和投入都比较高。
蚂蚁集团旗下蚂蚁保平台通过科技手段,对服务进行资源整合,早在2019年12月,便联合大地保险、众安保险上线宠物险。负责人龙光告诉记者,当年,宠物市场出现了20%的增速,养宠人士群体规模突破6000万。在宠物行业细分市场中,线下医疗占比达20%—25%,堪比人类健康市场概念。于是团队首先进行科技攻关,从建立AI宠物身份确认方式入手,解决宠物保险理赔痛点,进入市场。
而据财经号《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尽管受疫情影响,2020年49起融资发生在国内宠物行业,披露资金总额超过75亿元。其中,宠物保险有一家企业获得融资,融资金额为2100万元。
宠主观望气氛浓
今年1月,Pethadoop.com派读宠物行业数据平台联合某网站共同发布《2020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城镇犬猫数量超过1亿只,二线城市养宠行为快速升温(注:在《白皮书》中,新一线城市合并入二线城市),年轻人依旧是目前和未来消费市场的主力人群。与2019年不同的是,“宠物看病贵”上升成最大的养宠痛点。
尽管如此,记者在成都街头的随机采访却令人大跌眼镜。在受访的6位80后、90后宠主中,1位90后宠主并不知晓宠物险,其余5位则不愿花钱购买。
究其原因,其中4位均认为自身对宠物的养育不算精细,虽然不乏布偶、喜乐蒂等品种猫犬。另一位接受了赠送的宠物险,却因为报保险太麻烦,而自己承担了爱犬年老多病带来的上万元医疗费。
上述现象也得到了《白皮书》调查的证实。2020年,对宠物保险消费持观望态度的宠主大幅增加。相对于2019年,认为没有必要购买宠物保险的人群比例略微下降,持“不确定”态度的人群比例上升13.3%,达到49.3%。35.6%的宠主认为“有必要购买”宠物保险。可见,宠主保险意识仍然处于培育阶段。
记者查阅到,我国首例宠物保险是2004年华泰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小康之家”家庭综合保险中,以附加险的形式推出,将宠物责任纳入了保险范围,并不针对宠物医疗。“并没有太多保费,占比基本微乎其微”,一位工作人员透露。
记者近日随机走访了多家宠物诊所,对宠物保险均持不推荐,甚至有抵触情绪。位于王家巷的一家宠物诊所,已经营9年,工作人员称仅有很少几个宠物主人报了宠物险。她称,诊所没跟保险公司合作,但也可能是定点医院,具体需要去保险公司查询,可以提供诊断证明和诊疗发票等材料。但她认为宠物保险不划算,600元以上的费用才能报,报下来只有两三百元,意义不大。
财富
□《2020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
2020年中国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达2065亿
养宠(犬猫)主人达6294万人
人均单只宠物年消费金额达5172元
困境
□《2020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
宠物保险在养宠人群中的消费渗透率仅为9.2%
与2019年相比,55.3%的宠主认为目前宠物保险公司不能满足其需求,占比增长19.4%;33.1%的宠主遭遇了高发疾病/常见疾病不保的难题
“不知道如何挑选保险产品”,“保单限制过于严格”也是宠主在保险消费上遇到的难题
未来是否有“钱途”
对于宠物保险,四川省宠物协会秘书长张勇兵有三方面观点:首先是产品定位方面,他认为各保险方还应细加打磨,充分了解养宠人群的需求,调整范畴和算法,为宠物量身打造,拿出有诚意的保险产品。另外,价格应更合理,与保险范围成正比。最后就是营销渠道上,应该与医院共同探索合作共赢的模式。
谈及未来发展,蚂蚁保宠物险负责人龙光也提到了打疫苗、驱虫、寄养等增值服务。但作为互联网企业,他们在宠物界的“搏击”心态更开放,希望形成“宠物生态圈”,让宠物行业更健康。他告诉记者,上线一年多时间,前半年都在提高技术能力,积累了200万余份宠物素材,首次将宠物鼻纹识别技术落地,引入商业应用,申请了几十个专利。
龙光兴奋地表示,技术向政府部门开放后,用在城市管理的电子犬证中,能对宠物进行更高效的数字化管理,进行流浪狗识别、宠物交易等。犬证办理中运用宠物鼻纹识别技术已在杭州西湖区试点;此外,还可以数据共享,建立宠物健康档案,降低诊疗成本,避免过度诊疗。他看好宠物险在2021年得到一个指数级增长,“这是一个几十亿、上百亿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