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会不会开启健康医疗大数据“新纪元”还未可知,但不难看出,行业的“心态”趋向开放。随着政策层面监管收紧,数据入口开始意识到健康医疗大数据的价值,数据分析、处理的玩家们开始延伸服务链,拓展业务,处于应用层的公司们也加大数据收集力度,优化产品,并开始搭建闭环。
形势在变革,玩家们也在进阶。例如2014年成立的思派网络,在近日升级为“思派集团”,联合创始人李大勇告诉亿欧大健康,思派以肿瘤大数据服务起家,但这一业务已不再稳居绝对优势;其也不再定位医疗大数据企业,思派正在努力推高“天花板”。
本文的五个“为什么”将为你揭开一个真实的思派集团,或许也能引发一些对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的思考。
一、为什么从“思派网络”升级为“思派集团”?
说到转型升级,要先聊聊思派的业务线。
一直以来,“肿瘤”这一标签成为思派在医疗圈的一张“名片”。成立之初,以肿瘤大数据服务起家的思派网络主要从临床肿瘤业务入手,通过肿瘤专科大数据的数据管理和价值挖掘服务于医院、药企、研发机构等角色。
五年后的思派,已经不仅限于作为医生科研和药物研发的的“大数据助手”,逐步形成了SMO(临床试验管理)+RWE(真实世界研究)+DTP药房+思派商保的四大业务矩阵。原有业务所形成的涵盖用药、临床、随访等环节的肿瘤专病数据库是一把“狙击枪”,是完善肿瘤这一服务链的十分重要的一步,也是进阶到后续业务的铺垫。
2017年是一个分界点。思派从院内服务流向院外,启动DTP药房的布局,在肿瘤药事服务、随访、患者管理体系上与此前业务进行连接;同时,也向保险端延伸,由原本“科研为重”的产品思路,向“科研+商业”并重的思路发展。
“是形势所趋。”谈到从思派网络转变为思派集团的逻辑,李大勇对亿欧大健康表示,“目前的思派集团实际是一家综合医疗服务公司,肿瘤大数据在我们业务占比已经很小。”早期的业务比较多的是在搭建数据的“地基”,而搭建一套肿瘤专病的全流程服务体系,是更重要的事。
一大明显的改变在于,“大数据”依然是底层的技术和产品基础,“肿瘤”依然是贯穿思派集团业务的核心。但是在思派四大块业务矩阵中,原本“肿瘤大数据”的标签开始逐渐模糊。
二、为什么不做互联网医院?
行业中玩家们发展路径来看,拿到数据后,医疗大数据企业开始思考如何从主营业务延伸患者服务链。因具有数据和医疗机构的资源优势,向互联网医院延伸服务成为了一些医疗大数据企业的选择。以零氪为例,通过肿瘤专家网络、肿瘤病例大数据等基础为互联网医院导流资源,零氪在2018年将癌症为特色的互联网医院落地银川,意在大数据业务的服务闭环。
不过从零氪科技的业务来看,互联网医院在其中的比重并不高。这并非意味着医疗大数据企业无法走通互联网医院,而是企业看待业务价值的角度差异。
如果从思派的业务指向来思考,则很好理解了。不论是思派网络还是思派集团,所打造的四条业务线都聚焦在两个板块:帮医生和帮患者。
在接触癌症肿瘤方向的专家和主任的过程中,李大勇发现,他们对于线上的轻问诊和导流意愿很弱,相比较而言,如何在8小时工作时间中最大程度提高效率才是医生的诉求。“就目前互联网医院所能提供的服务来看,癌症专家在一些线上平台开设问诊渠道,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只限于为自己做一些宣传。”他坦言。
因此,思派通过RWE(真实世界研究)和SMO(临床试验现场管理组织)去实现“帮医生”环节,提高临床实验效率,缩短医生接触临床试验的时间,而不去占用医生的闲余时间。
患者端服务,则由DTP药房和保险服务来承担,这一条线可以看作是思派在早年临床大数据基础上C端服务向院外的拓展,也是其向商业化变现走的一步。
三、为什么要自建DTP药房?
上文提到,思派在2017年开启布局专供肿瘤药品和药事服务的DTP药房。有意思的是,思派大药房的布局是由思派所服务的医生提出的,所对应的需求点在于数据联通。
“出发点不在于院边药店赚钱,或是积累的药厂资源。”李大勇称,“一次偶然的机会,肿瘤医生在和患者沟通时发现,需要提供一种药品给肿瘤患者,但院内的数据是沉淀在思派的数据库里,与院外药店的数据完全孤立,如果我们去和药店谈数据接通,以药店的数据系统保护程度,风险太高,患者隐私保护的问题解决不了。”
那么,自己建一个能够完全和思派系统数据打通的药店有没有可能?新特药的属性对于肿瘤大数据企业来说有着天然的优势,而随着医药分家、两票制开始重塑医药流通和零售的市场格局,DTP药房作为差异化打法的先锋之一,在近年也备受投资圈的看好。
思派在昆明试水落地了第一家DTP药房,试行六个月后,李大勇发现,思派大药房已经可以实现盈亏平衡了。加上肿瘤处方药的“处方”壁垒,在互联网医院上很难实现流通,更拉高了思派大药房的壁垒。
反推到医院场景,DTP药房也能够帮助医生接收相对精准的患者。常见的33类肿瘤分为64种不同亚型,每一个医生所擅长的领域也不同,思派大药房在背后,起到了帮助医生筛选精准患者的作用。“这些患者的付费意识往往是比较强的,这也是我们能够走通的一条路。”李大勇说,“主任、专家医生退休后,DTP药房也会是他们‘发挥余热’的绝佳场景,例如坐堂医。”
四、为什么商保是医疗健康大数据行业发展中下一批“黑马”?
至于为什么还看好保险服务,不仅和思派的院内业务有关,和思派大药房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大数据辅助医药研发是有天花板的,收入的增长节奏和新药开发的速度成正比。”李大勇解释道。而新药研发的速度,又是众所周知的“慢差事”,近年这部分业务在思派内部的营收成长曲线非常平缓,李大勇开始思考业务的增量爆发机会。
保险服务成了思派盘子里的下一块蛋糕。但思派做的不是以大数据技术去帮助政府控制医保支出、监管骗保,而是走了另一条路:与保险公司开发复发险。
复发险的逻辑在于两方面:其一和DTP药房相似,顺承院内的服务;其二是基于肿瘤高复发性和高花费的特点。前者意味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后者加强了付费意愿。
李大勇判断,国内商业健康险从2015年起踩下油门,开始成为中国保险行业的一大增长点。但在中国的医疗体制中,商业健康险这一支付方,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由于赔付率是影响商业健康险产品盈利的最主要因素,使得商保公司逐渐意识到,商业健康险产品需要介入到诊疗环节中,最大限度把控赔付率。
思派平台所连接的院内肿瘤患者和药房消费者,与商保公司的诉求吻合。今年3月,思派于今年推出了两款乳腺癌复发险商保产品,以TPA(医疗保险第三方管理),为保险公司及商业险客户提供一体两面的服务,连接保险公司与患者(投保客户)、医院,同样,这给肿瘤专家获得精准病患提供了帮助。
从数据收集者走向全产业链服务的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商业保险”的发展,但李大勇认为,未来随着医疗体制的逐深化改革,医保、商保的混合支付定将成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双引擎”。企业在促进商业保险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受益于这个市场。
五、为什么思派集团未来定位是综合医疗服务商?
对于还处在发展早期的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来说,巨大的想象空间会是他们手上的有力武器。在发展中,玩家们不必局限于某一条路径,行业给它们留有创新和尝试空间。
类比互联网医疗大潮兴起至今的数年里,好大夫在线如今已成为互联网医院的“领头羊”;杏仁医生与医生联手在非公医疗领域继续“攻城略地”;微医链接医、药、保,打造大数据驱动的医疗服务……
“医疗大数据企业未来的发展路径可以往AI方向发展,和医院合作;在大数据技术方面进一步强化,和商保公司、医保合作;从和医院、科室合作开始,演变成医生集团等,都是可以想象的。”李大勇对亿欧大健康表示。在去除隐私信息之外,医疗数据还有很多场景可以被广泛使用,如药物安全警戒方面。
在李大勇看来,综合医疗服务公司是思派集团选择的路。挖掘价值、推高企业的“天花板”稳居核心位置,全局化、全产业链的细分病种服务,是思派主攻的战场。
大多数医疗大数据企业会将营收期望寄托在药企身上。但在李大勇看来,如果单纯做数据结构化辅助科研,这是“注定要死的”。“药企根本不会拿这么多预算,为那些颗粒度并没有那么细的数据买单,而大数据企业要从医院手中通过这个业务获利,更难。”他直言。
结语
思派集团的转变,在收入结构中可见一斑:DTP药房收入已经占据了75%绝对优势,SMO以25%的占比紧随其后,而保险服务和RWS业务占据合计10%。
在思派沉淀下来的3000个肿瘤科主任、近500家医院基础上,李大勇认为商业化并不会是太困难的事。“在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医疗数据的隐私保护的趋势下,更加完善的管控制度和措施,对于我们来说是机会,医疗大数据企业知道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企业战略和战术也就好进行了。”他说。
特别策划【医疗数据说】系列专访与选题报道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需求攀升,医疗机构、药企、保险公司正不断寻求产业升级新机会,医疗健康大数据发展势如破竹。亿欧大健康频道策划了【医疗数据说】系列专访和选题报道,聚焦大数据给医疗产业链各环节带来的颠覆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