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生死二十八天——四十一军对越作战高平战役纪实》,是原四十一军纪委书记宋子佩以五年的时间整理出来的倾心之作,可以说这一文章是他以生命对南疆作战的反思和吶喊。在对英雄的吟唱中,又伴随着几分凄凉和悲壮,读来令人揪心落泪。
随着作者充满激情的笔尖龙走纸端,高平攻坚战的悲壮画面全景式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战役过程跌宕起伏,让我们时而悲愤,时而悲伤,时而热血贲涨,时而泪洒衣裳。
本来是想牛刀杀鸡,速战速决,但却打得如此惨烈;本想3至5天结束战斗,结果打了28天。四十一军的将士们打得英勇,尽心尽力了,不愧是四野主力部队之一。
但是,这一仗赢得也太艰难,只能说是惨胜。何以至此,我想每一位读者在读完此文后,都会陷入深深的思考。
而思考乃胜利之母,失败未必是胜利之母,胜利也未必是自信的资本,只有认真总结胜利的经验和汲取失败的教训,经过充分思考,才能在前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才更有把握打赢下一场战争。
我们不必去苛求前人,问问自己吧!如果我们身临其境,我们能否像英雄那样英勇?我们能否不犯前人所犯过的错误?这可能才是宋子佩同志以五年的时间凝炼出二十八天生死搏杀所要期盼的回答。
——罗援
阵地生活
121师集结扣屯坚守防御的部署已基本就绪、 各部队都在紧张地抢修工事。
按野战防御阵地工事构筑要求,每个营、连的防御阵地要挖散兵坑、猫儿洞、地堡和交通壕。人均出土量多达20立方米。
由于轻装穿插,每个人除随身携带的砍刀、小镐、铁锹外,再无任何工具。不少战士在穿插战斗中随身带的工具大都丢失,现在要构筑工事没有工具成了最大的难题。
无奈之下,只好派分队下山到村庄搜借。凡能挖土刨沟的工具都搬上了阵地。
各个阵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用炒菜的锅铲、切菜的菜刀、劈柴的砍刀、斧头; 有的用锄头、铁条、木板、树棍,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整个阵地热火朝天,干部战士以时不我待的心情、昼夜不停地抢修工事。战士们的手磨起泡、脱了皮,疼痛难忍,但没有人叫苦叫累。
为防止敌特工钻进阵地潜伏袭扰,一线连队把阵地前沿50米之内的树木、荆棘、杂草全部清掉。然后用木柴、木桩设置障碍,把缴获的大量地雷埋在阵地前沿死角地带以及连与连的结合部。
但是,要在阵地上长期坚持,防雨防寒又成了大问题。个人携带的雨衣、雨布已大都丢失,干部战士只穿一身单衣,深夜寒风袭米,个个冷得发抖无法人睡。有一天晚上,一场中雨过后,挖出的泥土变成了稀泥,全师上下个个淋得像个落汤鸡,全身泥浆,变成了泥人。
更为难熬的是400多名伤员,没有避雨之处,他们被安置在师指旁边的一条山沟里。原来伤口已化脓、溃烂,其至生蛆肢体变黑,再被雨水一淋,高烧抽筋,苦不堪言。
对此,师、团领导十分着急,毛副军长多次指示,割草铺地搭棚,防雨防寒,不能再让这些战友们遭罪了。
正在这时,121师侦察连抓获1 名俘虏,他说这一带有山洞储藏着大批物资、汽油,但不知具体地址。
121师师长、政委马上组织机关及全师侦察分队,带着20多个搜索小组在扣屯一带的深山密林、山涧峡谷寻找山洞仓库。
终于在第四天发现距师指挥所7公里处有个山洞,储藏着数万桶汽油。 还在山沟里发现了高平省百货公司的仓库。
我听后,立即带1个警卫排和机关人员赶到现场。
这里地处偏僻,但较平坦,只见3座大仓库都是用苇席临时搭建,里面存放的物资 堆积如山,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一捆捆的布料、毛料、涤纶织品,数量之多无法计算。
我立即派人报告毛副军长、121师领导,通知各团速来搬运布料搭棚防雨,铺地盖身防寒。要民工给伤员搬够,并准许每人任选三五十米布料带回去取暖用。
通知下达后,搬运布匹的部队从各个阵地向仓库拥来,要多少搬多少,随便搬运,来来往往一直搬了4天。
全师所有人员都用布料搭起了防雨小棚,制做了草垫,解决了防雨防寒问题。
仓库里的沙糖、炼乳、姜酒、电池、纸张及文具等,能吃能用的大部分也都搬走了。
第5天我去检查,发现还有许多布料、沙糖、文具没有搬完。这些东西已经不需要了,又无法运回国内,经请示毛副军长,放火烧掉。
越军存放在山洞里的汽油,经请示广州军区吴忠副司令,也全烧毁。
干部战士昼夜突击,抢修工事,搭棚防雨防寒,个个喜笑颜开,情绪高张,摩拳擦掌等待抗击敌之援兵。
敌号称A师的三一二师,全部美式、苏式武器装备,进至纳隆增援。不断派出特工、侦察分队 昼夜对我军偷袭、骚扰,阵地上枪声不断。
一天夜里,2名特工钻到121师363团6连阵地潜伏起来,天亮时,卫生员和通信员到排里看病号被他们打伤。121师362团报告,四连二排晚上被敌特工偷袭, 夺走轻机枪1挺,排长立即组织反击追捕,击毙2名特工,夺回轻机枪。
类似情况各部队都有发生。 毛副军长和师领导认真地分析敌情:
"敌三一二师进至纳隆还不解我军情况,不敢轻举妄动, 派出大量特工侦察、偷袭,既侦察我军情况,又骚扰疲惫我军,是一举两得的事。"毛副军长分析说。
"我们必须两手作战, 既要抗敌援兵打一场防御战, 也要对付敌特工打一场清剿战,才能固守扣屯" 121师政委周开源说。
"对,我们必须在这两个方面都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克敌致胜。"毛副军长肯定地说。
"敌特工为什么能钻到我们阵地里来? 出出进进那么方便,我们的阵地肯定有空隙,有的连、排没有到位。" 郑师长警惕地说。
"你分析得很对,肯定有的连、排没有到位,有了空隙敌人才能钻进来,你派人把阵地结合部再仔细检查一下,我们先研究一下两手作战问题。"毛副军长对郑师长说。
后经检查,果然发现362团与363团之间的防御存在间隙,结合部有1公里地段没人防守,被敌特工钻了空子。
121师随即调整部署,予以完善,并下令各团把清剿敌特工对我阵地偷袭的战斗看成是阻援任务的一部分,组织力量粉碎敌人的渗透袭扰活动,稳定防御体系。
此后,在扣屯防御的20天里,121师共组织了30个连队,485个排次,按地区划分任务,分片包干,每天派出建制分队在阵地内和阵地外3至5公里地带反复清剿残敌。
对利于敌人隐蔽的地方砍树堵洞、放火烧掉,对敌必经的沟洞埋地雷设路障,晚间在阵地前沿派兵设伏,堵沟、卡口,使敌特工在我阵地前无藏身之地 。
阵地生活十分限苦,从出国穿插战斗,到扣屯坚守防御,直到撤军回国的28个日日夜夜, 一线作战部队从未进过房子,天为帐,地为床,整天整夜合衣而卧。
没有换洗衣服, 没有洗脸洗澡,没有脱鞋睡觉。白天行军打仗, 或挖土抢修加固工事,或被派出钻林踏沟搜剿残敌,出生入死。
晚上抱枪而卧,或在田间路边沟渠里、或在自挖自建的战壕棚洞(猫儿洞) 里,穿着单衣,与寒冷、 与生命极限博斗。
寂寞、恐惧、虫咬、 寒冷、饥饿、疾病折磨,无所不在。
越北山区,山高林密,昼夜温差20多度,干部战 士白天一身湿,晩上靠体温把衣服烘干,几乎天天如此。 条件虽如此艰苦,但都充满乐观。
我几次到一线阵地,问他们很苦吧! 回答是只要祖国人民信任,我们再苦也心甘情愿。再问他们有什么要求,一位战士沉思片刻说:"只要祖国人民知道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阵地上吃水最难,有的连队山下有水还好,无水者则要到很远的地方取水,取来的只供做饭使用,洗涮饭盒都很困难。
121师指挥所及直属分队,分散隐蔽在临山的3条大沟里,包括400多名伤员、800多名民工在内,近2000人吃一条小沟里的"泉"水。水沟宽不足1米,水深只有3公分,流量很小,1小时积不到2担水。
121师警卫连把 "泉"挖深扩大,堵塞漏洞不让半点水流掉,也无法解决师部人员吃水紧张的问题,到"泉"边昼夜排着长队取水的人经常为争水吵架。
后来,师指派岗哨看护调解也无济于事,只好规定此水仅供伤员和师部做饭食用,其他单位不准到此取水。
食用水源问题一直未能解决,直到撤军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