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这六类高校对进入“双一流”怀有较高期待

来源:小飞侠  2021-01-20 19:06

  第五轮学科评估正在进行,第二轮“双一流”遴选也许已经开始,有的甚至说新的名单呼之欲出。这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所以,高校对这两项活动极为关注,希望在学科评估中有一个好成绩,为进入 “双一流”这个围城增加资本。那么,哪些高校对进入“双一流”之城抱在很大期待呢?屈指算来,应该有六类高校,下面一一说来。

  (1)后起之秀期待功成名就。

  第一轮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基本都是起步于1952年建立新中国高校体系时创办 或组合的高校,在六七十年的建设中积累了比较好的办学条件和聚集了比较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水平也处于国内前列,毕竟他们都是老牌高校。

  但是,这不意味着“双一流”遴选范围仅限于老校,事实上“双一流”建设是一个开放系统,无论老校新校,只要符合遴选条件都是可以进入的。所以,一些羽翼已经丰满的新校,同样希望进入“双一流”行列。比如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以及上海科技大学等。这些新校虽然数量不多,但实力惊人,在一些方面已经与老校平起平坐甚至超越了一些老校。

  比如始建于2012年4月的南方科技大学,2018年即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算是典型的深圳速度。教师虽然只有1000人左右,可却有47名院士加盟,还有44名国际会士、31名教育部特聘专家、14名“国家特支计划”专家、33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堪称一支超豪华队伍。

  作为“80后”的深圳大学,创建时间稍长,是一所高起点的新校。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目前也是知名学者云集,已经发展到拥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个博士后工作站。同样也有几十名中外院士和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所有这些,多数老校也是无法相比的。

  这两所大学都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南方科大的目标是“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深圳大学的目标是“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无论是创新型还是研究型,不过是修饰“世界一流”而已。既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自然首先要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成员。但是,对于这两校来说,应该是很沉得住气,无论进不进“双一流”名单,反正都是朝着“世界一流”目标前进,因为这两校与其它高校相比“并不差钱”,而是有着充足的经费以及其它资源,差的只是世界一流水平。

  (2)百年老校期待有所突破。

  新秀已经后来居上,老校自然应该倍加努力,所以一些百年老校也是期待有所突破,并且一直在图谋突破而努力。如果仔细算算,百年老校基本已是“双一流”成员了,百年老校尚在“双一流”转城之外的并不多。

  这里说的百年老校是指实实在在的那种。从历史发展脉络看,现在的高校都是在1952年调整组合的基础上同步发展起来的,绝大多数与1952年之前没有太多的联系,尤其是当时从全国各校抽调力量新组建的高校更是如此,此校已非彼校。但在“以老为荣”的风气之下,许多高校千方百计使自己变老,也自称百年老校,这是另外一回事。现在,真正具有直接传承关系的百年老校也就那么几所大学。对于这些真正意义上的百年老校来说,进入“双一流”一直是梦想,否则真有点无颜见乡中父老的味道。

  山西大学就是百年老校之一,创办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最初称为山西大学堂,与北洋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并称“三大学堂”。1912年更名为山西大学校,1918年又去掉一个“校”字并被“国立”,称为国立山西大学。从1931年起就称为山西大学。虽然1954年至1959年之间短暂更名为山西师范学院,但旋即恢复山西大学建制,之后又合并了山西体育学院、山西艺术学院。

  在落选“211工程”之后,山西大学一直努力争取进入重点大学之列,1998年列为省里重点建设大学,2005年成为山西唯一一所省部共建大学,2012年再次成为山西唯一一所正式入选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成为“一省一校”建设高校,2018年又升格为部省合建高校,地位与部属高校相当。山西大学表示,2021年“向着争创‘双一流’,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迈进”。

  与山西大学一样怀有同样梦想的百年老校还有河北大学。河北大学可以追溯到创办于1921年的“天津工商大学”,今年正好百年。这所大学,1933年8月被整合为“天津工商学院”,1948年10月又更名为“私立津沽大学”,1952年8月调整为天津师范学院,1958年扩建为天津师范大学,1960年又变成综合性的河北大学,1970年迁址保定。

  河北大学之后的发展经历与山西大学一样,2005年成为“省部共建”大学,2012年正式入选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成为“一省一校”建设高校,2018年又升格为部省合建高校。2019年,人民大学、北京师大、中国农大、武汉大学与河北大学签订了对口合作协议,形成了四校助一校的格局。河北大学2021年要“为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而努力奋斗”。

  其它百年老校在此不再一一分析,应该说都有进入“双一流”的梦想。

  (3)实力强校期待顺利入列。

  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之列,首先是实力的体现。所以,一些有实力的高校自然希望自己的实力得到承认,进入到“双一流”这个高水平俱乐部。

  第四轮学科评估共评出了210个A+学科,分布在81所高校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137所,即使所有A+学科高校全部进入了“双一流”,也还有50多所“双一流”高校没有A+学科。事实上,只有193个A+学科被列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另有17个A+学科没有被列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这其中包括一些已经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所以,还有几所拥有A+学科的高校没有进入“双一流”名单。对于这些高校来讲,无疑希望凭着自己实力进入“双一流”。

  比如南京医科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被评为A+等级,华中科技大学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列为“世界一流学科”,而南京医科大学的却不是。在经历新冠疫情冲击之后,公共卫生学科的重要性得到极大彰显,所以南医表示2021年要坚定迈向“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目标。

  比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2018年获批成为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药学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被评为A+等级,可是有7所大学列入中药学“世界一流学科”(多数是B+),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这个A+学科却未能入列。

  在新冠疫情当中,中医药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加强中医药建设已经列入议事日程。东北三省是中药的天然宝库,具有研究寒冷地区中医药的良好条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又具备这方面的特色,还是A+学科即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所以,该校表示,2020年“双一流”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21年将谱写新篇章。

  除了拥有A+学科的高校之外,各地都有一些实力强校。华南农业大学的前身华南农学院于1952年11月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病虫害系(部分)等合并组建而成,在农业科学方面很有优势,所以明确提出,2021年是全力争取进入国家“双一流”的冲刺之年。

  率先于1992年进行大合并和创造了6校并1校纪录的扬州大学,兽医学也是A-,位居全国前四之列。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也是A,与清华、浙大、大连理工、北京化大等名校并列。这两校也有相当的实力。哈尔滨医科大学表示,2021年要“夺取学校“双一流”和百年医学强校建设目标的新胜利”。昆明理工大学表示,2021年将推动学校创建“双一流”再上新台阶。

  各地的强校当然不止这几所大学,还有一些,也就不再一一介绍了。总之,对于有实力的强校来说,如果说不想进入“双一流”应该不是真的。这不仅是一个名声问题,更是发展机遇问题。

  (4)昔日重点期待重新归位。

  现在的实力强校进入“双一流”,过去的重点大学更想进入“双一流”,因为现在的“双一流”就是新时代的重点大学,过去的重点大学自然不希望“没落”。

  1978年,全国共有88所重点高校,后来发展到99所。这些高校中的多数已经进入或是融入“双一流”之中,但也有几所重点大学例外,比如湘潭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大庆石油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阜新煤矿学院)、燕山大学(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江苏大学(镇江农业机械学院)、陕西科技大学(西北轻工业学院)、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学院)等。

  在这些昔日的重点大学之中,不能排除有的实力确实处于衰退之中,但有的目前实力仍然很强,他们期待重现昔日辉煌,归位重点大学行列即现在的“双一流”。

  比如湘潭大学,现在是湖南省和教育部、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这几年一直努力争取进入“双一流”,并在各个方面屡有亮点。比如,成为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首批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9个专业入选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等。该校着力建设3个左右的学科群,形成集团优势,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打基础,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该校提出,2021年是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

  比如西南政法大学,曾经被誉为法学界的“黄埔军校”,辉煌时期曾经走出了中国法学界的“半壁江山”。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西南政法的法学是 A ,是重庆地区唯一评为A的学科,处于全国前7的位置,经济法与诉讼法是国家级重点学科。9月份,最高人民法院在西南政法大学设立“人民法院执行研究中心”,双方还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该校提出,2021年要继续朝着“双一流”目标勇往直前。

  比如江苏大学,是一所农机特色鲜明、行业顶级专家领衔、形成了较好的学科生态的大学,已经具备进入“双一流”的实力,所以该校认为在2021年,“双一流”梦想一定会早日实现。

  同样的道理,还有一些昔日的重点大学也希望重新归位于原来的位置。

  (5)“高地”高校期待锦上添花。

  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之列,不仅对高校自身“有利可图”,而且对于当地也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仅就大量建设经费在当地使用就有不少的利好,更不用说学科水平提升之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所以,对于那些“双一流”高校数量已经不少的地区来说,自然是多多益善,希望锦上添花,这些地区的高校也是跃跃欲试,因为他们确实有实力。

  “双一流”建设高校数量比较多的省区是:北京34所,江苏15所,上海14所,陕西8所,四川8所,湖北7所,广东5所,天津5所。在这些地区,恰恰实力强校很多,如果单纯实力的话,再增加一些也是没有问题的,自然要努力争取再增加一些。

  比如,广东除了已有的5所“双一流”高校之外,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大学等实力也很强。浙江的工大、师大、理工,上海的华东政法、上海外贸、上海理工、上海师大等都是“身强力壮”,都有在“双一流”中争取一席之地的资本。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江苏共有11校拥有A+学科,有的尚未进入“双一流”。至于北京,实力强校那就更多了。

  这些地区的实力强校同样希望进入“双一流”,不会因为当地“双一流”高校太多而放弃努力。

  (6)“洼地”高校期待借机崛起。

  与高教高地相对应的是高教洼地。这些地区不仅“双一流”建设高校数量极少,而且一流学科也极少,急需发挥“双一流”建设的牵引作用促进当地高校整体水平的提升,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轮“双一流”的遴选,对于这些地区来说,确实是一个借机提高高校建设水平的极好机会,自然希望再增加一所两所“双一流”高校,打破一花独放的局面。

  比如,广西、贵州、海南、江西、内蒙古、宁夏、青海、山西、河北在“双一流”建设高校方面都是三个唯一:唯一一所“双一流”高校,唯一一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唯一一个“一流学科”。这些地区自然希望改变这种“唯一”状态,尽量再增加一些“双一流”建设高校。这些地区一些实力相对较强的高校自然处于争取进入“双一流”阵营的努力之中。

  比如河北省,唯一一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还不在河北地盘上,所以希望河北大学和燕山大学也进入“双一流”,形成三校鼎力的局面。在河北大学进入部省合建高校之外,省里又专门印发文件,全力支持燕山大学建成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确保燕山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山西也同样如此,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建设‘双一流’大学”。这也与河北一样,希望出现三校鼎力的格局。

  江西还是如此,在十四五规划中,不仅明确“举全省之力办好南昌大学,争取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而且“支持其他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江西理工大学在加强“双一流”建设中,“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已经落户,这是第14个国家创新中心。该校提出,2021年要“努力创建世界一流稀土学科”,这是一个全新学科,在全国具有唯一性,是很有希望的。江西财大的应用经济学和统计学都是A-,双双进入全国前10%行列,实力不低。江西师范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A-。这些江西的大学已经具备冲击“双一流”的实力。

  总之,面对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遴选,许多“双非”高校都在摩拳擦掌,希望在“双一流”阵营中占有一席之地。少数“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希望能够更进一步,进入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最终结果如何,现在不得而知,但是这种开拓进取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