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青铜器闻名于世,器型丰富多样,在殷商晚期古墓中出土的一件青铜右手,却让所有人都感到疑惑,为什么单单做一件右手随葬在墓中,它到底是干嘛用的?
这件青铜右手出土于2001年安阳小屯花园庄东村的54号墓中,其墓主就是我们之前曾经提及的晚商贵族“亚长”。详情可参见:考古:殷商只有妇好是女战神?铁血战将亚长不服,圣水牛尊之主!
这件青铜手造型非常逼真,很明显塑造的是一只右手,但形状却比成年人的手稍小一些。整体呈现半握状,手心内凹,手背微凸。手指的比例适中,指关节清晰可见,指尖圆滑,甚至清晰地表现出了指甲的细节。
每根手指上有两条竖向凹槽,手背之上装饰饕餮纹,目前仅存一半的兽面,其中目字形眼睛格外突出,饕餮纹之下有卷云纹装饰。而手腕的截面呈现椭圆形,下部柄腔之内残留有碳化木柄痕迹,整个手掌通长13.03厘米,最宽处5.61厘米。
这样一件青铜手形制怪异,在殷墟乃至于同期的其他遗址中也尚属于首次发现,这意味着它是一件有着特殊功用的青铜器。联系到墓主亚长军事将领的身份、出土时位于左小腿处、以及青铜手上精美纹饰这几个关键点,很多人纷纷给出了自己的推测,而我们也从中看到了不少有趣的脑洞。
总结起来,众说纷纭之下,其实不外乎这么几种观点,大致分为实用器和象征器两类。认为它是一件实用器的,提出了三种不同用途:一是古人用的“义肢”,二是古人的一种食器叫“铜毕”,三则认为就是简单的“痒痒挠”。
而认为它是象征器的,则认为它与众多礼器、兵器一起出土,很有可能是象征着权威的权杖头。那么,各种观点都依托什么凭证,又有几分可信之处?
首先,认为这件青铜手是“义肢”的,主要基于墓主人身份背景的推断。这位名叫亚长的商代将领,死亡时正值壮年,其尸骨出土时,在其左侧股骨、肱骨以及右侧髂骨等部位还保留着不同程度的战争创伤,经过检测和比对,认为分别是由刀斧、戈矛等不同兵器造成。
这位武将在征战过程中受伤断了一只手,为了保持自己贵族的威仪和将领的形象,他便命令工匠为自己打造了青铜义肢。研究者认为手形器下面的空腔应该还装有长度为4-5厘米的木柄,使用时会用绳子将木柄绑在大臂上,并认为这可能是迄今所见最早的青铜假手。
但仔细琢磨其实也有不少漏洞,既然是右手,怎么出土时反而跑到了墓主人的左边腿骨处?即便是左手受创甚至断掉,也不该是右手。还有就是从尺寸上看,这更像是一个小孩子的手,而墓主则是35岁的成年人。
第二种观点,认为是“铜毕”的就更有意思了,这种东西在古代是用来叉肉取食的。从文献和器型中,先秦时期的确流行过这种青铜食器,比如江苏六合程桥遗址发现的春秋末年「刻纹铜片」上,就有使用「毕形器」的图画。
这种东西其实就和现在西餐吃牛排时用的叉子作用类似,战国时期用的「取肉耙」也是「毕」的一种形式,是用来叉取鼎中煮的肉块的,但这个推测的问题有两点:一个是青铜手手指圆滑,怎么能把肉叉起来?另外,手指最长的也不过4.43厘米,就算是用来捞肉恐怕也很费劲。
那么,会不会是古人单纯地用来挠痒痒的呢?有网友这样突发奇想。这恐怕是忽略了青铜这种金属在殷商的重要意义了,在被称为“吉金”的青铜时代,谁闲地蛋疼会拿这么珍贵的资源去做一件挠痒痒的玩具?况且铜制极为冰凉,会刺激肌肤,也不是十分适合的材质,就连慈禧都知道用温润的和田玉如意来挠痒痒。
阳Sir个人以为,这可能并不是一件实用器,而是某种祭祀的礼器或者权威的象征物。从随葬的大量兵器以及7件带有铭文的青铜钺看,这位亚长身份尊贵,虽不及比邻而葬的王后妇好,但其军事权威或许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此,这种安装木柄的青铜怪手,可能更像是一把权杖的杖首,用于昭示身份、象征权威。虽然华夏民族向来不是以宗教权柄统一国家,而是以宗族和王权的结合来稳固政权,殷商所发展的“权柄”或“权杖”,便并不像西方那样具有极强的宗教意义。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用手掌而且还是右手?可能是因为殷商有尚右之习俗,而手则是人体部位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手中虚握的是看不见却又强大的权柄,所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其实也是在用手掌来象征权力。
最后,有细心的网友更是发现,这件青铜怪手的正中不还有一只生动形象的大眼睛吗?或许“手眼通天”这是四个字放在此处来形容,也是再合适不过了。当然,目前对于这件特殊青铜器的研究并无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