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姜维接过诸葛亮的遗志继续北伐之际,蜀国出现了人才断层,没有年轻的将领只能让快要耄耋之年的廖化作先锋。
其实,不仅仅是蜀国后期面临人才断层的情况,从建立蜀汉政权开始人才问题就一直困扰着刘备。刘备一生也错过了三位帅才,三人才能皆不输诸葛亮的才能,那么这三个人究竟是谁呢?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顶级谋略家陈登
《念奴娇·赤壁怀古》让三国时期的周瑜名满天下,其实还有一首《念奴娇》写的同样是一位三国人物。明代诗人高启曾经写下《念奴娇·策勋万里》,里面有这样一句诗:
只恐陈登容易笑,负却故园鸡黍。
这首词中提及的“陈登”正是三国时期一位足智多谋的人物,都说诸葛卧龙“其智近妖”,陈登同样也是出色的谋略家。相比起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陈登却很有背景,他出身于下邳豪门望族。
陈登的祖父当过太尉,父亲为沛国相,叔父是扬州刺史。少年时的陈登就立下了宏大的志愿,希望做出一番业绩,他也满足了当时人们对于少年英才的所有幻想。
出身于名门望族,背景厉害,本人又很有实力也不缺谋略,关键是本人从小志向远大,读书也很勤奋。
博览载籍,雅有文艺,旧典文章,莫不贯综。
最初,陈登的上级是徐州牧陶谦,陶谦被曹操打败之后,在临终之前计划将徐州的大小事宜托付给刘备。
此时的刘备却并没有展现出能与曹魏、东吴争夺天下的气魄,但曹操和袁术都已经盯上了徐州,看着自己手里只有几千兵马,他一直犹豫要不要趟徐州这趟浑水。
关键时刻陈登这个典农校尉却给刘备出主意,他劝刘备的时候提了这16个字:
汉室陵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世,在于今日……
虽然没有诸葛亮的“隆中对”鞭辟入里,但这16个字足以证明,陈登已经对未来的局势做了非常准确的判断。
陈登还当着刘备的面对于袁术做出了评价:
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
这两次表态只能证明陈登的眼光很准确,接下来陈登对刘备的番表态,则可证明陈登不愧为顶级的谋略家,面对刘备的犹豫陈登放话:
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正济民……下可以割地守境界。
陈登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已经证明他看出了刘备的犹豫,不就是担心手里没有兵吗,他立刻放话十万步骑兵我给你找。
陈登还点出了徐州位置的重要性,只要刘备守住徐州就可以“成五霸之业,功书于竹帛”。
这是何等有远见的战略眼光,他与刘备短短几句对话就已经将当时的形势和刘备未来的发展定下了调子,如果陈登继续为刘备出谋划策再加上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蜀汉则如虎添翼。
然而,可惜刘备却不识大才,导致陈登投靠了当时的曹操,后来于39岁就去世了。
冷门英雄田豫
将三国时期称作是猛将如云的时代丝毫不夸张,除了夏侯惇、徐晃、赵云、关羽、张飞等人人皆知的将领之外,还有一些人十分的低调,比如刘备错过的冷门英雄田豫。
《三国演义》中,刘备多愁善感动不动就眼含热泪,可在真正的三国历史中刘备却是一位硬汉。正史中能让刘备这个“钢铁直男”落泪的人不多,他第一次落泪就是为了田豫。
准确来说,说刘备错过了田豫还不如说是两个人没有在恰当的时间相遇。田豫起初确实为刘备效力,然而刚过弱冠之年的田豫却突然向刘备请辞,打算回家照顾自己的老母亲。
尽管刘备再三挽留,田豫却决心已定,刘备只能泪别他,当着田豫的面刘备还说过一句话
“只恨不能和君一起建立大业”。
显然,刘备此时已经把田豫当成能与自己一起并肩作战匡扶汉室的“战略合作伙伴”,要知道那个时候他才20多岁。
此后田豫一直担任地方官,多年后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逐渐形成,田豫认为曹操有统一天下之能力便为其效力,并成为其巩固北方边防的战略合作伙伴,是曹操心中不可替代的人才。
魏国曾发生过一件事,证明田豫谋略、胆量一个都不缺。曹丕继位之后草原各部落商量一致,拒绝给曹魏买马,田豫决定分化草原最大的三家部落。
他先利诱素利部落获得了马匹,其他两个部落一看素利部落成了叛徒便与之翻脸,田豫又带一支骑兵与比能部落打了起来。
乃先构离之,使自为雠敌,互相攻伐,素利违盟。
田豫带领的士兵佯装溃败,比能部落上当进入埋伏圈之后,田豫分两路包抄大败比能,就这样三个草原部落的联盟就此粉碎,可见其足智多谋之处。
比起英年早逝的陈登,田豫一直活到了82岁,假如田豫一直跟随刘备,对于蜀国到底有多大的作用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因为历史没有假设。
低调名士袁涣
刘备错过的第三位帅才就是袁涣,田豫算是冷门英雄,而袁涣是一位非常低调的名士。袁涣出生于陈郡袁氏,他的父亲官至司徒,东汉时期的司徒就相当于宰相。
汉朝的人才选拔制度都是以推荐为主,袁涣本人既有德行又有才能,刘备便将其推举为秀才,袁涣感念刘备推举之便为其效命。
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
后来局势越来越乱,袁涣在江淮躲避战乱的时候被汝南袁氏袁术抓获,吕布大败袁绍,袁涣又被吕布擒获。
当时还发生了一件事情,吕布得知袁涣曾经是刘备的下属,于是想让袁涣当自己的“嘴替”写信去骂刘备。
袁涣不仅拒绝吕布这一要求,还劝告他不要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气量狭小的吕布用死来威胁,袁涣却毫不畏惧。
几经辗转袁涣最终落脚于曹操阵营,曹操正在为推行屯田制发愁,袁涣积极的为曹操献计献策极大的提高了民众屯田的积极性,屯田制的顺利推行也为曹操后期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曹操在实行政策的时候往往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很容易引起百姓的反感,袁涣总是劝曹操采用怀柔的政策徐徐图之,帮助曹操得到百姓的拥护。
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初其害。
总的来说,以上这三位帅才都与刘备有过交集,但最终由于各种原因还是失之交臂。蜀国有一个最大的短板就是人才断层,这三位人才哪怕有一位能和诸葛亮一样陪刘备走到最后,蜀汉可能就是另一番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