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雍和宫大街,耳畔不再有叫卖吵嚷,眼前不再有占道经营,“慢街素院”的古都风貌在青砖灰瓦间恢复;推开街边院落大门,无需为危房担惊受怕,不必愁地面坑洼难行,“老房新居”的惬意生活于四梁八柱中实现……
对于北新桥街道居民何天琼来说,围绕崇雍大街展开的街区更新工作不仅让她感到眼前一亮,还令她觉得心头一暖。
还原旧风貌 从“卸妆”开始
一条崇雍街,千年北京城。作为连接天坛与地坛的重要轴线,崇雍大街承载着北京老城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然而,当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师孙书同在2018年第一次来到雍和宫大街北段进行调研时,却发现这里风貌杂乱、出行困难,甚至是一条“看不到文化的文化街”。
如何让大街找回原来的模样?一张1960年的历史照片成了关键线索。“通过仔细研究,我们发现崇雍大街的特色是多元并存、北古南新。这些建筑依旧保持着过去的轮廓,只是被一些广告牌匾、外包构筑物给遮挡住了。”与以往想方设法“化妆”不同,雍和宫大街的整治从“卸妆”开始。117处违建相继拆除,134处“开墙打洞”予以封堵,为街区更新打下基础。
“‘修旧如旧’是街区风貌恢复的重要原则。”在每座建筑的修缮还原中,孙书同所在的项目组都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有价值的旧砖瓦和老构件,整体旧材料利用率达80%以上。而在施工方面,项目组则以传统工艺实施每道工序,以砌筑为例,既有明清时期的干摆、丝缝做法,也有晚清民国时期的淌白缝做法,原汁原味地还原了街区风貌。
“我们还专门请教了古建专家,了解到北京的传统建筑是乍看千篇一律,实则千变万化。”为了做到“和而不同”,设计团队更加注重细节,单单是门窗就给出48种方案,供居民和商户自主选择。
“恢复风貌的同时,还要让大街更加敞亮,出行更加便利。”北新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聂嘉谈到,经过各方努力,雍和宫大街实现“多杆合一”,原本分属13个部门的路灯、监控、指示牌等223根杆被调整为77根综合杆。此外,还将挤占人行空间的133个电力、通讯箱体全部挪移消隐处理,实现“小型化、景观化、隐形化”,并撤除临街护栏1800余米,移除道路障碍物,整体拓宽人行道2米以上。
从“改一层皮” 到“修一进院”
“崇雍大街改造,不仅注重街面风貌保护,更注重通过整治提升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据聂嘉介绍,街区更新正在从街面向院落延伸,从“改一层皮”向“修一进院”努力。
“很多沿街建筑的外立面拆掉以后,才发现房子里面已经朽了。”孙书同惊讶地看到,一些建筑甚至连基础都没有,早已属于危房。家住雍和宫大街101号院的何天琼曾经就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整天漏雨,木头都糟了,怕房子会塌,只好拿钢管撑着屋顶。”何天琼没想到,困扰已久的问题在这次的街区更新中得到彻底解决,“整个儿拆了重新翻建,这下能睡个踏实觉了!”
修缮之余,申请式退租也在有序推进。“大街周边的平房院落里有大量自建房,居住空间拥挤不堪,还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亟待进行疏解腾退。”聂嘉谈到,2019年12月30日,东城区选取雍和宫大街47、51、55、123号四个直管公房院落作为首批试点启动申请式退租,“房管部门在启动前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挨家挨户进行调查摸底,为大家讲解政策,做到公开透明,‘一把尺子量到底’。”
按照“自愿选择”的原则,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是留还是走。“如果同意退租,会得到一定的货币补偿,符合条件的还能购买共有产权房或申请公租房。实在不想离开的话,也能选择留下,不影响整个院落进行恢复性修建。”聂嘉说。
“政策上很人性化,尊重每家每户的意愿,心理上感觉好很多。”作为雍和宫大街51号院的老住户,龚鸿并没有太多犹豫,“补偿款可以用来养老,也能帮着孩子改善生活。评估做得很细致,家里的灯、暖气等设施,都进行了折算。”
截至2020年6月20日,该项目涉及的36户中,有27户完成签约,签约率达到75%。“下一步,会逐步恢复传统四合院格局和原有肌理。腾退出的院落空间还会根据街区需要织补功能,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聂嘉说。
院落微整治 厕所入平房
留在平房院落的居民,怎样才能过得舒心?这同样是街区更新工作中关注的重点。
“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家用上马桶。”年近七旬的陈立军在朝阳门南小街205号院住了40多年,此前没少为上厕所的事发愁,“岁数大了腿脚不行,摔过一跤走路更费劲了,可过去上厕所只能到附近的干面胡同或史家胡同,少说也有500米,得走10分钟,要么就得骑自行车。”如今,东城区试点推行的“美丽院落”微整治项目帮她解决了难题。
“院落怎么改,居民说了算。”作为朝阳门街道的责任规划师,惠晓曦和街道工作人员一起多次到现场进行调研,征求居民意见,“针对大家反映最集中的如厕难、晾衣难等6个问题,我们拿出设计方案,经过一致认可后才去施工。”
院门附近,拆除违建腾出的空间得到清理,破旧的大门全面换新,坑洼的地面铺设平整,排水和自来水管线完成改造,微生物净化槽也安装到位,为居民引入户厕预留条件。
“您瞧,这就方便多了!再也不用老往外跑了。”在院子里住了50多年的于育军满心欢喜,主动邀请记者参观家里新装的马桶。
“等到开春,还会搭设休憩廊架和晾衣杆,栽上爬藤植物,并规划自行车停车区,引导车辆有序摆放。”朝阳门街道城建科负责人李杰谈到,“美丽院落”不仅需要规划实施,更需要后期维护,“比如,鼓励大家认养绿植,充分调动居民的参与热情,实现共建共享。”
读城
将街道整治与院落提升相结合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朱小地
在北京老城的版图中,中轴线与东西二环路之间都有南北走向的大街,位于东城区的一条为崇雍大街,是从雍和宫到崇文门,几条首尾相接、穿城而过的大街的统称,它南接天坛、北接地坛、两侧有国子监等2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7片历史文化街区,是北京老城中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代表性区域。
然而,多年的城市化发展让这条街逐渐出现了一些乱象:侵占道路、私搭乱建、街面混乱、人员拥挤等,不仅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也与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不符。
蔡奇书记强调,街区更新是老城保护与复兴的关键环节。崇雍大街街区更新正是东城区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核心区控规落地的有效途径。
在此次更新工作中,汇集了在京众多设计机构的建筑师参与,并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其中包括:尊重城市风貌肌理,严格落实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标准,尽可能使用老旧材料,做到“修旧如旧”;街道公共空间得到大幅度改善,人行道路进一步加宽,实施“多杆合一”提升景观形象,优化公交车站布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将街道空间整治与院落空间提升相结合,沿街建筑按照“一户一方案”的原则进行改造,大幅度提高了居民的满意度;保留传统商业业态,许多老字号知名商铺重张开业,便民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既恢复古了古都韵味,又体现出现代北京的时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