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上虞广播网 > 上虞热点频道 > 军事要闻 >

陆军首次组织全体官兵军事训练等级考评

来源:上虞门户网  2019-05-17 15:12

原标题:“一等一”的兵  从此有认证

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等级考评隐显目标射击课目考核现场。谢炜 摄

“时间还剩30分钟!”听到考官的提示,雷国鸿用余光迅速扫了下计算机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框,瞬即又将焦点转回到屏幕上那张红蓝交错的态势图上。

作为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政治工作部副主任,雷国鸿参加过不少比武考核,但这场考评让他感到“像当年高考一样紧张”。

这是一场旅指挥员等级考评,根据考评的成绩,雷国鸿将被认证为一级、二级或是三级旅指挥员。

今年3月以来,在整个陆军部队,从军长、旅长到排长、士兵,每一名官兵都有一场自己的训练等级认证大考。“你定了几级?”一时间,这甚至成了大家打照面时的习惯性问候。

训练等级评定,对一些军兵种来说并不陌生,飞行员有飞行等级,特战队员也有特战等级。训练等级评定是部队训练管理走向精细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在组建不久、专业庞杂的陆军合成旅全面推开定级考评,无疑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这场考评给部队和官兵带来了什么?

在这个旅的侦察员等级考评现场,下士吴晓伟正满头大汗地参加爆破课目考核,为考取专业一级认证而拼搏。

“都说要当就当个一等一的好兵。谁是一等一的好兵?现在不能随便说,得有专门的认证了!”考试结束后,吴晓伟一抹汗水,呵呵笑了。

同样的岗位,不等于同样的能力

“考评不再一把尺子量长短,不同素质的人要过关都不简单”

上午8点半,机关交完班,弹药科助理员孙桂阳“一步两个台阶”跑回了办公室。

汇总弹药消耗数据、上报情况、下发通知……认真处理完当天工作,他把局域网即时通信软件的自动留言改成了:我在作业室训练,有事请拨电话。

年初,孙桂阳从基层调入机关,上任没多久,就接到参加参谋军官等级考评的通知。“一开始我都快崩溃了!”孙桂阳发现,20多个考核课目,大多数自己从没接触过。

“全员参考,人人定级。躲是躲不过的,至少得定个初级吧!”他开始每天第一个到机关作业室“打卡”,晚上最后一个关灯、锁门。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多月。

作业室里,“老机关”郭小牛也天天自觉来参训。这位战勤计划科科长曾获原广州军区装备助理员比武第一名。正在练习绘制战斗决心图的他同样感到压力不小:“有了能力等级评定,同样的岗位不等于具备同样的能力,‘老机关’得有更高的要求才行!”

根据自愿申报的原则,郭小牛报考了一级参谋军官,这意味着1000分的综合评分,他必须考过900分,“一两个失误,可能就评不上”。

“考评不再一把尺子量长短,不同素质的人想要过关都不简单。”旅参谋长徐知喜认为,更加精细的训练管理,让训好训坏不再一个样,也让大家看到了自身能力与岗位履职更高标准之间的差距,自然也就产生了压力。

战士吴德风刚刚晋升下士不久。此次等级考评,他报考了轻机枪手专业一级。在报考这个级别的战士中,他是为数不多的下士。有人说,这个考评就像是职业技能鉴定考证,但在吴德风看来,其意义不止如此:“训练等级就像身上的一张标签,谁会甘心比别人低一等?”

“以往看一个战士,往往看军衔、兵龄,现在我们还要看训练等级,而且这是一项‘硬数据’。”三营营长骆程认为,个人能力无关年龄、兵龄,这将在考评中被越来越多地验证,也将对军营原有的“秩序观”带来冲击。

枪声从早上一直响到深夜

“从要我训到我要训,变化仿佛就发生在一夜之间 ”

时针滑过子夜,枪声仍不时从旅里的2号射击靶场传来。

面对深夜“枪声”,在靶场附近站岗的徐文哲早已习以为常:“最近一个多月都是这样,经常是枪声从早上响到晚上。”

正在组织夜间实弹射击训练的是一营。闻着射击场上的硝烟味,营长邹宜毫无困意。他说,对照考评内容,全营很多官兵夜间多姿势射击都存在短板,“考评逼着我们把漏训的课目抓紧补回来”。

就在这个夜晚,同一片星光下,机关大楼有16间办公室依旧亮着灯,17名首长机关干部也正在进行等级考评的备考训练,其中包括3名旅常委。

宣传科干事王洪报考了二级参谋军官。按照这个标准,以前作训参谋要掌握的技能,现在成为所有机关干部的必考课目。为了实现目标,他常常“抱着一张图,一绘到深夜”。

“从要我训到我要训,变化仿佛就发生在一夜之间。”榴炮一连连长陆松感慨。一个周五的晚上,熄灯后陆松查铺查哨时发现,下士黄本昊不在宿舍,而是在学习室加班背记炮兵专业理论。

“以往在这里可很难看到他!”黄本昊是连队有名的“顽童”,训练水平不高不低,“叫外卖、玩手机很有劲,到了训练场却常打蔫儿”。为此,陆松和指导员没少做他思想工作。没想到,等级考评推开后,黄本昊跟着同年兵一起报考了专业二级,主动加班学习补短了。

更多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

“一个马扎”变成了“两套衣服”,这是机动通信专业中士侯文杰走上训练场时的体会。他坦言,过去训练,老士官都会带着马扎,“老兵看一看,新兵一身汗”;等级考评推行后,对照定级标准,每个人都看到了差距,纷纷主动凑上去练,“一天下来至少换两套衣服”。

“两套衣服”变成了“一个马扎”,这是计算机网络专业下士吴爱才在训练场上的新发现。吴爱才说,过去搞训练,体能课目是大头,一天跑跑跳跳下来,至少汗湿两套衣服;如今等级考评更注重考查专业训练课目,方舱里一坐大半天,反而是训练常态。

给每个人都定个级,其实不容易

“构建精细化的训练管理模式,还有很多精细的工作要做”

在这场训练定级考评中,其实并非每个人都能顺利定出个专业训练等级。进入实际考评环节后,旅作训科科长张鹏发现,“给每个人都定个级,其实并不容易”。

首先面临的就是“没法考”的问题。高炮连连长陆文西拿到考评实施细则时差点懵了:其中并没有连队主战装备的考评内容,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新装备。

“新装备配发还在路上,考评怎么办?”旅党委决定在新装备考评规程的基础上,形成符合部队实际的考评办法并报上级批准。拿到新的考评办法,陆连长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

面对考评,机关文印员陈文青的境地有些“尴尬”——考评办法里压根就没有文印员这个专业。类似的“漏网之鱼”还有不少,一场考评很难全部涉及。旅里决定让他们先参加相关后勤保障专业的考评,待具体规定下发后再补考。

下士侯续杰面临的情况更加“棘手”。他原是海防炮兵专业,改革调整后成了一名报话员,后来调整为司机,现在的岗位是运动通信员。

“入伍3年,换了4个专业,我到底考哪个专业、怎么定级?”侯续杰有些不知所措。

下士吴浩文一直从事卫星通信专业,但考评来了“只能看着装备干着急”。吴浩文说,连队这一专业现在只有他一个人,面对考评中不懂不会的课目,根本找不到人请教,压力很大。

转岗人员、小专业人员“考评难”的问题不是个例。张鹏介绍说,旅里为此成立了多个小专业集训队,侯续杰与吴浩文参加专业强化集训后,将参与集训队组织的等级考评。

实践操作中“没法考”的问题解决了,思想上“没法考”的问题又接踵而至——

“这样考评,我的‘专业’有啥用?”看着考评内容,卫生科科长梁永强心里有些拧巴。从军医到卫生科科长,梁永强常年和药剂处方打交道,从未接触过参谋“六会”、谋划调控等考核内容。

对此雷国鸿也感同身受。作为大家眼中优秀的“老政工”,雷国鸿没想到有一天要以军事指挥员的身份参加考评。他一方面感到心里没底,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的专业能力“没得到充分体现”。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