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生死二十八天——四十一军对越作战高平战役纪实》,是原四十一军纪委书记宋子佩以五年的时间整理出来的倾心之作,可以说这一文章是他以生命对南疆作战的反思和吶喊。在对英雄的吟唱中,又伴随着几分凄凉和悲壮,读来令人揪心落泪。
随着作者充满激情的笔尖龙走纸端,高平攻坚战的悲壮画面全景式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战役过程跌宕起伏,让我们时而悲愤,时而悲伤,时而热血贲涨,时而泪洒衣裳。
本来是想牛刀杀鸡,速战速决,但却打得如此惨烈;本想3至5天结束战斗,结果打了28天。四十一军的将士们打得英勇,尽心尽力了,不愧是四野主力部队之一。
但是,这一仗赢得也太艰难,只能说是惨胜。何以至此,我想每一位读者在读完此文后,都会陷入深深的思考。
而思考乃胜利之母,失败未必是胜利之母,胜利也未必是自信的资本,只有认真总结胜利的经验和汲取失败的教训,经过充分思考,才能在前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才更有把握打赢下一场战争。
我们不必去苛求前人,问问自己吧!如果我们身临其境,我们能否像英雄那样英勇?我们能否不犯前人所犯过的错误?这可能才是宋子佩同志以五年的时间凝炼出二十八天生死搏杀所要期盼的回答。
——罗援
固守扣屯
扣屯,是四十一军战役穿插必须夺占的要点。它位于高平至太原3号A、B公路分岔路口处,东北距高平7公里,向南经纳隆至北件,向西经董赛至太原,是高平至太原的咽喉要道,敌人南逃北援必经之路。扣屯三面环山,中间坐落着二十几户人家。
民房分散在山脚和公路两旁。村北面是水网稻田地,村东面有一条南北横贯的小河,河西岸均为竹木丛林。村子西面通往董赛至太原的公路旁,越军建造了1个团的后勤简易仓库,并派1个连看守。
121师奉命攻占扣屯后,扼守交叉路口,断敌退路,阻敌增援。
越级报告
2月23日拂晚,123师367团和121师362团各派出部队从阵地上到山下班俊仓库搬取缴获的弹药给养。他们在与残敌战斗时炮火引燃了村里的房屋,顷刻间火光冲天。
毛副军长看后大发脾气。"你看看,这个部队还像话吗! 把老百姓的房子都给烧了,这不成了日本鬼子三光政策了吗! 谁指挥干的要撒他的职,放火的人要捆起来。" 他非常生气地说。"看样子是刚才双方激战时炮火引燃的,我下山去看看, 把情况搞清楚再说。"121师周政委立刻下山到战斗一线调查。
周政委走后,毛副军长指着山下向南的一条大路对我说: "我们现在的站立点到扣屯还有6公里,这条路是通往山区矿山的, 从地图上看,到路的尽头只有8公里,没有什么作用。
我们必须到扣屯三岔路口,才能把路卡死,形成对内对外正面防御。前晚到此看不清楚,现在必须尽快组织部队向扣屯开进,争取下午进到扣屯,完成防御部署就很好了。
"昨天362团攻克班俊缴获了几个仓库,据说有很多粮食、弹药,这回解决大问题了。
我想马上找123师程副师长过来,研究一下防御部署,现在有2个营的兵力,要123师367团二营守住扣屯左边经董赛去太原的公路,121师362团一营守住扣屯右边经纳隆去北件的公路,等2个师的领导同意后,就到现地看地形具体部署。"毛副军长高兴地讲了他的方案。
“太好了!天不灭曹啊!”121师361团带2个营到安乐支援123师,123师367团带1个加强营和侦察大队又来扣屯支援121师,互相对调,互相支援,实在奇特。" 我既高兴又不解地说。
"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我们进至班庄后发现那里并没有敌人的八五二团,就该挥师扣屯。这样,361团不调去安乐, 367团不调来扣屯,121师进至扣屯不是更好?"毛副军长分析说。
"121师的任务太重了, 除了完成自己的任务,还要支援123师和四十二军124师。因为对敌情估计不足,打起来手忙脚乱,上级把部队调来调去,拆东墙补西墙,东墙拆了,西墙却没有补上,搞得前线部队疲于奔命,东跑西颠,处处暴露遭敌伏击,致使我军伤亡惨重, 这样的指挥,让人无法理解。" 我不无感慨地说。
"命令363团在董赛、841高地防御,与我们在扣屯防御是重叠的,只是卡住一条公路而又相距10多公里,既分散了兵力, 又不便于指挥。这个部署是战前设想把敌人围困在高平,用2个军的主力 将其歼灭时提出的,现在敌人已被打散,到山区游击作战, 高平已是一座空城,现在要敌变我变, 应该把363团调至扣屯,既能加强扣屯防御力量,阻击敌人从董赛和纳隆2个方向的增援,又能解决363团的粮食、弹药补给问题。现在363团已断粮5天了,接粮队遭敌伏击伤亡惨重,再不设法解决都要把人饿死了,还打什么仗啊?"一师郑师长焦虑得坐立不安。
此时,已经是上午10点多钟,123师程副师长来到军前指与121师指挥所,研究向扣屯前出设防问题。
我请示毛副军长带些人到敌班俊仓库搬运粮食和弹药。
他嘱咐说:"前面山上还有残敌,火力点尚未肃清,要小心啊!"
我到121师政治部动员机关干部,带着1个警卫排和100多名民工去敌人仓库搬运粮食和弹药。
刚下山就碰见师政委周开源,他说: "烧房子的不是我们,是123师367团的部队,烧的不是民房而是越军的简易营房,昨天362团在班俊缴获了3座仓库,有很多东西,部队正在搬运。"
我告诉他,我也带民工去搬运,你快回去交差吧,告诉毛副军长得了几个大仓库,粮食弹药充足,什么也不怕了,要他高兴高兴!
我带着队伍直奔仓库,路上只见367团和362团的干部、战士及民工队伍,像蚂蚁搬家,密密麻麻,来来往往拥挤不堪。 他们边走边吃,大米、白面、沙糖撒在公路上,随处可见。
我看这种情景已经很难维持秩序了,心想只要不发生争夺就任其自便吧。
我把带来的人员分为两路,一路由宣传科长带领去搬运弹药, 我带一路去搬运粮食。
我边走边仔细观察公路两旁没烧毁的越军营房。从表面看营房小得像个窝棚,房顶全用杂草盖成,墙壁用竹板编排,外面涂了泥巴,然后刷上白灰。营房不规则地散落在公路两旁的丘岭地带, 每一处只有1、2个班看守,1个连分散在七八公里的地段上执行生产和看守仓库的任务。
我走近仓库,发现几具越军的尸体和逃跑时丢弃的装备物资。我要警卫排长放好警戒后,民工立即拥进仓库搬运东西。 我则走进越军营房,想看个详细。
这个小草棚有2米多高, 里面排列着用竹板做成的高、低两种床铺, 泥土味甚浓。墙边有一排用树干制作的粗糙枪架。没有像样的桌椅板凳, 只有用树干、竹片做成的简易小桌, 用来放碗筷牙具,其他再无任何东西。 营房外面没有操场,到处堆放着杂乱的稻草,由此可见越南军队是多么穷困落后。
这时,搬运粮食的人员从仓库里陆续出来了,我走近检查了一下,成袋的大米都印着"中国"的字样,军服、棉被和行军床也都是中国援助的。
"这么多粮食、弹药、武器装备都是我们中国无私援助的,抗美援越以来至今这么多年,都是中国保障供给,现在他们忘恩负义,反目成仇,我们一定要狠狠地教训这个小霸主。"警卫排长满腔怒火,愤愤地对战士们说。
大家抬着大米、白面、罐头、沙糖等副食品及军需物资浩浩荡荡返回了121师指挥所。
刚到指挥所,只见宣传科长陈维宗也带着民工运回大批子弹、手榴弹和82迫炮弹,经过验证完全适合部队使用。
我马上到指挥所向毛副军长报告,说这几个仓库有几十万斤粮食,很多弹药足够我们用几天了。他非常高兴。
"这里粮弹充足,可是363团粮尽弹绝,怎么办?"郑师长说。
"再向军里请示报告,把情况说详细些,请示将363团调至扣屯。"毛副军长说。
郑师长立即要作训科副科长满元刚起草电文,经他亲自修改后发往军指挥所。
大家聚集在指挥所焦急地等候回复。
"三团在董赛防御已经不起作用,这从敌情变化看得很清楚,军指首长会批准三团向扣屯靠拢的。"
"放心吧! 这次肯定能批准。""三团那里没有仗打,这里兵力不足再不同意那就麻烦了。"
"不同意也该补给粮食, 不能等着把人饿死呀!"121师领导纷纷议论。
黄昏时军指复电:"不同意。"
121师领导顿感意外。郑师长一夜未眠,反复思考军首长为什么不同意363团向师指靠拢。 难道是电报没讲清楚吗?
他回忆着经他亲自修改签发的电报内容,觉得已经很清楚了。是上报的建议不符合战役全局的部署吗?应该也不是。现在战役全局已经发生了变化,不能再按战前的方案打下去了。
可究竟为什么军指不同意?不同意也该给下面解决缺粮缺弹、伤员治疗、后送等困难呀! 难道"就地筹措"就能解决问题吗? 战争打响后,越南实行"坚壁清野",根本"筹措"不到什么东西,尤其是伤员救治非常困难。
他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越为几千人的生命安全担忧,如果再延误几天不给363团补给给养、弹药,即使遇到敌人也无法打仗,其后果不敢想象。
有智有勇的将军没有一个是只会执行命令的,他认定军指首长不同意的决定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于是,天不亮就叫作训科副科长满元刚将发往军指的电报发往广州军区前指,越级报告反映意见。
军区前指接电后,立即复电:"同意363团向师靠拢,全师集中扣屯组织防御。"
我对郑师长这种做法,十分钦佩。大家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
毛副军长赞扬说:"老郑! 你干得好啊! 三团来了有粮有弹,脱离了困难,扣屯又增加了1个团的兵力,对固守扣屯更有把握。"
部队进至扣屯后,迅速按防御部署布设兵力,抢修工事,准备抗击敌之援兵。这时,121师指挥所的2瓦电台突然听到敌人用我军的密码呼叫:"你们是塔山英雄团吗?我们要去看看你们。" "我知道你们是121师, 都要饿死了,快投降吧..."
报务员把记录马上送给师首长看,我们都十分震惊。
"敌人怎么会知道我们的频率和密语?"
"难道联络信号和密语本被敌人搞去了? 还是电台人员出了问题?"
大家做着种种猜测,十分不安。 最后查实,361团后勤梯队在宗悔吊桥被敌伏击时,2瓦电台丢失, 报务员下落不明。
一天晚上,军指突然来电在问毛副军长带的医生和警卫员叫什么名字?我们立即紧张起来。
这绝不是军指发来的电报,问名字干什么? 谁都知道跟随毛副军长的医生和警卫员的姓名,为什么要问? 一定是敌人在捣鬼!"
"如果大功率的电台密码真让敌人搞去了,那就糟了,还怎么联络指挥?"
"不能回电,等等看还有什么新的情况。"
军、 师领导都在担心这个重大问题。从这时开始,军和军区前指再未来电。
第三天,121师试探着两次向军指发电报告情况,仍未回复。大家认为一定是大功率电台出事了,因此心甚不安,却又束手无策。
第六天,123师侦察连副连长刘显祖(注:退伍后任佛山市禅城公安局付局长)奉军指首长之命带1个侦察排,到扣屯侦察,看看121师还在不在扣屯。他到扣屯后,先潜伏在山头上观察了一夜,因夜晚能见度低,天亮了又继续观察了半天,确认扣屯是自己的部队后才带着侦察排下山联系。他被岗哨带到一师指挥所附近,我去看望了他。
"老政委你怎么在这里?" 他惊讶地问我。"你到这里干什么?"我也惊奇地问他。
我们很熟悉,他是三师侦察连老副连长了,训练尖子,捕俘能手,见面自然是又惊又喜,他急忙告诉我他来这里的任务。
"军指首长得知121师后勤指挥所电台密码丢失( 实际是烧了 )后,你们后边向军指报告遭敌伏击的电报中,有伤亡惨重二字,便认为这个电报是敌人发来的,我们向来报告战斗伤亡,从未用过惨字,怀疑你们出了大问题。"
"军首长怀疑出了什么大问题?"
"他们说你们可能不存在了。"
"有那么严重吗?"
"一个师没有了还不严重?军指急忙报告军区,五六天都不敢给你们发报联络! 到昨天才派我带1个排来侦察,真是天大的误会! "
我听后立即带他到指挥所向毛副军长汇报,毛副军长和121师领导听后都大感惊讶。
"后勤电台烧掉密码的事早有报告呀! 是实实在在地烧了,怎么还这样?"
"一个惨字竟能判断是敌人的电报, 如此恐敌惊慌,实在罕见。"121师领导议论纷纷。
回国后,一次偶然机会,我在121师见到了广州军区原机要局长、 问起此事,他说: "当时闹呼得很紧张呀!向政委( 原广州军区向仲华政委 )在作战室一夜未睡, 焦虑得坐立不安,反复考虑是否更换参战部队的密码,当时我在场。我说我不信1个师几天就被敌人吃掉了,高平前线的敌人没有这个力量,太原出来增援的部队进到纳隆就停了,怎么会把师部搞掉劫走密码呢?最后向政委下决心,才没有更换密码。"
28天的战争,四十一军从军到师、团、营、连,都有误判、误报重大敌情的情况发生,对战役、战斗进展影响极大,教训极为深刻。
扣屯的防御虽已部署,但因为是2个建制的部队调动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毛副军长便对郑师长说:"如果把一团调回扣屯归一师指挥,把七团调去安乐归三师指挥不是更好吗!是不是再建议一下?"
"老是越级请示好吗?"郑师长说。
"作战可以穿插,部队的建制不能穿插呀! 按当前的敌情,不必要这样调动部队! 我们从实战要求出发,建议2个团按建制归属指挥,有什么顾虑的! " 周开源政委插话说。郑师长又要满元刚起草电文发往军区前指, 军区立即复电同意,并指示四十一军军指立即执行。
2月27日,121师361团从安乐进至扣屯归建, 367团从扣屯进至安乐归建。
扣屯有3个步兵团(实有兵力仅2个团)、7个炮兵营,像铜墙铁壁般坚守着岔路口。
指挥员的决心和部署,需要有很多精明能干的部属去具体实施,毛副军长深知培养提高干部谋略能力的重要性,这不仅是长远建军的需要,也是当前完成作战任务的需要。
他与121师郑师长带领干部勘察地形,布置兵力,交代任务,研究打法。 他们跑遍了全师连以上单位的阵地,连一些重点排的阵地也都亲自到现地检查。 他们从工事的构筑、 兵力布设、火器配备和遇到各种情况的打法预案,都详细地给予帮助, 出谋划策,进行传帮带。
毛副军长(下图)白天在山岳丛林看阵地,晚上召集干部总结作战经验,研究战法,克敌制胜。
他分析了敌人的许多特点和弱点。如:
靠有利地形阻击,选险要地段伏击; 能打则打,打不赢就跑;
白天潜伏,夜间偷袭,适时化整为零又能迅速收拢为整; 不敢近战拼刺刀,全靠自动火器;
善于游击袭扰,不会运动作战。根据这些特点,他总结了破敌战法:白天行动夜间驻扎;走起来交替掩护,严密搜索,集火射击;
住下来环形防御,卡路堵沟放哨设伏;防御时白天控制要点,巩固防御体系,夜间收缩潜伏,严密防范;
对敌积极侦察,主动出击,先围后打,夜间包围白天歼灭。
这些经验对指导当时的作战,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般的军事科学规律不能代替一切, 世界上没有一条作战原则是永恒不变的。无论多么成功的战术原则,都只能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时间变了,武器装备技术改进了、发展了,作战地区和对象不同了,还墨守成规, 是打不好仗的。
战争中不会总有有利地形可以利用,也不能用一种固定的办法去对付不同的敌人,必须具体分析敌情、地形,根据不同的敌情和地形采用不同的战法,才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克敌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