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老非遗遇上年轻的直播,会发生什么?日前,在虞参加暑期实践的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天外天艺术团师生会告诉你,他们的非遗采访直播平均观看量都在二三十万人次左右,其中一场对话漆画传承人的直播观看量更是超过了82万人次。
“张关卣老先生刚开始还不愿相信,他的这个漆画‘老古董’居然会有这么多人要看。”天外天艺术团负责人吴伟泉坦言,其实不光老先生,就连他们自己也同样感到十分意外。不过,再回头细想,觉得它的“火”也自有道理,“我们的学生,其实也是在一次次的田野调查和口述史记录中走近非遗,感受非遗,进而慢慢喜欢上非遗的。”
学生陈依翔告诉记者,以漆画为例,传承人张关卣老先生的人生经历和漆画艺术的兴衰流变,本身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好故事。一来,漆画作为从7000年漆艺传统中走来的民族画种,相比国画和油画,更让人觉得古老和陌生。在工艺上,漆画的制作周期长,所用材料特殊,流程繁复,则容易激发大家的好奇和关注。而老先生以漆画之技参与见证经济社会发展的经历也弥漫着独特的艺术情怀和历史感。
另外,天外天艺术团学生还分别与徐景荣、顾少波、施建新等非遗传承人共话虞舜传说、越窑青瓷烧制技艺和根雕艺术等,涉及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戏剧、音乐和曲艺等。
记者了解到,非遗直播受捧的背后,既有天外天艺术团师生多年来持之以恒的挖掘记录作底,也离不开他们为传统文化积极探索更好输出口,赋予更多新形式的尝试之功。“我们有个在虞‘文化寻根’十年之约,今年是第九年。”吴伟泉说,上虞地方文化资源丰富深厚,需要慢工出细活式的持久专注力。9年来,参加暑期实践的学生先后累计开展50余次非遗传承人采访,完成10余万字的口述史记录和人物纪实,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尝试系列短视频拍摄和视频直播方式,既为寻根之旅留下翔实记录研究,也为上虞乃至全省的非遗传承带去参考和建议。
面对来来往往的学生,如何做到“十年之约”?吴伟泉告诉记者,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是流动的,在校不过三四年,正是基于这样的客观“短板”,他们以天外天艺术团为载体,让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以前承后续的方式参与其中,形成“传统”。毕竟很多事日久才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