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经济工作,实际上研究的是市场。如果在经济工作中取得了好成绩,那是因为在市场上赢得了主动。谁占据市场多,就表明谁的产品适销对路,实现了价值,获得了利润,再生产过程才能完成。所以我们分析经济形势,研究浙江经济,就要研究市场。
浙江经济基本面是好的,转型升级“组合拳”成效明显,全面深化改革有序推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当然,困难肯定是有的,面对困难不能害怕,关键是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寻求解法、找到办法,破解难题、化危为机,按市场规律看形势谋实招,持续增强浙江经济的竞争力和后劲。
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实现跨越发展的制胜法宝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缺陆域自然资源、缺国家资金投入、缺特殊优惠政策的“三缺”条件下,紧紧抓住市场经济发展的先机,发挥敢为人先的创业创新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浙江的生动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市场化发展之路。
从市场机制看,浙江坚持市场取向改革,率先构建起了相对完善的区域市场经济体制。放手发动、放胆发展、放水养鱼、放宽政策,“不论成分重发展,不限比例看效益”“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乡办、村办、联办、户办四个轮子一起转”,大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积极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大力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在全国较早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正是体制机制的市场取向改革先人一拍、快人一步,使浙江赢得了发展先机、充满了发展活力。
从市场主体看,浙江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培育了一支市场经济意识强、开拓市场能力强的企业家队伍。浙江素有“义利并举、工商皆本”的重商传统,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浙江人的“市场基因”得到了充分释放,人人想创业、个个当老板,形成了一支充满活力的创业大军,创办了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造就了一批有胆有识的企业家。从走街串巷、鸡毛换糖的小商小贩,网上网下、忙碌营销的淘宝店主,到跨国经营、全球布局的企业家,借的是市场的风,靠的是市场的力。浙江经济为什么能发展这么快、这么好?除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外,关键在于浙江民营企业家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敏锐的市场意识和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才使民营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从市场平台看,浙江不仅拥有最多最大的实体专业市场,还拥有了全球最大的网上市场交易平台。在浙江,不仅诞生了全国第一家实体专业市场、诞生了全国最早的网上市场,还拥有全球最大的实体市场和网上市场,形成了实体市场与网上市场共同发展、线上线下市场互相促进的新局面。2014年底,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321个,实现交易额1.95万亿元。全省已登记的网上交易市场167家,交易额达到2.56万亿元,均居全国第1位。浙江的市场发展,从马路市场到商贸大厦,从区域性市场到全国性市场、国际性市场,从实体市场到网上市场,始终在创新、在转型、在提升。
从市场空间看,浙江不仅抓住商品短缺机遇抢占了大份额的国内市场,还抓住入世机遇全方位开拓了国际市场。浙江人在缺乏本地资源的条件下,善于借助市场的力量,充分利用省外国外资源,做足“无中生有、有中生奇、奇中生优”的文章。这种“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零资源经济”模式,推动我省块状经济的迅猛发展,提高了浙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入世以后,又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放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我省经济国际竞争力。从2001年到2014年,我省外贸出口从294亿美元增加到2733亿美元,增长了9倍多,成为出口大省。
浙江过去发展靠市场,今后发展同样要靠市场。浙江的发展秘诀在市场,法宝是市场。市场是浙江经济的灵魂,市场是浙江经济的核心,市场是浙江经济的命脉。浙江改革开放30多年,一直在争市场、抢市场、占市场。浙江改革发展史就是一部市场体制建构史、市场主体成长史、市场空间开拓史、市场活力激发史。顺市场规律就兴,逆市场规律就衰。这是被千千万万浙江企业的兴衰成败所反复证明的。我们要始终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紧紧抓住全力开拓市场这条生命线,以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以开放不断拓展国际市场,以转型升级不断增强浙江经济的竞争力和后劲。
善于运用市场思维,研究市场规律,研判经济发展大势,抓住经济发展本质
一段时间来,对浙江经济发展存在着一些看法,也有一些模糊认识。尤其是今年以来,对我省投资、工业、出口和金融领域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现象,议论很多、认识不统一。认清我省当前经济形势,必须拿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理论武器,运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大逻辑,以市场的思维、按市场经济规律看趋势看本质看问题,定准形、把准势。针对出现的新现象新情况,我们一定要保持淡定从容和战略定力,不要计较个别指标上下,不因一时起伏所扰,不为数据波动所惑。要辩证地看待增长速度,如果增长还是依靠低小散、依靠高消耗、依靠高污染,依托的仍然是过去的低端市场,再快也不是什么好事,最终也是快不起来;相反,如果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升、生态环境越来越美,市场的层次和效益都在转变向好,即使速度暂时低一些也无妨,最终实现的是可持续发展。
第一,如何看投资。今年以来,浙江投资呈现回落态势,特别是民间投资贡献率持续下降,由上年的73.6%下降到1—8月的46.1%,但投资增长仍高于全国,尤其可喜的是投资结构和质量不断优化,转型升级类投资呈现积极上升态势。具体体现为“五个高于”:服务业投资增长高于面上投资,工业技改投资高于工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高于传统产业投资,“五水共治”、生态环保类投资增长高于面上投资,基础设施投资高于房地产投资。这当中,不仅有政府投资,还有很多是民间投资。这充分说明,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民间投资,凡是符合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投资都在快速增长。而投资增速下滑,主要是房地产投资、纺织等传统行业投资下降较快,都是市场供求关系使然,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当然,这些传统行业尤其是房地产业,背后还有几十个行业,所以也不能“急刹车”“硬着陆”,在新动力未完全形成前,要继续高度重视传统动力的作用,这是理论上能成立、实践上有佐证,符合资本有机构成规律的。民间投资、企业投资是更受市场规律支配的,市场是指挥棒,市场是驱动力。有市场有钱赚,市场主体玩了命也要投;没市场没钱赚,八抬大轿来抬也不投。比如,上虞的几家企业,投资意愿都很强。为什么?因为有市场。像上风等企业毛利在百分之三四十,你想不让他投资都不行。当然,在目前市场大环境不够景气的情况下,抓有效投资,能够直接发力的还是政府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这个时候如果不抓住基础设施这一关键点,还在研究传统工业投资怎么上去、房地产投资怎么上去,这就在战术上出现问题了。我省目前基础设施建设还有许多欠账、需求很大,中央对这块投资政策也很优惠,所以我们要抓住机遇,夙兴夜寐抓基础设施投资,认真研究一些项目为什么迟迟立不了项、落不了地、开不了工,是什么问题就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