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这样差的新楼在我市实属罕见。”1993年7月4日,《宁波日报》刊登了一篇有关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徐戎三村房屋质量的新闻报道,这是宁波日报记者在文中的表述,而此时距房子建成不到5年。让人没想到的是,20年后的2012年12月16日中午12点10分,报道中的小区徐戎三村2幢六层居民楼轰然倒下,造成1死1伤,附近400多位居民被迫疏散。1月30日,徐戎三村居民“天纲”向记者提供了这篇题为《居住没两年新楼成危房,原因何在?承建单位偷工减料》的报纸复印件。
看了报道,记者产生了很大的疑问。质量如此差的房屋是如此通过质检部门的验收?政府20年前就已经知道小区房屋存在问题,为何不采取相应的措施?
媒体曝光:建成不到5年 新楼成危房
根据官方发布的材料显示,倒塌房屋由宁波市房地产公司开发,宁波市房屋设计所设计,设计于1988年6月完成。上部结构由上虞县梁湖建筑公司施工,于1988年10月1日开工,1989年12月15日竣工。
事故发生后,宁波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该公司前身宁波市房地产公司当时一共开发了该小区的1至16幢房屋,验收单位为当地质量验收部门。事故发生后,应宁波市住建委要求,该公司将涉及倒塌房屋项目的存档资料都已提供给了宁波市住建委专家组,但因为时间比较长,完整性很难保证。
1月30日,徐戎三村居民“天纲”告诉记者,该小区20年前就已经有房屋成为危房,原因是承建单位偷工资料。他向记者提供了一份1993年7月4日出版的《宁波日报》复印件,其中有一篇题为《居住没两年新楼成危房,原因何在?承建单位偷工减料》的文章。
文章称:记者实地查看了徐戎三村4幢的情况,“墙面、楼梯等处出现大量裂缝,有些门窗变形,难以开启;底层离地面约60厘米范围,内外墙粉刷大面积剥落,墙体的红砖几乎没有一块是完好的。记者捡起几块碎砖,用手轻轻一掰就碎,比绍兴香糕还‘酥’。砖缝中的砂浆,用手指即可打洞……”
文中还引用内行人士披露,称“该楼施工质量、建筑材料都有问题,如墙基防潮层未做,砂浆配比未达标号,红砖疏松得根本无法承重。质量这样差的新楼在我市实属罕见。”
文中提到“该楼是公交公司于1990年9月向市房地产总公司购买的,系上虞县梁湖建筑队承建施工。”
为什么建成这么短的时间内,新楼就成了危房?当初这些房子又是如何通过验收的?除了媒体报道的4幢,当初徐戎三村的其他房屋是否也存在质量问题?
事故发生后,记者曾向宁波市住建委要求查阅宁波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材料,不过却被对方拒绝。
媒体曝光楼20年后成D级危房
“天纲”认为,既然当初就有居民因为房屋质量问题跟相关单位发生过纠纷,还有媒体见报,当时开发商和有关部门就应该知道房屋质量的问题。
不过,宁波市江东区明楼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骏在事故发生后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江东区好几年前就已经建立了危房监控、监测体系,落实到属地街道,他们对各个社区的危房情况建立了一套监测体系,实时监测整个街道的危房实际情况。不过发生倒塌的房屋没有达到进入危房标准的范围之列。
1月9日,官方公布了倒塌楼房周边11幢房屋的鉴定结果:8幢房屋危险性鉴定等级为C级,3幢房屋危险性鉴定等级为D级。而20年前就被媒体曝光“新楼成危房”的徐戎三村4幢也被鉴定为房屋危险性等级为D级。
专家组给出的原因是:部分墙体受潮严重及墙体砌筑砂浆强度偏低、部分砖强度未达标导致墙体抗压强度偏低。
不过,政府仅公布了一个鉴定结果,并没有公开18页鉴定材料的其他内容。徐戎三村居民曾要求政府公开鉴定材料全部内容,得到的答复却是“你们看不懂”。
“天纲”说,给不给是政府的事,拿到材料后,如果居民看不懂他们可以请教专家。
百余居民联名信不知去向
距离事故发生已经1个多月,徐戎三村2号楼事故鉴定报告仍未公布。1月22日,徐戎三村115户居民的联名信交到明楼街道徐戎社区书记齐云,希望此信通过内部渠道可以送达市领导手中。居民们希望公开危房鉴定报告全文,追查致危原因,严查施工质量问题等,希望政府能够帮忙找到徐戎三村的开发商和承建商,来追究房子质量问题所需承担的责任。
1月24日,宁波市江东区明楼街道书记孙骏致电“天纲”,称联名信已经送到市政府。
记者1月29日致电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倪伟。根据宁波市政府网站公开信息显示,倪伟协助分管市长处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土地储备、人民防空、东部新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倪伟称,自己在网上看到过该联名信,不过没有收到过。他表示,追究责任首先要把原因找出来,这其中涉及多方面原因,首先就是找到倒楼原因。
对于徐戎三村楼房倒塌事件,中新网记者将持续关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