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上虞广播网 > 上虞扶贫移民 >

22年薪火相传 他们扎根大山扶贫扶智

来源:上虞门户网  2021-02-25 16:11

川观新闻记者 杨昕 摄影 吴聃 李强  郭雨荷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四川唯一一个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花落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

这里是大凉山腹地,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是火的民族千万年来生活的地方。

川观新闻推出“千年之火”互动视频H5,透过火的视角,见证四川大凉山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H5里的这些“主角”、“配角”,背后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点击链接,查看H5

 

春节前,我们见到了四川大学研究生刘昊。他满足了我们对于支教老师的一切想象:温和而有力量。面对镜头,他有点局促地重复调整坐姿,双手紧握。

但当我们聊起大凉山,腼腆的刘昊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他是第22届四川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团长,也是凉山州美姑县城关小学的数学和英语老师。

1999年以来,四川大学每年从保送研究生中选拔志愿者前往凉山州扶贫支教,先后选派267人在凉山昭觉县、美姑县、甘洛县开展支教扶贫工作,为凉山地区的基础建设、公共卫生、脱贫攻坚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是灯火,似星光,更似希望。”提起自己在支教过程中最大的感悟,刘昊这样总结自己和学生的关系。在他看来,支教老师是大山孩子们学习生涯中短暂的星光,更是漫漫人生路上的点燃的希望之光。

一年的支教时光,他早已从最初同学们眼里的“异乡人”变成了可以谈心的大朋友。亦师亦友是刘昊给自己的教学定位,他不仅将自己的学识教授给同学们,更在课余时光他摇身一变“讲故事的人”,将大山外的见识和世界的变化讲述给孩子们听。

变化不仅发生在同学们学到的英语单词里,更发生在凉山的每一个角落。2020年11月17日,四川省政府批准凉山州美姑等7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四川省贫困县全部清零。

最直观的感受是交通的便捷。在刘昊的印象中,前些年支教团去乡小村小的路途还极其艰辛,现在深山里的村小都已铺满了水泥路。

路通了,教学楼也越修越好。小山城里的生活越来越好,潜移默化的变化也逐渐突显。当刘昊第一次见到一年级班里同学时,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班里几乎没有听不懂普通话的同学”,4、5年前支教团老师因为学生听不懂汉语的困扰已经不复存在。

普通话普及的背后,是四川“一村一幼”计划发挥的大作用。凉山州于2015年10月启动实施“一村一幼”计划,让民族地区幼儿过好国家通用“语言关”,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教育观念的转变。“现在,家长们越来越愿意将孩子们送到学校里去,”刘昊说,“教育是最先位的,我们‘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个村庄’的目标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