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现在的教师,为什么会遭遇这么多的压力?

来源:上虞门户网  2021-02-06 14:20

【按:2020年7月,我们创办《中师生》公众号。近半年来,汇聚近万名中师生。前期,我们连载了曹振峰老师的《中师生》、巴陇锋老师的《永失我爱》(部分),在中师生群体中引起不错的反响。1月30日始,我们开始连载中师生尹新武老师新作《中师生回忆录》,这是尹老师的阅读历程,工作历程,更是一代中师生的心路历程。希望得到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欢迎大家每日打卡阅读。】

原题:中师生回忆录:匠心映寞路,书情正梦酣

作者: 尹新武

- 8 - 教改路上火浴凤凰

教改路上——理念篇

几乎是与“教师节”同步,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巨流中,教育改革成为了人们,尤其是教师们热烈讨论的话题。从80年代后期布鲁纳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到90年代的素质教育;从2003年的新课程改革,到2012年的高效课堂。这还不包括其间的青浦经验、如东教育……在如此之多的大规模、大纵深的理念的洗礼中,我和我的同事们,在讲台上度过了30多个春秋,且逐渐淡出了第一线……

回想当初人们接触到教改信息的情景,回想后来研读李秉德先生的《教学论》,回想90年末与孙继承同志讨论钱梦龙、欧阳代娜、李吉林、魏书生等教育大家思想精髓的情景,乃至后来,通读国内学者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建树,头脑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是80年代中期,观摩我省特级教师谢瑞在会宁电影院执教《狼牙山五壮士》的情景,还有90年代中期,与同学陈严老师在南咀初中讨论《周总理,你在哪里》……

的确,对于上过的上万节课,已是几乎遗忘殆尽了。然而,有几节课是记忆犹新的!比如初中语文《伤仲永》之作文指导课——《莫扎特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比如小学一年级品德之《刷牙》,比如初中语文之《老山界》,比如小学五年级语文之《三峡之秋》……

在想到这些课堂教学时,有几件事十分突出地浮现了出来:

一是在2000年白银“义教工程”中,兰州沈老师讲解高中古文的情景;一是阅读《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教学实录》的情景;一是2000年春节通读《求索丛书》的情景;一是2018年暑期,读会宁党峴初中李兴旺老同学45万字教学论著《心田桃李》的情景……

我对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是做过一番研究的。1997年秋,我在南嘴初中的图书馆里,见到一本墨绿色封面的《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这应该是她写得比较早的一本专著了。我在1998年起步且顺利完成的《初中语文听说读写画演六环模式》,即受到这种教学流派的影响。

再比如,说到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说到皮连生的《教育心理学》,说到吴立岗的《教学的原理、模式和组织》,我都有十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书的背景中,有挚友魏成章、贠守勤静静凝望的眼神,在鼓励着我前行。

会宁县东小童强老师的语文课,生动活泼,注重积淀,蜚声省内外;枝阳初中刘建忠老师的数学课,给我的俩孩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山东泰安某普通中学走出,现任北京101中学副校长、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的知名教师程翔的《荷塘月色》教学实录,浙江杭州市拱辰桥小学著名教师王崧舟的小学语文教改……研究他们的教学设计时,我总有一种非同寻常的亲切感。这是一种在教学艺术方面因“同气”而生的奇妙感觉,它是引领走进教学艺术大厦的钥匙。

以上所说的这些东西,始终不能代替我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探索,比如2002年在教场小学五二班的语文教学及班级管理,与1985——1988年时在北关小学五四班的语文教学,到底有何异同(二者相距近20年),即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话题。

我曾思考过其中的分野:大致说来,教育教学始终是在热情与智慧的双轨道上行进。或者是,热情弥补了智慧的缺陷,或者是智慧在某种程度上,弥补着热情的消减。而真正要使两者实现无缝焊接,又谈何容易啊?

实际上,我在想到教改这个沉重的话题时,首先联想到的是敬业重教、求实求活之类理念层面的东西。接着,便是诸如——如何上好一堂课(这涉及教学的设计。没有人了解,老师在设计一堂课时,是如何煞费苦心,如何推陈出新,如何巧妙嫁接,如何随机应变,如何点石成金,如何退而奥悔,甚至夜不能眠的),——如何批改作业(包括教师改、学生改——方案的设计,要教给学生可操作性的改的技巧),——如何与家长沟通(1985——1988年在北关小学时的家访,突出了热情与勤勉,一辆破旧的“飞鸽牌”自行车,穿大街、窜小巷),——如何进行终身学习……为什么学的问题,学什么的问题,学以致用……北师大肖川的《教育的力量》一书,即从理念的层面,诠释着这方面的思想。

然而,我发现近期炒得很热的校园暴力伤害事件,成了干扰我思考这类问题的因素。

仿佛在我从教之初,没有那么多来自家长的问责。这让我不由起疑:到底是现在的家长变了,还是现在的学生变了,还是现在的老师变了。

再比如,在追求教学成绩的过程中,对于学习应该持有一种怎样的态度?对一位教师来说,他自身的阅读活动,与他执教的课程之间有何关联?为什么一个上过上万节课的人,说不清楚自己教给了学生一些怎样的有益的东西,而这些留给学生的东西,是否可以确认已经渗透到了学生的人生当中?

如果不能对这问题作一番解答,那么真正意义上的、对教改的认识,便不会自动地浮现到面上来?

我注意到了:围绕校园暴力伤害事件的讨论,在延伸开去时,讨论的重点,已不是这一事件本身了,而是取消教师资格到底违法了没有,甚至讨论起——木尺打在学生身上时,造成软组织受伤,算不算体罚,甚至发展到公开为教师暴力行为辩护的地步,严重偏离了当初讨论这一事件的本意,成了人们发泄私愤的出口!

是的!应承认,这些恶性事件本身,是在当今社会屡见不鲜、屡禁不止的极端事件。这些事件,在社会上也造成了极大的混乱,让万万千千的家长极度恐慌,让万万千千的老师着实如履薄冰。

但是不得不于此时,断然地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教师,会遭遇这么多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为什么现在的家长,面对自家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异常现象,会如此束手无策?

——这是否与现在的老师不读书、不研究有关?这是否与现在的家长不读书、不研究有关?也许真正的根源即在此.

教场小学:模糊与清晰叠加的日子

公元1061年,大文豪苏轼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当中咏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一个人的一生会有几个18年?在一个老师漫长而煎熬的职业生涯中,18十八年又会留下几多可资回忆的东西呢?真是欲说还休,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呵!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教学之路多无奈!用何种方式,方可探测出到教师的心路轨迹?这轨迹所标示的,又有多少可以用语言来表述呢?我正是带着此种尴尬的心态,试图勾勒出那律动如风的教学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一段——教场18年。

静听树叶呢喃,漫凝校园深处。当我在教场小学觅得一方净土的时候,我便知道自己将会在此厮守到老的。久履乡村学校,乍然返回县城,內心之感动,自是极为真诚。看校园时,一切皆极是顺眼,甚至那棵棵绿树,朵朵笑脸,似乎都颇为自然而惬意。

如今想起来,教场小学仿佛是一只温暖的大手,而自己则是踞于这大手之上的一枚绿叶。这大手,在绿色盈盈间,闪烁着晶亮的光泽。是的!这大手,的确毫无嫌弃地托住了我那颗飘泊的心。

五年级语文,我久违的田野。沃土春风,需要我极尽耕耘之能事。语文是一杯清冽、爽意的茶,是一掬透明、发亮的山泉,是温馨的阳光,是四季的轮回……我带着露水般的纯净,走近了五十多颗少年的内心……在琐碎而规范的时间的大河中,划动坚定如磐石的桨叶,期望绘出一幅写意画来。

烟雨平生,本名尹新武,1966年出生,1981年考入靖远师范,先后在九所学校任教。自考汉语言文学大专本科,发表过通讯、儿童教育论文,参赛中语会组织的课题获二等奖,主持省级课题通过验收。喜欢阅读,长期从事对心理学的研究,阅踪亦涉猎军史、佛经、蒙学、古典诗词、儿童文学及现代诗等领域。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