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个个英勇善战,一头绵羊带领一群狮子个个软弱无力。”学校和科技老师都有率领一群学生“鲤鱼跃龙门”—自己创新,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问题,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的想法或愿望。可是,当科技创新类比赛搞了若干届,至少十年以上,这一愿望至始至终难以实现,这是学校从校长到学生都该值得思考和总结的了。
从学校组织科技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创新类比赛暴露的情况来看,有下面几种情况值得重视:一是绝大多数学校都有技术成果转化—学生专利转化为生产力的想法。为什么科技教育开展了至少十多年,这一想法始终难以实现?原因在于我们的学生和科技教师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太少,发明创新的作品在技术上解决问题不彻底,几乎没有转让的市场。从科技教育的目的上讲,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心智,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不是追求技术成果的转化。但是通过这一现象,第一暴露了师生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太少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学生的想法(创意)可以请家长、专家协助解决,但是人性都是自私的,求人不如求己,真正有市场前景的发明创新,主要还得依靠自己积累专业技术知识解决问题,依靠别人是不现实的,真正有市场前景的技术别人是不会告诉你的(会进行技术封锁)。第三个问题是:科技老师对创新的知识知道得少,在课堂上也讲得少。俗话说,“给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由于科技老师对创新了解得少,知道得少,所以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创新知识和方法也比较少,导致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也比较单调。
针对上述情况,科技教育要实现“鲤鱼跃龙门”,一是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解决科技教师在科技教育中知道得少,传授给学生的少的问题。第二是在科技教育中,要加大对中小学生科学观察、科学实践(验)的教育力度,其目的是弥补中美在教育上的差距和解决学生知识积累主要是靠书本,不是靠实践的问题。第三是加大科技创新教育基本功训练,催生科技创新教育成果的多元化。
科技创新教育的基本功训练主要有说创新的话,做创新的事,想创新的问题,修习创新品格,简称“说做想修”的基本功训练。在科技教育“说做想修”的基本功训练中,目前“想”—用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去想科技创新的问题在学校开展得比较好,其他方面是薄弱环节。创新有层次和价值之分,创新的形态有物质的,也的精神的。日本学者伊东俊太郎曾经指出,创新可以分为事实的发现、概念的发现、法则的发现和理论的发现四个层次。从创新类比赛的成果来看,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取得的成果,事实的发现和理论的发现有之,概念的发现和法则的发现几乎为零。虽然中小学校师生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发明作品转化为生产力比较难,但是我们通过科技教育的基本功训练,让学生在名言、格言、警句的创造;概念的发现和法则的发现上取得一定的突破,产生一批概念、符号、公式、定律、定理、法则创新的成果,拓宽科技创新成果的种类,又何尝不可?
科技创新教育要取得成果,只有循序渐进的成果,没有脱离科技创新教育基本功的训练,直接取得重大的科技成果的成果。虽然创新类比赛要求学校学生参赛的作品主要是发明作品和创意作品,但是并没有规定和阻止学校开展科技教育基本功训练,而是要求从基本功的训练中选择发明和创意作品参加比赛。因此,科技教育要实现“鲤鱼跃龙门”,要上新台阶,必须从上述方法思考和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