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群众需要的送到群众家门口,打通用创新理论、社科知识滋养农村社区农民居民的毛细血管。9月15日至17日,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专家志愿服务乡村行活动走进聊城莘县、冠县,7位社科专家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家庭教育、家风建设等主题,分别从母亲素质提升、心理学、美学、养成阅读习惯以及具体的家庭教育方法等角度带来14场精彩宣讲。
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母亲,母亲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孩子的未来、一个家庭的未来。在莘县燕塔街道尚都社区实践站、东鲁街道寇庄村实践站,以及冠县崇文街道崔八里实践所、梁堂镇王庄村实践站,社科专家刘宝莅和郝岚峰从母亲素质的角度展开宣讲。
过好日子,就是最好的家教。刘宝莅以民法典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为切入点,以《姥姥语录》为主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与大家一起探讨怎么“过好日子”,以及母亲在“过好日子”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建立共有的精神家园,需要自觉地倡导共同价值追求和普遍的文化认同,而任何一种价值观的确立,都需要同人们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要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开展好家风家训的宣传教育活动。而家风家训建设不是坐而论道,是来自于实际的体认和道德的践行,让‘理’回到生活中。”
母亲是孩子第一位老师,是孩子人生的榜样,在家庭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郝岚峰以《怎样做一个好母亲》为主题,用孔子、宋氏三姐妹的母亲以及自己身边的真实事例为例,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做一个好母亲的重要性。“你无法选择自己有一个什么样的母亲,但是,你可以选择自己做一个什么样的母亲”,郝岚峰说,一个好母亲应该做到六条:有梦想有志气、爱读书善学习、懂孩子会教育、学会情绪管理、处好各种关系、创造良好环境。无论我们是如何长大的,都可以通过学习而成为称职、强大和充满爱心的父母。
郝岚峰说,每次到基层她都会被许多人和事教育和感动,无数次的心生感慨:我不仅是来讲课的老师,更是他们的小学生。在讲课的时候看到年轻妈妈们脸上期待的表情以及眼睛里对知识的渴望,自己也深受鼓舞。“有这么多热爱知识、喜欢学习、渴望成长的妇女姐妹,一定会培养出非常优秀的孩子,我们的社会充满了希望,我们国家的未来必将更加辉煌和美好!”
文化建设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家庭文化与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润物细无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家庭应当树 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在莘县十八里铺镇苏堂实践站、燕塔街道永安社区实践站、东鲁街道甘泉社区实践站以及冠县清泉街道东三里社区实践所、梁堂镇实践所、梁堂镇杨皇城村实践站,徐向红、张宏明、杨存昌等三位社科专家,从文化建设以及家庭氛围营造的角度,为群众带来6场精选宣讲。
讲座中,徐向红深情讲述了老一辈革命家们弘扬传统美德与修身齐家的故事。历代先贤、仁人志士、革命先烈、革命前辈身上崇高的道德境界和不屈的民族精神,构成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伟大精神力量,成为贯穿“修、齐、治、平”的一条红线,在今天依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徐向红说,弘扬传统美德要重视的两点问题。一是要做到修身正己,二是要做到齐家正家。并与群众积极互动,现场解答群众问题并赠送家庭教育相关书籍。讲座生动形象、朴素接地气,让群众对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了家庭和谐的力量,弘扬了正能量!
张宏明在这次讲座中,首先带领村民学习了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对“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作出了阐述。带领村民学习了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告诉村民这两篇讲话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尚的为民情怀、卓越的治国理政能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伟大荣正确和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精神,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优势、制度优势、理论优势和文化优势。
张宏明说,作为家长要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好子女,要重视维护家庭和谐,要重视言传身教,要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加强尊重沟通、因时施教;家庭教育要区别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爱国诚信、勤劳善良、乐观进取和坚毅的优秀人格品质;更加注重帮助孩子养成安全卫生、爱上阅读、自主学习和文明礼仪的好习惯。特别是更加注重创造爱阅读与自主学习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自觉爱上阅读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社会适应力强的好孩子。
农村兴则国兴,农业强则国强,农民富则国富。杨存昌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省内外文旅开发的具体案例,提出应保护与开发兼顾,充乡发掘历史文化、区域文化、红色文化和艺术文化资源,合理利用,培育良好文化生态,打造文化品牌,助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杨存昌还与乡民充分互动,就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教育等热点问题回答了大家的提问。
懂心理才能更好地懂教育
作为家长,关注成长,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莘县古城镇南王庄村实践站、古城镇实践所以及冠县兰沃乡大曲村实践站、斜店乡前社庄村实践站,社科专家陈晓燕和张景焕,从心理学的角度为家长上了4堂生动的课。
如何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有效教育,促进关键期发展?陈晓燕在宣讲中说,只有能适应环境、积极创造、具备优良心理品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挑战与生存中获得幸福 。要形成家校共育的理念,家校协同“育人”、“成长”,并详细介绍了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小学生三大关键期任务:学会学习、获得勤奋感、健康的自我意识,以及小学生的心理教育策略:让孩子感受爱、正性反馈、给予安全感、尊重孩子、社会学习发展友谊、让孩子自由表达、让孩子体验快乐、塑造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同年代的人往往会发生冲突。针对这一问题,社科专家张景焕从心理学角度,以《家风建设与传承》为主题,针对两场宣讲的受众群体特点,各有侧重地讲解了当爷爷奶奶与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解决,以及父亲在孩子成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张景焕说,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是父母,爷爷奶奶应当尊重父母的要求。而父亲在孩子成长中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并详细介绍了当孩子遇到早恋、叛逆当问题时应当怎么处理。
两天的宣讲深受群众欢迎,专家们根据现场的提问也给群众正面解读了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群众普遍反映这样的讲座太需要了,希望多多举办;市县乡党委部门特别欢迎这种模式,请省内知名的专家到最基层的农村社区为农民居民讲课,这种志愿服务模式可复制,为市县宣传部门和社科联组织社科普及志愿服务乡村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样式;社科专家们表示,这样的宣讲很“接地气,”能够为最基层的群众解决家庭生活中特别家庭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是对自己学术价值、人生价值的最好诠释,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真正的贯彻落实,盼望省社科联多组织这样的志愿乡村行活动,有这类活动还要积极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