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盖北镇小学青笛教学工作有声有色)
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盖北镇小学五湖四海的学子们抑制不住对上虞青笛的热爱。他们把在学校里所学的娴熟手法带回家,演奏出一支支优美动听的歌曲。
这些青笛宝贝,就像上虞文化的文化小使者,将悠悠千年的上虞青瓷文化吹到家乡,吹遍祖国的山山水水。
学青笛,源于对上虞文化的热爱
李雨春是来自四川的小姑娘,也是盖北镇小学四年级七班的学生。从李雨春懂事以来,早已扎根在上虞的爸爸妈妈就经常带她在虞山舜水间游玩。龙山公园里的名人,她可以如数家珍地说出好多。“我很喜欢听故事,听这些伟大的故事。虽然他们不是四川人,但我听着就像是自己家乡的名人一样,也给了我很多的动力。”
要说喜欢上上虞文化,则是她去了中华孝德园开始的。那时候学校刚在评选校园十佳孝星,机缘巧合中她来到了大舜庙里。上虞历史上源远流长的孝德故事让这位年幼的孩子触动很大,她也开始效仿着给爸爸妈妈讲讲幽默故事,逗他们开心;也会为他们捶背洗脚,让他们放松……“孩子的懂事和上虞这片土壤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只要有空也会带女儿去一些有着深厚积淀的地方。”李雨春的妈妈这样说道。也是在学校里,李雨春第一次接触了青瓷,用小手缓缓拉泥坯,慢慢地做成器具。
全神贯注的投入让越来越多像李雨春这样的学生深深地爱上了上虞文化。学校乡土游学课程的开展,也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了上虞,喜欢上上虞。因此青笛课程一经推广,便得到了学生们的热忱报名。
学青笛,幸运有校本课程的平台
盖北镇小了解到学生的需求,便将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与学校实施的同心圆课程相结合,集结优秀的音乐教师,并多次外出取经,成立青笛社团。
在一年多的社团学习中,教师陈亚春带着学生们了解指法,选择歌曲,刻苦练习。有着深厚音乐功底的陈亚春虽也是第一次接触青笛,但她很快就将青笛的吹奏熟稔于心,带着学生们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进步。
小小的青笛一经吹奏,就立刻引来了不少爱好者的追捧。从学校的“六一”儿童节表演开始,盖北镇小的青笛社团还应邀参加汤浦第4届童装节暨2015秋季童装博览会,参与了上虞区首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节目的录制,还在区里举办的省陶笛(青笛)文化艺术研讨会上演出。
不仅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青笛,就连家长也报名参加青笛亲子班。陈亚春还带出了好几个教师徒弟,他们一起在学校开展了四年级学生的青笛教学活动。作为盖北镇小学课程改革下音乐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们一边摸索教学、一边编纂教材,忙得不亦乐乎。而得到区内外名师的指点,同时还有区内十余所学校联合成立的青笛学习共同体的相互帮助,更让盖北镇小的青笛教学稳健前行。
学青笛,欣喜有生命成长的舞台“任何一种技能的学习,都给人带来别样的体验,形成多元的思维,学校开展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就是要让学生们有着风景各异的成长。”盖北镇小学校长王光标如是说。
万成小朋友可以吹奏出别的小朋友吹不出的曲子,早已被誉为盖小的“青笛小王子”。张晨希、何岸金、刘怡佳也都是你追我赶的能手。在所有学青笛的学生中,有一对来自台州的三胞胎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叫展毅、展颜、展欣,一个哥哥两个妹妹,青笛三重奏表演也早已成为了他们的招牌节目。还有许许多多学青笛的学生,可别小瞧他们,这些孩子都早已是久经舞台的青笛小艺人了。
当然,学生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努力下,还自己创设舞台,“四海学子吹青笛”就是这样一拍即合的吹奏活动。学生们借着过年回到老家的机会,在家乡的风景前拍摄下一张张的表演照片。早在过年前,这样的“演出照片”就已经纷纷传来。三胞胎在神仙居表演他们的拿手好戏,任素儒在曹操塑像前吹奏,吴嘉熊发回了她在黎川的表演瞬间,杨书贝还兴高采烈地身着苗族特色服饰,头戴苗族少女银冠,在苗寨里表演了起来。不少学生的家长还拍了视频,视频开画的第一句就是:“我是谁,我在家乡哪里为大家表演上虞青笛吹奏。”
浓浓的上虞文化,就这样在五湖四海的小学生们灵动的笛声里悠悠地传播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