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大会主席的落锤,中国提交的“良渚古城遗址”项目经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5处。
良渚申遗成功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曾两次主持良渚博物院策展的当事人高蒙河对澎湃新闻()表示,“国际学术界曾长期认为中华文明只始于距今35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这意味着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于距今五千年前,终于得到了国际承认。”
中国考古协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先生生前认为,良渚古城在国内独一无二,其意义与价值可比殷墟,可称为“中华第一城”。
良渚古城考古探沟 (摄影:潘劲草)
加上昨天刚刚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5处(去年53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7处(去年36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处,世界自然遗产14处(去年13处)。
据统计,本次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有38处世界遗产申报项目接受审议,包括30处文化遗产、6处自然遗产、2处自然和文化混合遗产。中国有两处世界遗产申报项目,“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良渚古城遗址”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两个项目都成功获准列入。
回溯良渚申遗之路,良渚考古始于1936年。1959年,以良渚遗址为命名地的良渚文化被确认。早在1961年,良渚遗址就被列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良渚遗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国家文物局推荐列入中国《世界遗产名录》预备清单。
2018年1月26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正式启程,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1936年,杭州良渚。一个名叫施昕更的年轻人的考古发掘,掀开了良渚遗址的一角,开启了中华文明之光。此后历经数十年抢救性发掘,良渚遗址出土了大量灰黑陶,玉琮、玉璧、玉钺等玉器。2007年,30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重见天日,复杂的水利系统、成熟的稻作生产、统一的文化信仰、分化的社会阶层等,呈现了一个文明古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世界,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文化黑陶椭圆形刻符豆
反山墓地出土嵌玉漆杯(复原)
2013年和2017年,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著名考古学教授科林·伦福儒曾两次实地考察良渚遗址,参观良渚博物院,他认为“良渚遗址是中国大遗址保护的样板”,并提出“良渚水坝遗址极可能为世界最早水坝”。“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这就是中国文明的起源”。
良渚博物院
良渚申遗成功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曾两次主持良渚博物院策展的当事人高蒙河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国际学术界曾长期认为中华文明只始于距今35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因为河南安阳殷墟才发现了作为物质文明标识的金属和文字,即青铜器以及铭刻有文字的甲骨文。因此,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早已被列入了世界遗产。而今,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这意味着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于距今五千年前,终于得到了国际承认。”
中国考古协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先生生前认为,良渚古城在国内独一无二,其意义与价值可比殷墟,是中国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市,可称为“中华第一城”。
良渚古城遗址结构与遗产分布图
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因良渚遗址命名的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良渚文化空间分布主要为环太湖流域,面积约3.65万平方公里。良渚文化有发达的犁耕稻作农业和以精美玉器、漆器等为代表的系统化、专业化的手工业。良渚文化以其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明显分化的社会阶层、凝聚力量的统一信仰、神王合一的权利体系,特别是出现了城市文明等现象分析,这一史前文化已具备了早期的国家形态。
水坝与古城位置,及古城周边地形等高模拟图
良渚古城遗址作为良渚文化的权力与信仰中心,以建造于约3300-2300BC间的规模宏大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和等一系列相关遗址,以及以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系列玉器为主的出土物,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并以其时间早、成就高、内容丰富而展现出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多元一体”特征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鸟瞰图
良渚古城遗址城址区在空间形制上展现出的向心式三重结构——宫殿区、内城与外城,成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等级的“秩序”建设、凸显权力中心象征意义的典型手法,揭示出长江流域早期国家的城市文明所创造的规划特征,并在中国古代礼制社会的都城规划中多次出现。
良渚古城遗址所展现的“水城”规划格局与营造技术,反映了人们在湿地环境中创造的城市和建筑特色景观,特别是作为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工程,外围水利系统在工程的规模、设计与建造技术方面也展现出世界同期罕见的科学水平,展现了5000年前中华文明、乃至东亚地区史前稻作文明发展的极高成就,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玉器的国度
除了城址、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等不可移动的人工遗存外,以玉器为主的出土物作为可移动的人工遗存,同样是良渚古城遗址遗产价值不可或缺的承载要素。
镂空神人纹玉冠状器 良渚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