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自古为灵秀之地,诗文灿烂,乡贤辈出。自康乐公开创山水诗派以来,吾乡雅作连绵,代有诗篇,流风余韵,至今未绝。在历史上,上虞的诗人有不少传世作品,也理过不少诗集,然而大多散佚或沉睡于图书馆浩如烟海的书库之中,能拾得的十分有限,往往不成体系。读之,不禁心生遗憾。
第一次听说集历朝上虞诗作的光绪版《上虞诗选》是在闲聊之中,赵张达先生曾于1986年4月9日在上海古籍书店购得光绪版《上虞诗选》四卷,捐赠给有关单位,后因保管不善,此书再度散佚;时隔20年后(2006年2月28日),赵先生因去上海出差,便在空余时间专程前往上海图书馆,由乡贤研究会出资,将全套《上虞诗选》进行了复印,后又以100:115的比例放大,装帧成册,保存至今。赵先生拿出光绪版《上虞诗选》(复印本)时,我只是匆匆看了几页。
数月后,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李树喜先生以诗集《杂花树》并刘征老先生新书《奔腾草》见赠,欣喜捧读有日,不免踌躇,当此厚谊不知以何物回赠。猛然记起赵张达先生藏有《上虞诗选》,便借来复印数套,并以古籍样式装订成册,回寄刘、李二老。藉此机遇,我也首次仔细地阅读了《上虞诗选》,并作了初步整理。
光绪版《上虞诗选》重雕于光绪八年(1882年),辑者名徐榦,曾为上虞知县,为此书写序时已在四明榷舍。据光绪《上虞县志校续》载:“徐榦,号小勿,邵武人,同治乙丑补行,甲子优贡,(光绪)五年六月署任。”其人幼承家学,攻制举外,肆力书法,曾供职太学院,后历任上虞、嵊县知县等。一生藏书甚富,好辑古今名著,其校勘刊行的有徐氏丛书十六种、《樵川二家诗》《经正书院小课》《上虞诗选》《剡山书院小课》《琉球诗课》等众多书籍。
此书共四卷,所收作品自晋而下涉及六朝,初步统计有209位诗人、527首诗,约5万字(其中有一残页没有算入)。按原书所分,有晋人1位,诗48首;唐人3位,诗3首;宋人12位,诗53首;元人12位,诗32首;明清二朝诗人157位,诗341首;另有诗僧6位,诗10首;闺秀18位,诗40首。
在这209位诗人中,有进士,也有生员;有高官,也有布衣,入选是以诗为标准,不拘一格。有像谢灵运、李光、刘履、谢肃、潘府、顾充、倪元璐等赫赫有名的巨儒乡贤,有像赵友直、俞得鲤这样的隐逸高士,有像徐学诗、赵良坡、赵良坦这样的热血男儿,还有像谢素珍、张淑莲这样的女性诗家……这些各不相同的面孔,展现了上虞诗人丰富的性格特点,从而也凝结成了上虞独特的人文个性。
在这527首诗中,体裁包括乐府歌行(古风)、律诗绝句等,总体比较自由,短者四句,长者数十句,如谢肃等,古、近体诗参半,无所偏倚,客观反映了其诗风特点;总览此书收录的六朝诗作,稍加对比,不难看出诗人们大多以素雅为所求,遣词造句清丽平和,结构手法灵活不拘,颇有康乐遗风,读来使人如沐春风;观其内容则更为广泛,有山水(如王熙《游兰芎山》)、田园(如徐宗尧《秋日郊居三首》)、怀古(如张凤翥《草堂寺怀古》)、咏物(如陈廷谟《双石笋》)、叙事(如钱鳦飞《游净慈寺方丈》)、遣兴(如徐有光《孤斋秋夕》)、行旅(如胡铣《秋夜重过剡溪舟中作》)、送别(如徐昭华《送虞英嫂归诸暨》)、思乡(如徐轼《归思》)、闺怨(如胡如滮《望夫石》)、题赠(如陈志学《题金野亭玩月图》)、唱和(如唐九皋《次韵和陈声玉半隐草堂》)……凡诸门类,靡不周遍,蔚为壮观。
然而,此书虽为古代上虞诗人作品集,其中诗作内容涉及上虞的并不多,只对曹江、曹娥庙、朱娥庙、东山、金罍山、兰芎山、覆卮山、凤鸣山、皂李湖、丁宅街等偶有所及;有些诗人及其作品则因为各种因素未能集优集全,以致遗珠。《钦定四库全书》所录李光《庄简集》的卷首有这样一段文字:“(李)光在儋耳,尝赋东坡 六无诗 ,今止有《食无肉》《居无屋》二诗,余四题亦寻检不获,是佳篇之遗落者已多……”《上虞诗选》作为选集,自然也未能检获佚诗,补白璧之瑕;更没能将所有诗作尽收大观,只是枚举一二,无法深入对比研究……如此种种,可谓憾事!
但即便如此,作为前人智慧的结晶,这些诗作能给人带来的启迪与借鉴意义丝毫未变,古人在诗中所记录下的相关历史信息依旧可以为上虞乡土研究者提供一些线索与佐证,对于研究古代诗人一生行藏交往,以及上虞历史上特定时期的文学发展情况也不无裨益。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徐榦作为外地人,愿为上虞集诗,留大雅于后世,使我辈得以管窥吾乡历朝诗人之风采,他对上虞的这份厚望与真情,实在令人感动。
有书如此,“讵忍听其湮没,久而弗彰乎?”(徐榦语)为此,我花了数月时间,将影印本所有内容用简体字逐一打成电子文档,并加以句读,稍作点校。正如上虞诗人顾充在《早梅》中写的:“甘为百花作先驱。”我的能力有限,只能做一些最基础的整理工作,至于其宝贵的文学价值,犹待有识之士挖掘与研究。
(原标题:光绪版《上虞诗选》浅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