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储蓄率自2000年以来一直位居世界前列,2008年达到51.8%的峰值,虽然近年来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世界上最高的储蓄率之一。除了老百姓收入增加的原因外,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他渠道获取资金“遇冷”。
高储蓄率最直接的好处是利息收入。2013年前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也非常高。例如,一年期利率为3%,两年期利率为3.75%,三年期利率为4.25%。如果存款10万元,一年期收入3000元,两年期收入3750元,三年期利息收入4250元,这些收入都是“躺着挣来的”。存款人没有额外的劳动成本,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人的理财渠道越来越多,理财方式选择也越来越多。比如,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给了中国人新的选择。2013年“余额宝”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银行存款的固定思维。“钱”还可以这样“玩”。余额宝是理财的有力工具,也是银行的“痛点”。很多人把银行存款转到余额宝,吸引高回报用户从银行取款。从2013年到2014年,收益高达6%,最高的接近7%。这个概念是什么?如果在余额宝存1万元,一年能赚600-700元,平均每天1.6元左右。如果你有10万元的存款,一年可以赚6000-7000元,这远远高于当时最高的银行存款利率。从那时起,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他们仍然可以通过购买货币基金赚这么多钱。
但没多久,从2015年开始存贷款利率改革,央行对商业银行利率放开管制,停止发放基准利率,国内银行也有权对利率进行调整,央行利率走向市场,此举令余额宝业务大受打击,其他许多平台纷纷效仿余额宝,货币基金越来越多,不仅余额宝的收入大幅下滑,其他平台货币基金的收入也大幅下滑。截至目前,各类货币基金的收益已基本跌至谷底。回报率的下降促使许多储户重新考虑管理存款的方式。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储户重新投入银行的怀抱,享受新产品提供的高利率。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除了熟悉的几家大银行外,与平安、中信等大型股份制银行加起来,各地小银行多达4500多家,整个银行服务网点遍布大街小巷,覆盖老百姓居住的地方,几乎都有银行网点,这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银行不仅是金融机构,也是企业。他们通过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他们的生存方式和盈利方式主要依靠存贷利差,这就需要广泛的资金来源。然而,由于近年来设立的银行太多,给银行揽储带来了挑战。根据网络数据,如果银行拥有1000万存款人的存款,每年可为银行带来28万的净利润,收入相当惊人。银行吸收的存款越多,未来盈利能力就越强,持续发展的能力就越强。为拉动更多存款,各家银行展开了各种拉储手段。比如,不少银行推出了智能存款和靠档计息理财产品,赢得了不少储户的青睐。
2019年也是储户的高峰期,一些,国内部分银行发行的智能存款让储户非常高兴。最高利率已经恢复,在此背景下,余额宝的收入大幅下降,到2020年下降到2%左右。
或许我们可以看到,银行为了争夺存款人资源而进入了非良性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金融秩序。2019年12月,监管部门发布通知,要求各大银行暂停智能存款业务。据一些专业人士分析,虽然智能存款对百姓有利,但其弊端也开始显现。由于智能存款利率高,涉嫌“高息揽储”。虽然高利率容易吸引存款,但也使银行负债成本居高不下。从长远来看,银行风险非常高,最终这些风险都转嫁给储户。此时,智能储蓄正在远离我们。
自2020年初以来,随着央行不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银行纷纷下调利率。对于储户来说,最直接的损失是利息。特别是2020年3月,央行开始对存款采取手段,储户可以获得的利息再次降低。此时,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明确了指出存款方式存在违规行为,要求银行整改,严格执行存款利率相关规定,整改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同时要求银行加强存款利率自律管理。可以说,储户获得高利率的难度越来越大,储户银行存款利率大幅缩水,这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货币基金,余额宝等收益2020以后也就仅约2.5%,日均收入仅为0.6元,相比银行存款,货币基金也失去了对客户的吸引力,并将资金投入货币基金的安全性上更差,在安全性和盈利能力上都是缺乏保障的,老百姓还是选择把钱存银行。目前,不少银行定期存款都是按照基准利率浮动,区间一般在40%左右,当地小银行约50%,如果3年期内上浮30%,利率也将达到3.575%,这一回报率也略好于现货币基金。
此外,央行报告还提供了“答案”,证明人们还是更愿意把钱留在银行。从央行2021年第一季度财务数据报告来看,人们还是比较喜欢把钱留在银行。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个月,国民存款增加66.68万元,相当于每个中国人3个月平均存4771元。2020年底的93.44万亿元,国民存款总额达到100.12万亿元,人均存款7.15万元。无论从存款总量还是人均存款来看,基本相当于2020年中国GDP总量和人均GDP水平。
从取消智能存款,到下调银行降息,整治高收益理财产品,这引起了老百姓对存款收入的担忧,人们没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在综合考虑安全和利润的前提下,人们最终选择了银行,虽然利息减少了很多,但这是别无选择。那么问题来了您是否愿意将资金存入银行“安全理财”或选择高收益高风险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