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举办了“劳动最光荣·幸福靠奋斗”就业扶贫典型事例宣讲会。6位就业扶贫典型人物分别围绕公益性岗位就业、鲁渝劳务协作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人社系统干部投身脱贫攻坚等主题,用朴实而深情的语言讲述了他们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亲身经历和感人事迹。
赵昌芳:通过就业扶贫,我成为一名“扶贫人”
来自彭水县走马乡金银村的赵昌芳出生时被遗弃,她从小与养父和二伯相依为命,虽然家庭贫困,但家人省吃俭用供她读书。今年7月,赵昌芳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毕业后,彭水县人社局通过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了解到她的相关情况,向她提供了一个全日制公益性岗位从事扶贫工作,从此,赵昌芳从一名未就业的贫困大学生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扶贫人”。现在,她每月有1886元的工资收入,也买了五险,家里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穷怕了,所以对贫困有更多的感同身受,对贫困户有更多的怜惜之情。”赵昌芳出说,接下来她将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为“脱贫攻坚战”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刘华:政府牵线搭桥 自己努力致富
今年29岁的刘华曾经是武隆区凤山街道的贫困户,高中毕业后他就不再继续上学,主动承担起家庭的重担。2018年10月,他以鲁渝精准劳动协作的方式前往山东就业,现在是山东耀华玻璃有限公司车间预处理工段打孔工位主操手。
刘华说,下一步他争取当上车间主管,公司同事还说要为他介绍对象,争取让他在山东安个家。“在外就业不仅工资待遇有了保障,我还在不同岗位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术。政府给我们搭了桥,未来还得靠自己!”
陈淑香:创业失败气不馁 自强不息拔穷根
37岁的陈淑香是黔江区金溪镇居民,她和丈夫婚后一直在新疆、浙江务工从事渔业养殖,常年与家中老小分离。2013年初,夫妻俩回乡创业,投入9万元养殖土鸡3000只,可天有不测风云,半年后因瘟疫、技术差等原因导致土鸡全部死亡,损失惨重,家庭一度陷入困境。2014年7月,陈淑香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虽然创业失败,但夫妻俩并没有气馁,后来,他们参加黔江区人力社保局免费举办的“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并申请到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开办起家庭农场,养殖肉牛和鱼。如今,农场越来越红火,今年总产值预计突破100万元,他们常年吸纳20余人就地就近就业,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人、五保户1人,还发动周边农户种植牧草,让农户每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帮助周围乡亲走出贫困。
唐丽娟:为贫困山区“绣”出一条脱贫路
巫溪“宁绣”是形成在大山里的古老而又精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唐丽娟跋山涉水,奔走在大宁河的每个角落,了解绣品的文化根源和技艺特色。2007年开始,她将宁绣的核心技术传授给当地200多名妇女,为关爱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搭建生计平台。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就业,2009年,她成立了巫溪县宁绣刺绣有限公司,从一个仅有几十人的作坊式微型企业发展成为如今300多人的公司,并开设了四个扶贫车间为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
“宁绣作为困难户的另外一项收入来源,不影响农耕工作,农忙季节,耕为主,绣为辅;农闲季节,耕为辅,绣为主。这样既能保障基本生活,又有额外的收入。”在唐丽娟看来,“心手相牵、鱼渔共授”是精准扶贫的一大良方。
张志勇:用热爱做实扶贫,用忠诚写实人生
张志勇今年55岁,2018年8月1日参加合川区香龙镇黑石村驻村扶贫工作队,作为全区驻村工作队中年龄最大的队员,他毅然奋战在扶贫一线。
驻村以来,张志勇走访了全村的建卡贫困户,充分了解贫困情况和原因,他白天跑田坎、入农户,晚上讨论方案、想对策。在他和其他队员的努力下,村里确定了终止宽皮柑橘的发展思路,由大户投资占股30%,全村贫困户、村两委和部分村民出资成立合作社占股70%,成功种植沃柑、爱媛等柑橘大苗400亩,明年就能挂果,预计将有100万元的收入。
杨朝彬:驻进村民心坎里 用心用情真帮扶
杨朝彬,重庆五一技师学院校企合作部部长,高级讲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2019年3月,他被市委组织部选派到开州区大进镇天保寨村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
天保寨村是市级贫困村之一,从一名从事教育管理的“教书匠”转任第一书记,他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教师出身的杨朝彬始终明白一个道理:扶贫就好比是一堂公开课,要想上好这堂课,必须得先备好“扶贫”教案;要想顺利上完课,就必须让自己沉下身子与村民打成一片,充满“泥土味”,踏踏实实驻进村民“心坎里”。在他的带领下,天保寨村发展期避暑经济和精品林果产业,拟定了种植1000亩茶叶、1000亩优质水稻,管护好500亩车厘子、规划发展5家民宿的发展规划。
“劳动最光荣·幸福靠奋斗”就业扶贫典型事例宣讲活动从今年8月启动以来,各级人社部门认真组织、层层筛选、积极推荐,共收集典型事例79个。国庆期间,通过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展示了30个初选事例,汇聚了众多触动人心、实效突出的就业扶贫经验、扶贫故事,获点赞总数达23万次。经认真评审,最终选出6个“就业扶贫典型事例”。
据了解,市人力社保局还将进一步加大就业扶贫典型事例的挖掘和宣传推广力度,组成宣讲小分队,走进贫困区县、走进乡村院坝、走进群众身边,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用“脱贫户”唤醒“懒贫户”,用“闯干拼”教育“等靠要”,为“智志双扶”工作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