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华栋,当代著名作家,现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主席团委员。著有长篇小说《夜晚的诺言》《白昼的喘息》《正午的供词》《花儿与黎明》《教授的黄昏》《单筒望远镜》《骑飞鱼的人》《贾奈达之城》《时间的囚徒》《长生》等12部,中篇小说《手上的星光》《环境戏剧人》等32部,系列短篇小说《社区人》《时装人》《十一种想象》《十三种情态》等180多篇。共出版有小说、电影和建筑评论集、散文随笔集、游记、诗集等各类单行本100多种。多部作品被翻译成日文、韩文、英文、德文、意大利文、法文和越南文。
分享会现场。(主办单位供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只恒文)由SKP RENDEZ-VOUS、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凤凰网文化、一点资讯联合主办的“如何为城市立传——邱华栋《北京传》新书分享会”日前在北京举行,著名作家张柠、梁鸿、徐则臣以及本书作者邱华栋与各界读者分享了《北京传》的阅读感受,并就“如何为城市立传”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北京历史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到金元明清,再到近现代以来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年代里的世界大都市的形成,以及当下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的建设,都是北京作为世界大都市的传奇般的扩写。这一雄伟的历史进程和时间的铸造,使北京成为人类的建筑杰作。
《北京传》结合了时间和空间的转移,梳理出这座伟大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全景观。这是一个作家个人的城市观察,又是一座伟大城市的个人记忆。一砖一瓦,一个个的词汇,构成了北京这部大书,一座古老而又宏伟的城市跃然纸上。
张柠表示,这些年,国家开始重视城市建设,很多作家也开始书写城市。书写城市是1990年代以来文学非常重要的转折,我们开始去关注我们身处其中的这个地方,而不是去关注想象中的自然。邱华栋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书写城市,但相比老舍等作家来讲,邱华栋感受到的是一个新城市。“我说的这个‘传’不是狭义历史学的概念,而是文学意义上的。邱华栋用的是对建筑的观察、感悟、分析来写城市传的,这也是一种为城市立传的方法。”张柠说。
梁鸿认为《北京传》是一本很耐看的书,因为北京不单单是冷冰冰的城市,而是承载了无数悲欢离合的生命体,所以《北京传》是包含着我们的感情的,是一部有温度的非虚构作品。“邱华栋对北京内在的纹理非常熟悉,虽然他写当代只是很少一部分,但会看到他对北京城的改造里面细微经验的描写是非常到位的,虽然他没有写个体生活,但能看到城市里面经验的变动。”梁鸿提出,我们如何看待城市,如何看待当代城市经验,如何思考城市发展在我们生活中的位置,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徐则臣的写作有一个重要的故事背景就是北京,所以他非常关注北京题材的小说和相关资料,他认为,邱华栋是一位学者型的作家,又在北京居住了很久,所以十分适合写《北京传》,实际上邱华栋写的《北京传》也正是他所期待的那部《北京传》。
“我刚来北京时住在什刹海的胡同里,对北京的感觉太强烈了,传统文化和它正在走向现代的过程我非常敏感,于是开始积累关于北京的资料。二十多年,我存了一柜子各种类型的关于北京的书。”邱华栋如是说。他对北京很有感情,而他也发现,作家的书写和他们生活的城市通常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决定写《北京传》了以后,我在想怎么处理这个题材。大概两年多以前,突然我找到一个方法:先从简单的入手,先写一个简版,而不是写一个很厚、很大的东西。而这些年我特别关注建筑,我觉得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写,区别其他所有关于北京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