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上虞广播网 > 上虞文化频道 >

汉朝时匈奴肆无忌惮,朝廷是否真的无力与其对抗?

来源:xiaohei  2021-12-22 20:42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在汉朝年间,涌现出了很多的抗匈英雄。比如飞将军李广还有卫青以及霍去病等等。

  不过他们大都是在汉武帝年间,而在此之前,西汉对待匈奴的态度一直是暧昧不清。

  当时冒顿单于羞辱吕后,"汉初定,故匈奴以骄。冒顿乃为书遗高后,妄言。高后欲击之,诸将曰:"以高帝贤武,然尚困於平城。"於是高后乃止,复与匈奴和亲"。吕雉那是当时最高的当权者,都被人骂到脸上来了,却仍不敢用兵。

  (一)、民生凋敝,只得休养生息

  匈奴在先秦时期只是众多的小部落,他们根本无力对中原形成大规模攻击。而自秦以来,匈奴四起,不过也败在了蒙恬手中,"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秦末乱世,匈奴趁机发展,又重新的构成了联盟。等到汉朝初立时,人心未稳,匈奴又开始不断的袭扰中原。匈奴为何能"压制"西汉六十余年?真的是因为西汉打不过匈奴吗?

  1. 白登之战,太祖险丧命

  当时汉朝刚刚建立,匈奴不断南迁,袭扰边界。"信恐诛,因与匈奴约共攻汉,反,以马邑降胡,击太原"而刘邦派韩信前去驻防,不料兵仙投降叛国,如此又助长了匈奴的嚣张气焰。高祖皇帝一怒之下,决议御驾亲征。

  他以为,自己挟立国之威,楚汉之争又刚刚结束,定能给一举消灭匈奴。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竟然落入了敌人的圈套。他所率的大军,在冰天雪地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忍冻挨饿,即使不被杀死,也要因饥困而死。

  陈平献画于单于夫人,希望她能够给冒顿单于吹吹耳边风。如若不然,汉朝就要给单于进贡真的美女。"阏氏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主亦有神灵,单于察之"。

  如此一来,刘邦才得以脱困。自那以后,匈奴愈发肆无忌惮,这才有了要迎娶吕雉事件。但是汉朝这边未再表现出强硬态度,众臣还纷纷劝说吕雉要与匈奴修好,还给冒顿进贡了美女以及珠宝等。那么,汉朝朝廷为何一直要以弱示人,是否真的无力与其对抗?

  2.等待时机,不宜倾全国之力

  郭德纲曾说"以德服人,是因为打不过",那么放在汉朝这里同样适用。有人认为,西汉幅员辽阔肯定能战胜匈奴,之所以没有打匈奴,任由其压制近六十年,就是因为汉初国力虚弱。等到汉武帝时,国库盈余,才下定了决心。

  可这句话说白了,还是等于打不过匈奴,害怕失败而不敢打的。如果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早就直指塞北了。为何说西汉前期,肯定不足以对抗匈奴?

  "汉承秦之弊,男丁皆从戎旅,作业剧而财匮。至皇帝而无以具钧驷,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这句话的意思非常直白,说汉朝立国之时,承接了人口急剧减少的秦末乱世,所以不好招纳兵丁。而且,经济也受到了毁灭性打击,生产力急剧下降。皇帝坐的銮驾都找不出四匹颜色相同的马。

  反观匈奴,自从统一之后,其内部一直在向好发展,没有经历多大的动乱。而且,还全都是骑兵。"以故冒顿得自彊,控弦之士三十馀万"。汉朝穷到王侯将相都要坐牛车了,那么还能有多少骑兵以供打仗使用。

  在骑兵面前,步兵纵使再勇武,也无济于事。所以,可以推断,汉朝被匈奴压制的那六十年,就是因为打不过他们。

  换个好听的说法,就是害怕失败。如果想与其较量,必定要倾尽全力,倘若战事未果或者大败,汉朝的统治根基就会动摇。

  (二)、内部不稳,不敢孤注一掷

  汉朝建立以前,全国各地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争。先是秦灭六国,再是始皇帝南征百越,而后陈胜吴广起义,接着就是大规模的反秦运动,接着就是楚汉争霸。

  小农经济,本来就脆弱不堪,刘邦得到的是一个断壁残垣的国家,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度。

  1. 面对耻辱,而未反击就是最好证明

  先秦的赵国和秦朝可以一鼓作气的打败匈奴,是因为他们有着常年和胡人打仗的经验。那些骑兵,就是为胡人准备的。

  同时,这些人训练有素,面对匈奴,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而汉朝初年的士兵,大都是强征或者主动从军的农民,他们虽然打了很久的仗,不过面对的都是和自己差不多的步兵,对胡人方面并不了解。

  如果条件允许,以刘邦的脾气回国后肯定会再次筹措出征匈奴之事。都说刘邦是过于轻敌,可真的能够和人相抗,又怎会惨遭围堵。况且,就连韩信都投降了匈奴,其实力可见一斑。这并不是长他人志气,而是汉朝打不过匈奴的确是事实。

  而吕雉也并非平常女子,按照她的个性,倘若条件允许,也早就派兵出征了,怎可能主动要求和亲。而有人劝阻,她只不过是就坡下驴罢了。

  这已经损害了大汉的威严,只是他们没有那个实力,敢主动与匈奴交兵罢了。不过,对于大部分百姓而言,也是好事。毕竟,不用接着再忍受兵戈之苦,可以安稳的过几年日子。

  2. 推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古代农耕文明能够抵挡草原文明的入侵,主要还是倚仗着综合国力。而汉初的君王们,竭力倡导黄老之学,就是汉朝综合国力弱的最好证明。

  试想,一个国家,在几十年之内,经历了那么多的战争,经济怎会不被摧毁,民生又怎能不凋敝。

  而匈奴人,主要就是靠着劫掠为生的,他们奉行的是以战养战之策。偌大的西汉,还有那么多的百姓要养,不可能和匈奴人一样二话不说就是打。

  同时,匈奴人最擅长的就是骑射之术,这是他们看家的本领,而汉朝军人们来自于各行各业他们的作战经验都是与步兵对战中得来,又怎能与长年骑马射箭,训练有素的匈奴人匹敌。

  何况,此时的中原历经动荡,也不是赵国和秦朝。匈奴利用中原混战之际,竭力发展,统一了整个草原,而中原地区千疮百孔,又怎敢冒险一试。

  (三)、汉武出征,只因国力强盛

  汉朝成立的时候,还有赵佗建立的南越国,一直在南方盘踞。如若当时汉朝真的有实力,何不一鼓作气,攻下南越国。又何必处心积虑的维护两国似有似无的关系,一直等到汉武帝上位,才将其彻底的征服,纳入汉朝版图。

  1. 文景之治,使得经济繁荣

  领兵作战,打的不仅仅是士兵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后勤保障,这又不得不提到综合国力。文帝和景帝在任时,与民休息,奉行黄老之学,在短时间内,国家又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一直到汉武帝成功掌权,汉朝的经济已经足以支撑其北伐作战。

  倘若在匈奴欺压汉朝的那六十年里发动战争,士兵们都到了前线,而国内又没有余粮,肯定会士气大跌,汉朝失败那也是必然。所以,汉武帝在任时,汉朝已经可以支撑作战。同时,也能够承受战败带来的后果。

  武帝推行儒家学说,就是汉朝已经富足的最佳证明。他那时候需要的不再是与民休息,而是教化百姓以及扩张领土。所以,汉朝刚开始对匈奴卑躬屈膝,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实力和信心。在危难之际修养生息,不失为明智之举。

  2. 汉初武器装备不及匈奴

  首先,汉朝疆域广阔,物产富饶,但是中原有很多年的发展迟滞期。在此阶段内,匈奴人的冶铁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西汉虽然有那么多的矿产资源,但是并没有好的技术,加以开发利用。如此一来,兵戈自然是不如匈奴的锋利也不如其配备的完善。

  其次,匈奴人是游牧民族,他们常年生活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马匹,对其来说并不珍贵。然而,西汉比之匈奴,则有很大的不足。虽然它也有养马地,但是培育出来的,不如人家的军马吃苦耐劳,也不如人家的坚韧。

  同时,刘邦和吕雉,大规模的屠杀功臣。原本让他得以的知人善任,此后也不复存在。

  也就是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汉朝没有出现过谋士如云,武将如雨的情况。倘若刘邦不是那么着急的裁撤异姓王,倘若吕雉不搞的人心惶惶,以兵家之诡道对抗匈奴,也有很大的胜算。

  自从刘邦被围困以后,汉朝后继君王们仿佛有了心理阴影。他们不敢轻易的对匈奴勇武,生怕自己没有高祖皇帝那么幸运,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结语:

  汉朝如果真的有实力能够与匈奴对抗,那么不会被人压制六十年,也不会等到汉武帝上任时才开始反击。

  刘彻在位时,经过了文景之治,与汉初早就是今非昔比。所以,他自此不再畏惧。敢实行推恩令以削藩,敢征服南越以扩大版图,亦敢出击匈奴和远征西域。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