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你的行为习惯在创造怎样的数据

来源:上虞门户网  2021-01-27 12:00

各种应用程序无时无刻不在获取我们的数据,从商业角度来看,他们只是为了通过观察人们的行为习惯,从而针对不同的群体(即用户画像)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消费场景及方案而已。

然而这些数据是否也能为我们每个人所用,以促使我们个人得到自我指导呢?

很多人一边抱怨着应用程序对自己各项行为的追踪,一边又从来不去关注自己的行为。

事实上,你手机中能够被应用程序的运营商所获取到的各项行为数据的整合,最终呈现出来的不就是你这个人的行为习惯吗?

如果我们能像整理专家重置衣橱一样把手机中所有应用软件都进行严肃地分类、并且能够把自己每天的行为都记录一下,你会发现你耗费的精力、时间及金钱成本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人们往往更擅长为不够确定的未来制定一些计划,以保证内心对未来的自己充满期待,却时常忽视过去的自己每天都做过哪些事,浪费了多少时间、精力及金钱,或是透支了几成健康,而这些被持续消耗的个人资源又产生了哪些回报,我相信这其中一定有不少“负债”。

打个比方,如果你每天花掉自己20分钟时间看朋友圈,那么你的整体行为数据中就应该显示你有20分钟是花在“观赏他人生活”这件事上的。

如果你看了一本关于提升工作技能方面的书,那么这段阅读时间,就应该被视作对工作能力的投资。

以此类推,我们可以将生活中的和自己有关的以及无关的、但你对此就是会产生兴趣的一切都打好标签,比如体能管理、心理健康、心灵成长、个人管理、工作能力、护肤、人际关系、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消费观,或是游戏、娱乐八卦、金融新闻、办公室政治、权力争夺等等。

依照这些标签来量化自己每天的行为,你会发现你其实一点都不了解真实的自己。

每个人对事件的分类及命名都有着自己的习惯,不过最终你要统计的这张表格,就代表着你自己是个怎样的人,你每天都在做些什么事,你把时间都花在了哪,由此,方可对你自己的行为数据进行全面分析,这样你想要在哪方面做出改变,也可以有针对性的优化自己的行为。

数字科技的确是在持续进步,但是在这种时代整体的进步背后,每一个人也能得到确确凿凿的自我提升吗?这是个值得思考、却鲜有人会想到且提出来的问题。

一个企业、家庭或是其他团体要想稳步成长,就必定有人要做出一些贡献和牺牲。

对于时代的进步,也是如此,如果你将自己任性妄为或是刚好满足于站在商业角度上所希望你触发的行为,看作是自己在紧跟时代的步伐,那么我只能很遗憾地告诉你,你错了,这个错也许你还没意识到,但它却是非常绝对地错。

完全抛开自我意识,去重新看待数据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你会发现应用程序获取用户行为数据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保证他们自己的销售业绩,同时用户对其应用程序产生的行为将作为一种产品使用的真实反馈,以给开发者一些创新及改革方面的引导。

可作为数据的创造者,每一个真实用户的行为都将成为商业行为(下一步计划)指导的一部分,但是对于用户自身呢?你每天使用着各式各样的应用程序,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数据能够为你自己提供一些支持呢?

也就是说,数据对于用户未来的行为是否存在指导意义,取决于用户有没有意识到数据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用户愿不愿意养成一个全新的习惯,即通过自己创造的数据来量化自我。

个人成长的动力完全取决于意识及动机,如果这方面未能得到触发,那么人们是很难关注到某些“很值得关注的”事物的,比如人们在应用程序上创造的各种行为数据。

具体来说,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数据运营人员,只不过你运营的是你自己的各项行为数据而已,但是它对你的未来是会起到指导意义的。

比如,你每天都会用手机软件付款,那你有没有记录过你每个月的支出情况,你有没有每天、每月或是每年对这些数据进行复盘的习惯呢?我自己是每天都会记账的,并且因为有记账的习惯,我每个月都会仔细分析自己的账单,让自己意识到哪些账单是冲动消费的产物,这样在每天坚持记账的同时,我也渐渐成为一名理智消费者了,这实际上就是自控的表现。

也许你每天都会看朋友圈、看新闻资讯、刷视频、或是玩游戏,那么你有没有统计过你做每件事的时间呢?你在做这些事情时,有没有占用其他更重要的事情的时间呢?如今对手机上瘾的人可不在少数,人们的自控力越来越弱,也正是因为手机是个极其私人化的物品,只要拿起手机,人们就能毫无意识地去看一切自己关注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也许并不值得他们关注,然而他们却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拿来刷手机了,这的确是个不争的事、也有些可悲的事实。

很多人都有捐赠步数的习惯,或是查看好友步数排名的习惯,可你有没有关注自己每天的运动步数呢?我的意思是,长久看来,你自己的运动数据如何?你是否缺乏运动呢?你有没有考虑过通过记录自己每天的运动量来使自己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呢?当然这其中一定会有一些手机无法监测到的数据,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24小时携带手机,你每天整体的运动数据才是你需要关注的,而不仅仅是应用程序中显示的好友排名列表。

一直以来,我都有个习惯,就是记录自己每天的行为,做每件事会用多长时间,这其中大部分行为数据是不需要依靠手机的,比如跑步的时长及公里数,机械自带的数据监控面板会有显示的。而阅读、书写及工作的时长,我会随时抬头看电子钟、并手动记录的,全天阅读页数也会进行手动记录。

由于平时碰手机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对我来说,手机的工具性还是比较强的,在量化自我的计划中,我通常都只是用手机记账和记录通话时长,这样全天的时间安排、及行为数据才有迹可循。

应用程序的存在的确让人们的生活更容易了,似乎因为每一种行为都有不同的应用程序开发商在“帮”你做记录,但是你个人的行为该怎样才能得到优化,可不是人家要关注的要点。

如果你目前的做法只是满足了为人家提供商业运营指导的数据反馈,那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对你个人而言,几乎没有任何好处。

但是如果你能反过来利用你自己创造的行为轨迹、结合应用程序开发商为你提供的真实数据的记录,把它们当作量化自我的数据,来进行复盘、自我观察及行为分析,那么你未来的行为就会被日益优化。

以上这些思考是如何发生的呢?推荐你们看看《量化自我》这本书,书中有些专业术语,这是免不了的。不过只要这本书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全新的启示,或是让你意识到“量化自我”是在对自己负责,便体现了其使命和价值。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