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对口精准征集补充,推进征兵领域‘供给侧’改革。”问及安徽省军区司令员杨征代表今年参会有何建议时,他脱口而出。
“目前的征兵,总体上仍处于粗放式阶段。”在杨征看来,这几年,征兵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但兵员征集依然是按地域、按人口基数,不分专业特长、不分岗位类别,集中补入部队。这种粗放型征兵模式,制约了部队战斗力的提升。
如何建立科学的部队专业需求与兵员征集对接模式,实施按需征集、精准补入?杨征认为,应根据部队现实需要,特别是兵种、专业和岗位的不同,每年有计划地开展定向(定向到各兵种专业需要)、定标(定标到应征青年学历高低)、定岗(定岗到各种技术类别)、定位(定位到部队意愿需求)的兵员征集。
通过调研杨征感到,推开精准征集模式,可最大限度将高素质青年对口安排到部队适合的岗位服役,有效降低部队培训成本,尽快形成战斗力。
对于打破传统征兵模式,探索走开精准征兵的路子,杨征建议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精心编制岗位任职说明。围绕“岗位干什么、新兵做什么、需要具备什么资格”,组织相关力量,系统编制各军兵种、各建制、各专业岗位说明书。二是精确统计兵员岗位需求。各军兵种部队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测算出专业岗位、普通岗位及兵员数量等补充需求计划,逐级汇总后上报国防部征兵办。国防部征兵办逐级给兵役机关下达兵员征集指导数,兵役机关按军兵种部队提交的专业需求进行征集。三是精细掌握应征青年信息。依托全国征兵网系统,适龄青年在兵役登记和征兵报名时,增加专业特长、学科门类、专业名称、执业证书等方面信息,为对口精准征集提供数据支持。四是精准补入部队所需岗位。精准征兵组织模式下,兵员分配根据新兵的基本条件、能力素质、专业特长、个人意愿和部队岗位需要确定。
建议背后
揽英才于帐下
谈及这份建议的缘由,杨征代表告诉记者,这几年在省军区加大高素质兵员征兵工作中,他真切感受到一个现实困境,那就是“应征青年不知道入伍后具体干什么、兵役机关不掌握部队需要什么、部队不清楚新兵会干什么”,以致“部队分不到满意的兵、新兵到不了满意的岗位”。他说,2017年,他与安徽一所大学当年退役的32名大学生座谈了解到,有27人在部队从事岗位与自身专业没有关系。数据显示,每年大学生士兵大进大出的现象比较普遍,征不优、用不了、留不住的矛盾比较突出。
“实现应征青年能力素质与专业岗位最优配置,真正将地方青年英才揽入军营,是当前征兵工作的重大课题。”杨征告诉记者,“令人欣慰的是,部分省军区和军兵种部队去年已经展开精准征兵工作试点,相信这条路会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