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上虞广播网 > 上虞文化频道 >

陆游诗词中的“摩诃池”竟被找到

来源:xiaohei  2020-03-19 15:39

宋代大诗人陆游曾作《摩诃池》一诗,开篇写道“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于是,专家们就疑惑了,摩诃池究竟在哪呢?另外,摩诃池到底能有多美,能让走遍天下的陆游都黯然销魂。如果您也想知道问题的答案,那就让小编来从头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2014年8月,四川成都体育馆的南侧,正在施工扩建场馆设施,结果竟意外发现了一段古代遗址。随后,成都市的考古专家们也闻讯赶来,在经过一番勘察和研究后确定,该处遗址为汉代城墙遗址,并将其命名为东华门遗址。一段时间后,在对遗址的发掘和清理过程中,遗址西侧的一块大石板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而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这将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发现……

石板长约4米,宽约1米,而且上面的人工凿印清晰可辨。专家们都纳闷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一块石板呢?不管怎么说,清理遗址是第一要务,于是专家们找来工程起重机,将石板吊了出去,然后继续清理石板附近的区域。几天后,一个7米深的沟壑遗址,被专家们一点点地清理了出来,与此同时还出土了一些陶罐和瓷壶。

专家们经过综合考量,推测沟壑或许是一处池塘,而先前发现的石板,就是池塘边上的跳台。最后,专家们又查阅的大量的史料,并且结合出土的一些文物,确定该处池塘就是只见史料而无实物的摩诃池,如“隋蜀王秀取土筑广此城,因为池。有胡僧见之,曰:摩诃宫毗罗”(《成都记》)。

由此可见,隋代蜀王杨秀修建成都子城,在此地取土后形成了池塘。后来,有个西域僧人路过该池塘,并称之为“摩诃宫毗罗”。因为“摩诃”再梵文中表示很面积大,而“宫毗罗”则是龙,所以僧人的意思是说这一池塘大得可以容下龙了。因此,“摩诃池”也就成了该池塘的名字。

一开始,摩诃池还只是个闭塞的池塘,后来到唐代中期,成都开始大兴水利工程,摩诃池也因此搭上“顺风车”,开始连通玉溪,金水河和油子河,逐渐从“一潭死水”变成了“一汪活泉”,进而名声鹊起,成了无数文人骚客们的梦想之地。如,“坐触鸳鸯起,巢倾翡翠低”(唐·杜甫《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得溪字》),“摩诃池上春光早,爱水看花日日来”(唐·武元衡《摩诃池宴》)。

史料记载,王建在成都建立前蜀政权后,将新的皇宫修建在摩诃池旁,而此后摩诃池也就成了皇家池苑。然后,再到后蜀时期,孟昶当了皇帝之后对摩诃池更为痴迷,整日都和妃子在摩诃池的亭台上流连,如“水心楼殿盛蓬莱”,“长似江南好风景”(《宫词》)。

再到明代时期,蜀王朱椿修建蜀王府时,觉得摩诃池面积太大,就挖土填埋了一大半,然后扩建自己的苑囿,由此摩诃池的风光也就一去不复返了。再后来到明末,蜀王府在战乱中被毁,到清康熙年间,又在蜀王府的废墟上修建了贡院,同时也进一步蚕食了摩诃池的面积。一直到民国年间,军阀将最后一点摩诃池也填平了,然后修建起了练兵场……

在经历1300多年时光后,摩诃池最终还是消失了,至于其背后的“凶手”,一半是人祸,一半是天灾。而天灾则主要就是干旱,随着其他水系水资源的匮乏,直接导致摩诃池的水越来越少,到最后人们为了农业灌溉,便只好断了摩诃池的水源。如今,专家们有幸发现摩诃池的遗址,自然也很想去复原它曾经的原貌,但其实是完全不可能的了,毕竟算一笔经济账就知道,复原摩诃池并非是最优的选择。

实在是令人感到万分可惜,如果摩诃池能保存至今,那其风光美景定然不输现在的杭州西湖。不过小编最想说的是,我们应该重视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切莫为了眼前的一些利益,而做出有损环境的事情,也更不要让摩诃池的悲剧重演。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