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3岁的代成勇作为市税务局派驻汉源县白鹤村的第一书记,驻村帮扶一干就是7个年头。
他是参与我市脱贫攻坚战最早、时间最长、年龄最大的第一书记,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代”。7年间,他一心抓帮扶、双肩挑重任,帮助该村59户222人全部脱贫“摘帽”,被评为“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代成勇(左)和村民交流花椒种植技术
解难题 办实事
代成勇患有高血压多年,妻子体弱多病,年幼的孙子需要照顾……可他却对家中的困难只字不提,一头扎进大山深处的白鹤村。
以前的白鹤村在汉源县是出了名的贫困村。由于该村海拔在1600米以上,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村民出门就要爬坡,加上用水困难,2000余亩坡地因缺水而贫瘠,人畜饮水全靠天……一系列的现实问题摆在面前,这让刚来白鹤村的代成勇傻了眼,他想过村里生活困难,但没想到这么难。
通过走访调查,代成勇发现白鹤村要拔“穷根”,就得解决行路难、饮水难、设施难“三难”问题,修路、蓄水、改善基础设施成了老代助村民脱贫的“法宝”。
他先后通过积极协调和争取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主动争取项目,新建2.7公里机耕道、硬化1.8公里通组道路,将该村通村通组道路、连户路以及田间机耕道全部硬化;利用200余万元的扶贫资金,解决了水毁公路整治、背后山(地名)机耕道修建,以及公路的安全护栏安装;抓住县上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实施契机,组织协调新建维修该村农业用水蓄水池200余口,新建两个3000立方米的生产用水蓄水池,维修扩建4个3000立方米的山坪塘;通过争取到的10.9万元资金,新建了1个饮水提灌站……随着一个个项目落实,老百姓的心里踏实了。
为了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加美满,他通过协调资金10万元,硬化该村户外文化活动场所;协调22万元修建村卫生室;协调通信公司,完成白鹤村网络升级。在代成勇和村干部的努力下,当地群众的生活丰富起来,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做产业 强支撑
“脱贫攻坚、产业优先”。只有培植扶贫产业,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实惠,才能够真正治“穷根”、奔小康。
经过多方考察,代成勇发现白鹤村适合种植经果林和花椒。于是,他邀请县农业农村局有关专家为老百姓讲授果林管理技术,组织干部群众及种植大户到县内多个乡镇进行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坚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现在又回到农村,就要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这是代成勇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他从有限的第一书记办公经费中挤出资金为困难群众、困难党员购买化肥,帮助群众发展生产。正是有了持之以恒的艰苦付出,白鹤村1500亩大樱桃在2017年顺利实现投产,该村当年就实现收入600万元,2018年达到850万元,2019年高达900万元。到了2020年,大樱桃收入更是达到3150万元。老百姓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白鹤村也在高山上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的发展道路。
面对眼前焕然一新的场景,白鹤村村民感叹不已。“活了大半辈子,吃了大半辈子的泥浆水,怎么都没有想到能在2017年吃上干净的自来水。村里不仅给我们硬化了村组道路,还把路修到了家门口,再也不用担心出门一身泥巴了。现在家里新买了农用摩托车,出门真的太方便了!”该村村民叶之友竖起大拇指不停称赞。
如今,代成勇虽然已经退休,但他说要一如既往地支持乡村振兴,时刻关注白鹤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