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各种中国的产物中,你能找到许多和中国思想文化相关的内容。就拿酒文化来说,中国酒最经典的是黄酒,发展最好的却是白酒。黄酒颜色偏向棕黄色,味道醇厚,有养身治病的功效。白酒颜色透明,味道浓烈,多饮会醉人。明明白酒是透明无色的,为什么中国人却要把它叫做“白酒”呢?

其实,白酒只是一个总称,在中国各地区,白酒拥有截然不同的名字,有人把白酒叫做老白干,有人把白酒叫做二锅头,也有人给白酒冠上茅台、高粱酒、烧刀子等名牌。直到官方统一名字,“白酒”这个名字才算定型下来,代替所有透明无色的白酒液体。不过,在部分地区仍然延续着白酒的旧名。

白酒为什么会被叫做“白酒”呢?按照颜色来看的话,白酒完全可以叫“透明酒”、“无色酒”之类的名字。但中国人的文化中,一个白字就代表了许多含义。学习过中国画的朋友一定知道,国画有一个技法叫“白描”,白描指的就是只用毛笔和墨水,用墨水的深浅来表达画面感,勾勒出线条后,就能完成一幅画。这里的“白”指的是简朴流畅,没有一丝累赘的颜色。


白描技法中,墨水的深浅和毛笔的勾勒是关键,所以线条颜色有浓有淡,以水来调和。白酒亦是如此,原料简单,用水来勾调酒的酒精度数,水的多少直接影响白酒最后形成味道,可以说,白酒的酿造工艺和国画白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白酒用一个“白”来表达,非常准确。

那么,用“白”形容的白酒是怎么做出来的呢?白酒,原材料必须是谷物粮食,以酒曲为发酵剂,加入清水经过蒸煮、发酵、提纯、蒸馏等步骤做出来的粮食酒,这才能被称为白酒。若是用酒精和化学添加剂勾兑出来的饮料,不叫白酒,只能叫酒精饮料。


那么,白酒里可以加水,能不能加冰呢?毕竟在这么炎热的夏季里,要是喝酒能喝上一口冰凉的,那该有多爽啊?但是,一般的白酒是不能加冰的,加冰会让酒体变得浑浊,并且产生水味,破坏了白酒本身的口感。如果是高品质的白酒,更是不能加冰。

把无色透明的酒液饮料称为“白酒”,虽然在名字上统一了。但说实话,白酒还有很多好听的别名,比如琼浆玉液、杜康酒、清圣、曲居士等等,这些酒的名字同样美妙清雅,让人一听就能感觉到白酒的美味和滋味。你们觉得应该保留这些白酒的别名,还是直接统一叫白酒就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