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焕文(左)为曾秋文家送上新衣(芦溪镇 供图)
中国江西网/萍乡头条客户端讯 朱 宁、刘梁燕报道:他身处决战的第一线,过着“5+2”“白+黑”的生活,但总是无怨无悔,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就是芦溪县芦溪镇扶贫工作站副站长杨焕文。
退役归来不褪色
“看,我以前还是很帅气的。”杨焕文拿出以前当兵时的照片,照片中的他身姿挺拔,唇红齿白,没有现在微微突起的小腹和被晒黑的脸庞,青涩的笑容如今也被匆匆岁月所替代。
杨焕文在2008年考入大学后,积极报名参军。2010年退役后,分配到芦溪镇巡防队工作。2013年又分工在镇纪委工作。2015年,精准扶贫处于关键期,需要敢啃硬骨头的扶贫干部,就在这一年,杨焕文再一次应征“入伍”,受命担任芦溪镇扶贫工作站干事,奔赴脱贫攻坚战场。
杨焕文经常说:“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始终坚定信念、牢记宗旨,为国家尽心力、为百姓甘奉献。从保卫家园到监督作风再到逐梦脱贫,组织把他安排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发光发亮,汗洒青春。
杨焕文(右)在工作(芦溪镇 供图)
白天入户晚上学习
2015年,杨焕文从事扶贫工作之初,政策不知晓,业务能力不熟,村情村貌不了解,各项工作开展较慢。当务之急是摸清楚当时全镇651户165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情况。连续几个月他开启了“5+2”“白+黑”的工作模式,白天进村入户,晚上狂补知识、办公室码字写材料。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杨焕文也渐渐适应了扶贫各项工作。
在自身的努力下,他逐渐把自己从一个“门外汉”变成脱贫攻坚一线的“行家里手”。他积极建言献策,他发挥年轻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主动挑起工作重担,他重点负责扶贫系统管理、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工作。在接手扶贫工作的几年里,他协助领导先后完成了全镇478户1352人脱贫任务以及1个贫困村出列任务。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贫困村高标准出列,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贴近群众出实招
扶贫工作处处艰难,只有扎根群众,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针对性的出谋划策,让脱贫事半功倍。杨焕文犹记得帮扶了4个月的贫困户曾秋文家,“那是个下雨天,他热情地比划双手邀请我进他家。刚进他家门,一个脸盆正在接雨,心里难受极了。”杨焕文说,当了解到曾秋文他父母年事已高,常年生病,曾秋文本人又是聋哑人,不方便外出工作。作为扶贫干部,他顿觉身上的担子更沉更重。
根据曾秋文家具体情况,杨焕文为其修缮了屋顶,解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现在每次经过曾秋文家,曾秋文都热情邀请杨焕文进他家,给他竖起了大拇指。“只有亲自走进贫困户家中,才能进一步了解他家的家庭情况,比如人口结构、收入渠道、致贫原因等,才能当好参谋,帮助贫困户脱贫。”杨焕文说,“走访贫困户不是走一次两次就够了的,是要常走,要走出感情来,帮出亲情来,让贫困户真正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通过党委、政府的帮扶脱贫致富。”
杨焕文(左一)和各村扶贫干部一起整理资料(芦溪镇 供图)
奋斗一线挑重担
2017年,杨焕文因工作出色,担任扶贫站副站长一职,带领同事们一起把工作推向更好。
2020年,扶贫工作异常繁重,特别是年初疫情严峻,杨焕文白天黑夜值守疫情防控点,不喊苦不喊累,一边忙着值守,一边时刻关注贫困户的生产生活,还为他们送去了防疫物资,解决实际问题,做到了战“疫”战“贫”两不耽误。
为做好各项工作,杨焕文一次又一次深入到各村一线,去了解贫困户的所思所想,并认真对每一名扶贫干部精心开展业务培训,为清楚准确地了解每一个贫困户的现状,让每一个贫困户的档案有效反馈其家庭真实情况,围绕各项数据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核对,一次又一次地与帮扶干部核实,每天要审核一大堆报表和资料并分类归档。
同事们不是看见他白天来去匆匆走访贫困户的步伐,就是看见他晚上趴在办公桌上小憩的背影。由于工作任务繁重,体力不支,有胃炎的他经常累得瘫倒在办公室,身体还未全部康复,他又开始加班加点,忙上忙下。今年8月中旬,他被抽调到安源区开展扶贫工作,白天冒着烈日,户户过筛,晚上回到驻扎地,连夜整理工作资料,微信群一直与镇扶贫站同事联系,有时半夜驱车回到镇里修改资料等。
人们常说“梅花香自苦寒来”,杨焕文将继续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毅力,奋斗在芦溪镇脱贫攻坚的路上。