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座座城市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地方商业银行作为城市改革开放成果的典型代表,为区域经济发展繁荣提供了强大助力。值此之际,特重磅推出“城市力量——中国地方商业银行巡礼”活动,旨在全面展现各地地方商业银行的发展成绩,为中国经济取得的辉煌成就高歌礼赞。
杭州银行董事长陈震山
作为浙江金融的中坚力量,杭州银行二十三年来风雨兼程砥砺前行,不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初心,以实际行动履行着地方商业银行的使命和担当。2016年10月在A股的成功上市,让杭州银行再次实现历史性转型升级,书写出城商行在市场化改革之下创新发展的绚丽篇章。
如今,杭州银行已经成长为一家根植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区域性商业银行,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持续优化,业绩增速勾画出一条漂亮的“上扬曲线”。在该行近期披露的三季报中,9月末总资产达9806.28亿元人民币,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0.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8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25%,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不良贷款率较2016年末下降0.27个百分点,连续10个季度实现下降。
面向未来,杭州银行将继续以转型驱动高质量发展,迈上向“轻新精合”品质银行转型的发展新征程。杭州银行将如何继续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又将通过哪些行动与举措在新经济浪潮里挺立潮头?就以上问题,近日,杭州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震山接受了中新网记者的专访。
中新网:杭州银行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坚持服务区域经济、中小企业和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结合杭州银行的具体做法,您认为地方商业银行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发挥了哪些价值?
陈震山:民营经济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地方商业银行作为扎根地方的金融机构,具有自身资源禀赋和地缘人缘优势,在服务本地民营及小微企业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以杭州银行为例,从成立之初就以民营和小微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坚守本源,服务实体,不断探索形成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
具体做法上,主要包含以下四点:一是积极服务战略重点。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投身“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计划” 、“拥江发展”、“城市国际化” 、“城中村改造”等重点战略与民生项目,对地方重大项目新增贷款保持稳中有增。牵头推进“价值连城”浙江法人金融机构战略合作联盟建设,回归信贷本源,持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合力。二是积极助力经济转型。围绕“凤凰行动”计划和杭州“一号工程”等,实施“卓越计划”“起飞计划”“掘金计划”。坚持深化科技文创金融“五项单独”机制建设,建立形成“1+6+N”服务组织架构体系。目前已服务科技文创金融客户超8200户,累计发放贷款1300余亿元,融资余额超300亿元,其中95%以上的客户为民营中小企业。超400家企业客户在A股主板或创业板上市,超1000家科技文创企业客户在新三板挂牌,超过20家客户申报科创板,催生了一批细分领域的高新科技“领头羊”。 三是积极服务民营小微。分别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多项举措,建立完善保障机制,提升服务效率与水平。加强直接融资支持,创设全国银行间交易市场首个民营企业公募债券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专项用于支持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截至9月末,杭州银行小微信贷(工信部口径)客户近6万户,贷款余额超过1850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达到46%。近期在浙江省万家民企评银行活动中被评为“民企最满意银行”。四是创新助力数字经济。依托杭州作为数字经济高地优势,抓住杭州“着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契机,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同时,积极落实“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深化商事登记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实完善企业就近办事服务,助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中新网:作为小微金融重要生力军,地方商业银行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杭州银行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陈震山:近年来,杭州银行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不断推进小微金融业务体制机制改革,另一方面不断优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小微业务模式,利用大数据持续深化普惠金融工作,在助力小微企业“融资畅通”上作了积极探索尝试。
一是坚定小微金融战略,倾心做小微。杭州银行五年战略规划(2016-2020)进一步明确了小微金融业务作为战略重点,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坚持小微金融战略定位不动摇、创新小微金融发展模式不动摇,线上线下两轮驱动,努力打造具有“杭银基因”的小微金融新模式。初步形成了信用、数据、抵押“三大支柱”。信用支柱坚持“专营化”原则,在学习吸收“台州模式”基础上于2017年设立专营小微的台州分行,开创了同类城商行中整个分行成建制专营小微的先河。数据支柱坚持“标准化”为原则,利用征信、税务、工商、法院和第三方大数据,运用人脸识别、打分模型、规则引擎等技术手段,推出线上申请、系统模型审批、线上线下结合的微贷信用产品。抵押支柱坚持“本地化”原则,本地经营、本地房产,通过流程切割,将看房、签约、进抵、放款等环节集中运营,讲究时效管理、集约运营。此外,强化单独的普惠信贷计划,单独的尽职免责机制、单独设立省内机构小微业务转型发展基金等“八项机制”,目的是建立经营机构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
二是加强金融科技赋能,尽心做小微。针对小微企业“短、频、快”的金融服务需求,杭州银行积极贯彻上级优化营商环境精神,结合“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坚持金融科技赋能和应用场景化,推进数字化转型,探索让“服务多跑,客户少跑、甚至不跑”,助力融资畅通工程,提升小微企业服务体验。其一,推进办事“加速度”。以客户为中心,树立“能够机器做的,不要人工做;能够银行跑的,不要客户跑”的转型理念,推出“登门办”金融服务,开发“e开户”产品,大大减少小微企业来回奔波的时间精力。其二,推进业务“线上走”。杭州银行以“3个1”作业时效要求(1天内调查看房、1天内签约进抵、1天内放款),开发了线上申请、线上审批的抵押贷款产品“云抵贷”。截至目前,“云抵贷”产品累计发放超过540亿元,累计服务客户22000余户。其三,推进风控“智能化”。积极利用行内外多方数据资源,提高信贷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推出线上申请、系统模型审批的微贷产品,着力打造“前端标准化、后端集约化”的小微信贷工厂模式,目前系统模型自动审批的业务量已占总业务量的近50%;其中,自动审批的增量业务占新增业务量的80%左右。
三是推进产品服务创新,用心做小微。试行“台州模式”创新,在台州分行成立伊始,就制定了《关于台州分行小微金融模式改革创新的意见》,成立了专门为台州分行系统开发优化的科技团队。两年多来分行户均贷款66万元,90%以上为信用保证方式,目前风险控制良好。同时,推进系列产品创新。运用大数据,聚焦小微“税金贷”“退税贷”“发票贷”“云小贷”等系列信用微贷产品,积极尝试“跑数”模式。通过两年多探索实践,已累计服务客户1.6万户,累计发放贷款近100亿元,户均贷款30万元左右。
四是着力降低企业成本,贴心做小微。综合考虑政策红利和小微融资成本压力,合理定价,信贷业务平均价格低于同类银行平均水平。自去年以来,杭州银行小微贷款利率持续下降,按“两增两控”口径,2018年末较年初下降13BP,2019年9月末较年初再降39BP。着力创新还款方式,在充分分析历史续贷客户风险特征的基础上,杭州银行开发针对存量信贷客户的“前置审批系统功能”和“贷款年审制”。2019年1-9 月浙江省内小微贷款续贷提前审批金额48.22亿元。同时,在优质白名单中的小微企业可通过“一键申请”无还本续贷,降低转贷资金压力。
五是注重专业队伍建设,专心做小微。坚持“三问三看”方法。以信贷调查报告和“学习型评审会”为抓手,持续推进问人品、问经营、问风险,看报表、看流水、看凭证的小微“三问三看”信贷调查方法运用,提升客户经理信贷调查能力。坚持“三三制”小微团队管理方法。以“星级团队”评定、“模块化培训”为抓手,深入推进营销策略“三化”(社区化、客群化、组织化)、营销措施“三式”(直销式、渠道式、阵地式)、营销管理“三表”(任务分解表、进度管理表、例会记录表)的运用,提升小微团队专业能力。坚持“二张清单”管理。“正面清单”明确哪些行为是免责的情形;“负面清单”明确哪些行为是禁止的情形。
中新网:科技化浪潮势头日益迅猛,利用金融科技开启未来、打造更强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银行业的共识。在新时代、新趋势下,杭州银行如何利用科技手段促进业务转型升级?
陈震山: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移动应用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得到突破性进展。一系列的技术变革,使得计算机算法和算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这些新技术的综合运用必将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并提升银行的业务处理及风控能力。
一是提升服务能力。大数据、移动应用等技术的应用可以突破传统金融服务在时间、空间的界限,使以前服务无法覆盖的长尾客户也能享受银行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通过调整服务模式,使银行的服务切入到整个社会的数字生态链;通过服务场景嵌入,对接衣食住行、医疗、养老和政府服务等,服务于社会,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双提升。
二是加强客户管理。银行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智能化设备感知用户需求、客户偏好等,从而为精准营销和个性化金融服务提供支持。金融科技为银行识别、计量、缓释、监控风险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技术手段。银行应在贷前、贷中、催收管理等风险管理的各领域建立科学决策体系,充分运用各种量化分析工具,实现精细化的风险管理能力。
三是升级运营效率。通过推进流程银行建设,加强信贷集中运营,深化物理网点转型,释放人力与时间成本,提升运营管控效率。建立前中后台协同工作机制,即充分利用后台的决策分析系统,实现对前中台业务和服务流程优化。
四是优化内部管理。一方面通过业务转型深挖市场潜力,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为导向的业务模式,另一方面也要在转型的过程中转变管理模式,提高银行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在管理方式上,从面向过程转变为数据驱动。打通管理信息流,实现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构建全新的信息化管理基础,提升管理效率和协同工作水平。
在利用金融科技促进业务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应兼顾“体验优先”和“风险为本”的原则,即通过新的技术手段赋能业务,提升体验,实现服务社会和创造价值的新机会。同时,坚持守正创新,把好风险关、合规关,更好发挥金融科技在防控金融风险、推进行稳致远上的功能,最为关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仅仅是工具,我们不能本末倒置而偏离了金融服务的初心。
中新网:今年杭州银行获准筹建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是首家获得监管批复筹建理财子公司的城商行。杭州银行下一步在理财子公司方面有何其他部署和规划?
陈震山:理财子公司是杭州银行第一家全资控股的子公司,全行上下对子公司的筹建工作高度重视,不仅要做好筹建期间的准备,更要为未来理财子公司的正式运营打好基础。获得筹建批复后,全行统筹协调,积极推进各项筹建工作,目前各项筹建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在开业初期,杭银理财子公司将主要承接杭州银行现有的客户,同时不断提升投资研究、产品设计、客户分析、风险管理、金融科技等核心竞争力,在大资管行业中保持长期竞争力。
未来,杭银理财子公司将以客户和市场为导向,诚实勤勉地履行“受人之托、代人理财”职责,依法合规地开展经营活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实体经济提供助力,在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社会贡献力量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
中新网:当前银行业竞争势头日趋激烈。地方商业银行可以在哪些领域进行新的尝试,以便进一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杭州银行又开展了哪些创新实践?
陈震山:在经济进入增速换档和结构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伴随金融改革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明显提速,作为地方商业银行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又要顺应时代发展,审时度势,加快转型步伐,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理性开展金融创新,以创新紧跟经济新趋势,以创新为发展注入新动能,更好地对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近几年,地方商业银行结合区域经济实际,找准创新突破口,在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方面创新了很多做法,也产生了不少亮点。杭州银行在创新方面的探索体会是:
一是以理念创新引领转型发展。杭州银行将创新工作提到战略高度,从顶层设计层面强化创新推进,完善创新组织架构,成立产品管理与创新委员会,组建创新业务评审小组。加大创新资源投入,通过完善创新项目奖励机制,设立专项经费等方式,鼓励全行开展创新。推行改革创新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营造鼓励创新、支持担当、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和创新文化。通过牢固树立创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理念,加快推进向“轻新精合”品质银行的转型,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二是以业务创新提升客户体验。杭州银行主动适应金融消费者需求变化,开展“金融科技行动”,致力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场景挖掘和实际应用。2017年推出基于大数据业务的零售信用贷款线上平台——“公鸡贷”平台,打破了传统信贷业务要求客户必须到贷款银行柜台办理实体卡的限制,并在杭州、上海、北京、南京、合肥、深圳、宁波、舟山、绍兴、嘉兴、湖州等多地上线,截至目前累计授信金额超过920亿元,贷款余额超360亿元,在市场上形成了较好的口碑。
三是以管理创新筑牢发展根基。精细化管理是银行谋求基业长青的必然选择,一定意义上说,未来商业银行将进入管理制胜的时代。杭州银行在管理创新方面,首先是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压实管党治党责任,不断强化党的建设,严格按照上市公司标准和地方国有企业相关要求完善公司治理。扎实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开展“党建+业务”、“党建+双基”、“党建+创新”活动,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助推经营管理。其次是强化风险管理这个重点,着力推进降旧控新,深化“三张清单”管理,加强风险滚动排查。在全行范围持续开展“双基”管理活动,实行员工行为规范“八项禁令”、管理人员重大风险责任退出机制、内控等级行评价等管理举措,强化合规意识,夯实发展基础。扎实有效的风险内控不断释放发展红利,上市以来资产质量持续提升,不良贷款率连续下降。第三是借力金融科技这个抓手。杭州银行紧抓数字经济高地杭州优势,深入推进“金融科技”发展行动,深化与阿里、腾讯、华为等合作,建立全国首家城商行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服务模式创新。第四是注重人才建设这个手段。不断深化“人才兴行”理念,按照“1133”人力资源规划和“1355”人才发展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动“三化”建设,提升管理效能,为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