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宇铿(左)在扶贫基地 受访者供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侯梦菲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我只是扶贫队伍中最普通的一员,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也属于所有的扶贫工作者。”12月2日,广东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省劳动模范岑宇铿捧回一枚金灿灿的奖章,他也是今年受表彰的唯一一名扶贫工作者。
岑宇铿,现任广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派驻梅州市五华县棉洋镇竹坑村第一书记。从2009年到2020年,岑宇铿先后参加了四轮扶贫工作,扶贫足迹跨越了珠三角、粤西、粤东的上千公里农村土地,无怨无悔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他也先后荣获“优秀驻村干部”“扶贫双到通报表扬个人”“扶贫双到先进个人”等荣誉。
与扶贫结缘,一干就是十年
“常年在村里扶贫,穿正装都有点不太适应了。”表彰大会结束后,岑宇铿解开西服衣扣、摘下领带,放入随身携带的行李箱。当晚,他还要赶回竹坑村,村里的扶贫工作正在考核节骨眼,“参加大会回广州三天,一直在挂心村里的工作”。
回想起和扶贫的缘分,岑宇铿笑称自己“天生”和扶贫工作有缘,他的生日和全国扶贫日是同一天。
岑宇铿是广州花都人,自小在农村长大,家里有四亩八分水稻田。幼时父母忙于工作,他早早担起了做家务、干农活的重担。读小学三年级时,他就用扁担挑着秧苗去插秧,扁担两头的绳子绕了几圈,两头装秧苗的簸箕才勉强不碰到地。
“那段时光十分辛苦,但也培养了我独立的性格和不服输的个性。”岑宇铿说,儿时的农村生活,不仅为他提供了宝贵且实用的经验,也让他对扶贫事业充满热爱与责任。2009年,当得知广州交投集团选派干部到增城中新镇官塘村驻村时,岑宇铿毫不犹豫报了名。“我自己就是从农村出来的,父母期望很简单,通过读书去到城里掌握谋生的技能,现在是换一种身份回去,如果能教会他们掌握在农村谋生的技能,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岑宇铿说,自小就明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这种付出就有收获的劳动精神,让我觉得特别踏实”。
没想到这种发自心底的呼声,开启了他的十年扶贫之路:从增城中新镇官塘村,到阳江市阳西县竹径村,再到湛江雷州市企水镇塘头村,直至现在任梅州五华县棉洋镇竹坑村驻村第一书记。四轮扶贫,十年岁月,他从不曾停下扶贫脚步。“植根于灵魂中的、对乡土的浓厚情怀也引领且鼓励着我一路坚持,一路前进。”
岑宇铿
坚持走创新之路,首创电商扶贫
靠着对扶贫工作的热爱和“农言农语”,岑宇铿很快打开工作局面。然而做好扶贫工作,不能只靠一腔热情,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是关键。
无论在湛江雷州还是梅州五华,在广州交投集团的支持下,岑宇铿都一直将创新基因根植于扶贫工作中。在帮扶湛江雷州企水镇田头村、塘头村时,在全国率先探索“电商扶贫”,2014年初在淘宝网开了全国第一家扶贫农产品专营店——塘头村扶贫农产品专营店,后来升级为广州帮扶湛江95个村的扶贫农产品专营店——湛江驻村人扶贫专营店。
“不要小看一个网店,这是几乎零成本获得销售终端信息的重要平台。”岑宇铿说,他们就是在探索“电商扶贫”过程中,了解到新品种千禧圣女果的信息,于是到广西、海南找苗,引入到企水镇种植,帮助他们改善种植、采摘、包装技术,通过产业发展,成为了当地的“一镇一业”,每亩利润最高时可超过2万元。
2019年,岑宇铿担任梅州五华县棉洋镇竹坑村驻村第一书记后,感觉肩上担子更重了。结合当地的地理情况,岑宇铿与驻村工作队最终确立“山上种茶、山窝养鸡”的思路。
目前,岑宇铿与驻村工作队在竹坑村种植了254.6亩茶叶,丰产期每年可给村集体带来纯收入76.38万元,真正实现千亩荒山变成金山银山;同时,在500亩松树林中建成4200多平方米养鸡基地,为贫困户实现分红81.13万元;他创立了“同福鸡”“同福蛋”品牌,四款产品被纳入广东省首批扶贫产品名录,线上线下年销售额突破470万元。
今年6月15日,岑宇铿与扶贫工作队建立的广东省首个高速公路服务区扶贫消费平台“驻村人+”扶贫馆正式“营业”。开业以来,“驻村人+”扶贫馆销售扶贫农产品411.35万元,带动梅州地区扶贫农产品在线上其他平台销售超过125.2万元,推动各单位、企业现场认购扶贫农产品达1500万元。
舍小家为大家,将真心真情洒在扶贫一线
十年扶贫路,岑宇铿一心扑在扶贫攻坚一线,他说:“扶贫工作,要带着感情和责任,要用心用情用力,群众一定会满意。”
在扶贫村里,他是第一书记,也是服务员,电话成了热线,哪家有难事,他都能主动帮助解决,哪家有喜事,总会想到先告诉他。参与一轮扶贫容易,四轮坚持下来的不多。时常有人问他:为什么你能坚持下来?“因为感动!”他坚定地回答。
岑宇铿的这份感动来自被帮扶者。竹坑村贫困户曾艳洪因照顾孩子和家婆,辞工回到家乡。不甘于贫困,她开始示范养殖瘦身五黑鸡,并自学了养殖知识,摸索制作多种能够治疗鸡的疑难杂症的中草药配方。如今,她不仅把自己的养殖知识分享给其他养殖户,还带动其他贫困户养鸡。“我时常被这些勇于面对生活困难、顽强拼搏的贫困户感动。”
岑宇铿的这份感动,也来自帮扶村的村干部。在湛江雷州驻村时,他每次坐大巴回广州,塘头村党支部书记罗忠、副书记罗儒廷总是开摩托车送他到镇上,等车开动才离开。从广州回镇上,无论多晚,他们总在镇上等岑宇铿。在他驻村期间,他们风雨不改、从未间断。“前几天,我给罗忠书记打电话,告诉他我准备到村里再回访一下,电话那头的他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
“我常常感概自己有幸生活在这个时代,个人的能力、价值和理想,能得以充分地增进、施展和认可。”岑宇铿说,十年扶贫路,他见证了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体会到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改变,感受到社会各界助力脱贫攻坚的力度不断增强。初心不改,情怀依旧,岑宇铿的扶贫之路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