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代表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和方向。近年来,区教体局围绕校城融合工作总体要求,在“融”字上做文章,通过共享高校艺体资源、盘活高校课程资源、创新联合办学模式等路径,激发教育潜力,打造“教育强区”,助推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驻区高校专家进校园”活动在香江路第二小学举行。
>>高校艺体资源进课堂<<
提升中小学艺体教育水平
刘清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法学院副院长、音乐系教授。今年4月,她在香江路第二小学为全区28所民族器乐联盟学校师生作了题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的讲座,并对香江路第二小学小凤凰民乐团演奏的《台湾追想曲》进行点评,还对民乐团演奏的技术技巧等进行指导,开展了一场高水平的艺术传授。
高校优质艺术体育资源进课堂,是带动中小学艺体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可行之径。为充分利用驻区高校的优质艺体资源,区教体局出台了《关于依托驻区高校资源提高学生艺体素养工作方案》,邀请驻区高校艺体教育专家进入中小学课堂,进行基于课程内容之上的专业指导和知识拓展。该局依托全区智慧平台,邀请高校专家参与“青青益课”艺体公益课堂,通过“线上+线下”专题培训模式,实现优质艺体资源全区中小学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区教体局与山东科技大学、青岛黄海学院成立“青岛西海岸文学艺术教育联盟”,掀开了新区基础教育与驻区高校艺术教育合作交流的崭新一页。文学艺术教育联盟联合举办文学、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朗诵等展览、演出或研讨,合作举办采风、写生活动,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文化惠民、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为广大中小学师生与驻区高校搭建更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
在2020年新区教体系统新年民族音乐会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民族乐团与全区中小学师生代表共同亮相,用精湛的技艺演奏出一段段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经典旋律,为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充分展示了驻区高校与新区基础教育合作的优质艺术教育成果。
▲太行山路小学与山东科技大学共建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基地揭牌。
>>盘活高校课程资源<<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国际视野
珠江路小学毗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也有交集,如何利用好驻区高校资源,助力孩子们发展,一直是该校研究的重点。依托地缘优势,该校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建立共建关系,先后建成了8处能让学生们开展校外活动的大学实践基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教授们帮珠江路小学设计论证了“小牛顿系列课程”等十多种特色课程;青岛理工大学的教授给孩子们开设了选修课“小学生国际理解课堂”……大学教授们每周都会进课堂跟孩子们面对面交流,令大家受益匪浅。
教授们还和家委会成员一起修定了科技特色三年规划方案,并成立“小学生科学院”,每年举办“校园科技博览会”“奇妙科技节”等活动。此外,教授们还和大学生志愿者带领小学生们走进大学的地质学院、物理实验室等,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自成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教育学院语言实践基地以来,珠江路小学已邀请来自三十几个国家的近百名留学生到校交流,增强了孩子们的国际视野。
盘活“大学”,助力“小学”。除珠江路小学,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黄海学院、滨海学院等高校的老师,还持续走进太行山路小学、北庄小学等30余所小学义务开展了排球、篮球、啦啦操等的课程教学,北庄小学、衡山路小学、珠江路小学试点聘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黄海学院各两名高校老师当校外辅导员,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活力。
>>以联合办学为突破<<
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协同育人
“教育资源的丰富与开放,是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必然趋势。以珠江路小学等一批学校为实践样本,探索高校辐射中小学办学模式改革,是新区教体局永恒的课题。”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9月23日,新区管委与山东科技大学共建山东科技大学附属学校框架性协议签约仪式举行,山东科技大学附属学校揭牌,开启了驻区高校辐射中小学办学模式改革的又一篇章。山东科技大学附属学校将有效利用大学资源优势,不断提高基础教育办学水平。
为推动校城教育融合,搭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共同育人平台,近年来,区教体局把校城联合办学作为推动校城教育融合发展的突破口,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在基础教育方面,区教体局充分“借力”“借智”“借助”于驻区高校资源优势,让新区学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大学场馆、科研等资源,探索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中小学幼儿园内涵发展的办学机制。在职业教育方面,区教体局加快推进新区职业学校与驻区高校联合办学,中德应用技术学校、黄海职业学校等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黄海学院等开展“三二连读”“五年贯通”联合办学,合作专业达34个。在中小学特别是农村薄弱学校,区教体局建立高校师生支教、实习基地,鼓励高校艺体专业师生参与支教、实习活动,针对薄弱学校薄弱学科开展“上门送教”。
下一步,区教体局将继续推进驻区高校附属学校建设,深化驻区高校辐射中小学办学模式改革,充分利用高校美育资源,辐射带动中小学提升美育水平,加大对农村学校和贫困家庭学生的帮扶力度,让全区学生都能享受优质的高校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