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的走向,牵动着科技金融和P2P行业的神经。
据路社报道,陆金所计划退出P2P业务,专注消费金融。陆金所正面回应称,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而实际上,外界对陆金所的印象,依旧停留在创业初期。8年前,陆金所创立,最早期P2P是其唯一的商品。
此后,陆金所一直在构建多层次产品体系,历经四次产品升级。P2P只是其业务一个分支,财富管理、消费金融、机构交易、科技输出等其他业务不断壮大。
早在2016年底,陆金所就将P2P业务独立,专门成立全资子公司陆金服专营。陆金所则成为一个金融产品的开放平台。
2019年7月19日,平安首届智慧生态大会,全新启动“金融+生态”战略。大会期间,陆金所正式推出覆盖用户全理财生命周期的KYI(Know Your Intention)“意图预测模型”体系,精准地识别用户的理财意图,开启“智能理财”征程。
互联网金融企业,迎来历史性的分野:一部分沉沦,一部分壮大崛起。
历史关口的2019年,平安由“金融巨子”转身为“科技巨头”。陆金所一脚踏进了百万亿蓝海的理财市场,开启 “智能理财”时代。
1 | 陆金所进击:闯关“智能理财”
一场以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为标志的新科技浪潮拍岸而来,百万亿级的理财市场高地,或再次爆发无限可能。
智能理财这条路上,无数探索者进入死胡同。
2008年开始,大洋彼岸的Betterment和Wealthfront等公司开启了智能投顾时代。2014年伴随着中国人工智能创业潮兴起,蓝海智投、理财魔方、弥财等大批公司兴起。
但几年过去后,这些公司渐渐偃旗息鼓。智能投顾依旧如传统线上销售,只是重视销售,而无法做好高质量的陪伴式服务。
而究其根本原因,这些企业没有积淀海量的金融交易数据,没有过硬的风控以及交互式技术等金融应用能力。
陆金所此后踏准每一次科技浪潮,围绕用户需求,不断进行技术升级迭代,历经四次蜕变。
目前,陆金所是国内规模第一的线上理财平台,产品链涵盖基金、保险等14个品种,全站拥有超过7000只细分产品。
8年创业,它积累了大量交易、消费、支付、社交等方面的用户数据。它诞生于具有专业金融基因的母体,具有金融基因,同时,作为最早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具有互联网基因。
2019年,陆金所再次踏准科技浪潮,在行业中率先推出“智能理财”。
智能理财嵌入“陆金所APP”,它既辅助用户进行理财决策、进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又提供账户咨询、市场解读、产品对比等投资者教育服务,为用户提供更专业、更适合、更优质服务的同时提升用户财商。
简单来说,陆金所上4300万的用户,看到的界面都不一样,推荐的产品不一样,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与自己能力、财力、风险度偏好相吻合的产品和服务。
这是因为,智能理财所需要的核心技术,陆金所已经用大数据训练超过三年。
这几年,陆金所一直持续在大数据、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发与应用,并在过去几年持续不断地投入平台使用。
早在2015年,陆金所就在业内首家推出了结合大数据的KYC、KYP体系。
而目前,陆金所全平台底层已经布局了超过10万个“神经触点”,成为业内首个实现全流程布点的金融平台。
4300万投资者来到陆金所后的包括投前、投中、投后每一个动作,陆金所透过“神经触点”都有跟踪,记录覆盖注册、绑卡、交易、调仓、赎回在内全部过程。
陆金所在10万触点的底层基础和原有KYC、KYP的基础上,独立开发了KYI(Know Your Intention)体系,即覆盖用户全理财生命周期“意图预测模型体系”,进一步强化了该平台动态化、场景化、精确化了解用户画像的能力。
基于KYI,陆金所通过大量用户行为与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能力,得以形成意图识别与预测的能力,以此帮助其了解用户在每个时点的意图和需要,甚至下一步的动作。这赋予了陆金所“选时”的能力,可以在合适的时间为用户提供合适的服务。
2 | “吃螃蟹”:赛马与集权
智能理财,只是平安卡位智能时代,投身科技大势中“吃螃蟹”的一个典型代表。
具有敏锐用户需求嗅觉的平安人,每一次战略布局都先人一步,从来都是率先下海“吃螃蟹”,他们是先知者、先觉者、先行者。
早在90年代开始,平安开启第一套办公自动化系统;2006年全国后援管理中心项目正式投入使用,一个以客户为中心、一站式、标准化、国际化的服务平台组建……
自上而下的前瞻战略驱动,自下而上的客户为先,这这种基因深入骨髓,平安每一次都能预判科技浪潮,并能进行战略创新布局,踏准科技浪潮。
而平安集团,作为决策机构,相当于中央神经中枢,调动指挥如陆金所这样的公司的行走路线,并为其提供战略、资金、人才、技术等支撑。
而陆金所这样的生态子公司,在细分专业领域,利用集团生态优势和自身的科技、专业能力,开疆僻壤,开拓新的生态场景,为集团金融带来新的用户。
2011年,移动互联网时代即将到来之时,平安董事长马明哲直言,“互联网浪潮下,金融产业是Change Or Die(非变即死)”。
正是那个特殊的时间,陆金所萌生,数十家移动APP撒网进入金融、医疗等各个领域,孵化出陆金所等11家独角兽。最终,平安孵化出医疗、房产和出行、智慧城市五大生态系统。
平安集团,实行集权制;而各个子公司,实行赛马制。集权与竞争并行,充分调动了集团和子公司各自的优势,保持了平安稳健与创新。
而最近几年,平安一直执行“金融+科技”双驱动战略。科技投入,摆在了核心突出位置,平安承诺,每年拿出集团营收的1%用来投入科研。
过去十年,平安累计投入科技研发超过500亿元。而如今,平安集团32家公司,有11家是科技公司,共有9.9万科技人员,其中逾1,000多名为顶尖科学家。
平安拥有8个研究院自主钻研核心科技,50多个实验室支援研发;掌握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核心创新技术。
而正是集团坚持长期的科技投入,让陆金所等新生独角兽获得强大的科技、海量的数据、庞大的用户、优秀的人才等生态资源,平安大批独角兽从市场杀出重围。
3 |生态力量:陆金所的自转与公转
2017年以来,平安集团市值翻了一倍。
毫无疑问,这与平安持续科技转型有很大关系。平安科技板块,包含陆金所、金融壹账通、平安医保科技、平安好医生等11家独角兽。目前,该板块整体盈利达到10亿美元,占集团总利润6%。该块持续高速增长,备受资本市场青睐。
其中,陆金所为平安科技板块第一家独角兽,也是市值最大、最受资本市场关注的独角兽。陆金所的创新,备受平安集团高层关注。
今年年初,陆金所控股已完成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400亿美元。
科技创新实验中,作为科技板块“长子”的陆金所,它的位置尤为特殊。它既是平安三十年来核心金融主业的传承者,也是集团新定位“国际领先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的创新者。
八年创业,陆金所重新出发,在一次引领行业开创“智能理财”时代。这位创新尖兵,在集团优势科技的加持下,冲锋在了科技金融第一前线。
陆金所,曾经引领了互联网金融创业风潮,在人工智能时代再次引发行业革命。
平安智慧生态,目前其平台拥有5.6亿互联网用户、1.91亿金融客户,积淀深厚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
陆金所一往无前,共享平安智慧5.6亿用户,在平安集团技术力量加持下,在智能理财时代,将面向金融机构开发开放更多金融产品,营造更大的金融社区,构建更大的金融生态系统。
陆金所等生态公司一面创新高速自转,一面围绕平安金融核心公转,形成巨大的生态系统,并相互赋能流量、技术等,不断壮大整个生态。
站在新三十年的起点,科技巨头平安正在形成。
2018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马明哲就提出平安中长期战略分为三步骤: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
这句话,隐含了平安三个历史阶段:
科技赋能金融——平安已经完成了金融产业的科技化改造。
科技赋能生态——平安通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创造了一大批的独角兽。
生态赋能金融——新创立的众多独角兽形成的的流量入口,提升平安金融。汽车之家、平安好医生、平安好车主等活跃用户数较高的场景入口,正在形成巨大的流量入口。
很显然,第二步“科技赋能生态”正在成型,但“生态赋能金融”阶段,也已经开启,通过矩阵式入口挖掘用户长期价值值得期待。
深耕客户生命周期的角度看,相对其他场景,金融的最大特点在于用户生命周期的长度和客户行为的强有效性,以及随着年龄增长用户价值的非线性提升。
平安互联网客户经过长达5-10年的积累,金融行为的客户画像将越来越全面有效,客户也将步入价值最大化年龄层,产生理财、教育、医疗等各种需求。
一旦这一闭环形成,陆金所以及整个平安的“综合金融+金融科技+时间深度”将成为不可模仿的深度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